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是帶刀還是帶劍?

到底是帶刀還是帶劍?

在《史記》的文獻記載中,有兩位「韓信」。

一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是漢高祖平定天下的一代開國功臣,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

另一位是一位諸侯王,其諸侯國國號是韓,所以,是韓王,同時他的名字叫信,所以,也稱為韓信,這和被稱為「周公」的姬旦、也被稱為「周公旦」是一個道理。

更有趣的是,二人幾乎同為秦末漢初時期之人。

所以,後人為了區分此二者,把前者稱為「韓信」,後者稱為「韓王信」。

而在《史記》中,有一篇「韓信列傳」,是韓王信的傳記;而韓信,被封為淮陰侯,所以他的傳記叫《淮陰侯列傳》。

根據《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是淮陰人(今江蘇淮安),後被封為淮陰侯,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而在韓信早年事迹的記載中,有這麼一句話,說,韓信喜歡「帶刀劍」。

而這「好帶刀劍」四個字原文,卻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好帶刀劍」,到底是「喜歡帶刀」還是「喜歡帶劍」?

答案無非三種:

第一種,喜歡既帶著刀又帶著劍;

第二種,喜歡帶刀;

第三種,喜歡帶劍;

雖然歷史無法倒退,卻可以在文獻中找一些別的記載來相互印證。而傳記後面則提到,韓信「仗劍從軍」,所以,第三種答案可能準確一些。

也就是說:「帶刀劍」就是「帶劍」。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帶刀劍」就是「帶劍」,那麼,為什麼平白無故多加一個沒有意義的「刀」字呢?

這是漢語文言文中的一個語法現象,叫:偏義複詞

簡單來說,偏義複詞是由兩個意思相近或者相反的字組成,但是解釋的時候,只取其中一個字的意思。

比如,上述的「刀劍」一詞,只取「劍」這個字的意思,而不取「刀」這個字的意思,更不會解釋成「刀和劍」。

但是!

至於這個詞到底是不是偏義複詞,兩個字到底又取哪一個字來解釋,這就需要根據上下文或者其他信息印證了。

再比如,寫出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南宋陸遊,便在這篇詩作中記載了自己遊玩農家的經歷。

其中描寫農家主人的好客,提到主人為自己準備了豐富的酒肉,叫:豐年留客足雞豚

其中「足雞豚」的「雞豚」,便不排除解釋為偏義複詞的可能。

如果「雞豚」一詞解釋為偏義複詞,那麼,主人到底準備的是雞肉還是豬肉?

也許解釋為「雞肉」可能性大一些。

因為孟浩然也寫過一篇田園詩,叫《過故人庄》,其中寫道:老朋友誠摯地邀請自己前往農家歡樂,準備的只是豐富的雞肉和黍米。這叫:故人具雞黍。

不過,自此至少可以說明三點:

其一,如果碰到一個雙音節的詞語,解釋起來相互矛盾或者彆扭,考慮一下,也許它是一個偏義複詞;

其二,如果是偏義複詞,到底取哪一個字的意思,應該考慮上下文或者其他文字的印證;

其三,文獻、作品等之間的相互印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還原「現場」和獲取信息。

而且,一直到現在,不少南方方言(如閩南語)中,還保留了偏義複詞這一語法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 的精彩文章:

房屋長時間沒人住有什麼壞處?
舊文 那些女人

TAG:每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