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清代的翡翠翎管

文物介紹——清代的翡翠翎管

原標題:文物介紹——清代的翡翠翎管


劉瑞祺(1833-1891)字景臣,派名德喜,清九江府德化縣人。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進士,初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三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七年、十三年,兩度出任會試同考官。十六年,遷山西巡撫。十七年,以疾卒子住所。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夥盜墓者開著小轎車來到九江煉油廠附近,將清代一劉姓巡撫及其兩位夫人的墓盜掘。當時,這伙盜墓者為了掩人耳目,竟將居住在墓邊的村書記一家反鎖家中。後來,文物部門去發掘時發現,在古墓中劉巡撫的墓未被盜,隨葬品保存完好,盜墓者只是盜取了劉巡撫的兩位夫人墓中的隨葬品。他們從該墓中發掘出金銀物若干,官服好幾套,其中一翡翠製作的翎管出土後,武漢的一家文物商店就出價50萬收購,考慮到此件文物的價值,博物館一直將它保存至今。


這件翎管長6.5厘米,直徑1.4厘米,孔徑0.8厘米,江西省九江市清山西巡撫劉瑞祺墓出土。現藏於九江市博物館,通體翠綠色,頂端有少許的雜質,圓筒型,中空。


清朝的官帽,在頂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僭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



翎羽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琅或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製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頂珠也叫頂子,是區別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頂子分朝冠用和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



吉服冠頂子較簡單,只球型寶珠和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有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在底座、帽子和頂珠的中心,都鑽有一個5毫米直徑的圓孔,從帽子的底部伸出一根銅管,然後將紅纓、翎管及項珠串上,再用螺紋小帽旋緊。頂珠的顏色和材料,按官員的品級而不同。一品:紅寶石;二品:珊瑚;三品: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四品: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六品:硨磲及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頂;八品:陰紋鏤花金頂;九品:陰紋鏤花金頂;從九品及未入流:陽紋鏤花金頂。


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煙管粗細,長兩寸左右。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鎮國公、輔國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帶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徵。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10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



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煙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清代品級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級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常見清劇中的官員身穿朝服,頭戴官帽,寶石鑲頂,帽後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顫動。在清代,頂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標誌了。



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定台灣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後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7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20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以兼任內大臣等職務為由乞翎,因此之後親王、郡王、貝勒開始佩戴三眼花翎。


和珅是乾隆年間最大的貪官,他的宅子就是今天的恭王府。恭王府還在,但和珅這846個翡翠翎管的最終去向,卻在史書上沒有任何交待。俗話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的贓物後來都成了嘉慶皇帝的寶貝,想必這846個和珅私藏的翡翠翎管也被嘉慶皇帝收歸己有了,也許有些被嘉慶皇帝和以後的皇帝們賞授給了以後的當朝一品大員了。





嘉慶當朝是1796年至1820年,以後又經過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等歷朝100餘年,一品文官應當有百餘人,想必這846個翡翠翎管是賞授不完的。那麼,餘下的幾百個和珅私藏的翡翠翎管到哪去了呢?在清朝滅亡後,餘下的翡翠翎管有沒有因戰亂而流失到宮外的?有多少還保存在今天的故宮裡?這,恐怕是個難解的歷史之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唐代邢窯白釉執壺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