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差的人在春季應該如何調養身體?
很多家長問我們,我家孩子體質差得很,反反覆復的生病,一直好不透,該怎麼調理?
我們常常感到喜憂參半,喜的是家長終於意識到調理體質的重要性,憂的是大家還是以治病的思維在對待調理體質,覺得吃點葯,養一下,體質就能變好了,一個月都嫌久了。
事實上,堅持過來的寶媽會發現,調理體質不是你去問醫生,這個葯我要吃幾天,大概多久才能好,調理體質就像是堅持每天慢跑,我們從來不會去問你準備跑到哪天?我們只知道堅持下去一定是好的。
我們經常說調理體質,大家真的都弄明白了嗎?體質到底是什麼,究竟為何費盡心血也照看不周呢?
體質究竟是什麼?
中醫有雲,脾乃後天之本,位為中央,五行屬土。意思是脾是我們後天的根本,也就是體質核心所在,那麼用「土地」來比喻我們的體質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這片土地有先天的樣子,隨著感受到外界的氣溫、陽光、降水等自然因素,這個土地又會呈現出新的模樣。
例如東北平原上的黑土地被譽為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地,但由於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嚴重,肥沃的黑土地變得又「薄」又「黃」,慢慢的不加以控制和修復,就再也不是原來那片好土地了。
在營養肥沃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莊稼都會健康一些,反之,污染過的土地長出的莊稼也是病態的,如果我們還想要產出好的莊稼,是換一批更好的種子,還是把土地情況進行改善和恢復呢?
這土地就是我們的體質,調理的本質就是去改善和修復。中醫強調的「本」也在於此。
如果土地太幹了,我們要給土地補充合適的水分;如果土地被污染了,我們一定要切斷污染源,把垃圾凈化掉;如果土地太濕澇死了莊稼,那麼就需要把多餘的水濕排走。
平時我們不管在調理哪方面的問題,心肝脾肺腎,本質都是一樣的,他們通過經絡組成體質這塊土地,在這片「土地」上,萬般皆是果,土地變好,才是一切的根本!
體質的兩個關鍵組成因子
健康的體質=先天條件+後天養護
先天對於體質的影響不可小覷,但還有很多寶媽不知道體質也是可以遺傳的,為什麼有的孩子那麼小就氣虛、畏寒,這都是有源頭的。什麼樣的種子結什麼樣的果,你種下玫瑰,當然開不出丁香。
如果有二胎計劃的家長一定要提前調理好體質,但是對於已經出生的孩子,我們唯有從後天去改善了。
能夠影響到體質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飲食、起居習慣、用藥情況、環境、情緒狀況、鍛煉、社會因素等(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前四項)
這幾點影響因子,沒注意了,體質會慢慢變差,嚴格規範了,體質也會慢慢的恢復過來。
要知道,體質絕對不是一下子變差的,不是因為你今天吃了一次冰淇淋,你就冷到了,然後變成了虛寒體質,體質的變化是時間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很多體質的變化都是中途發生的,我們通常看不到體質是怎麼一步步變差的,往往看到的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例如,有的寶媽說,前兩天親戚過來給我寶寶餵了個雞腿,孩子就積食發燒了!這個問題該怪親戚嗎?
也許真的是因為那一個雞腿生的病,但是每天有那麼多孩子吃雞腿,為何你的孩子會生病呢,有沒有想過,身體可能也想通過這次機會向你拉起警報:媽媽,我真的脾胃很虛弱了!
體質很差,還有救嗎?
很高興的告訴大家,只要這個土地結構沒有被徹底破壞,就還有救,換言之,亞健康的體質,在堅持正確的調理,都能被改善!
但我也必須很嚴肅的提醒各位家長,體質改善說簡單非常簡單,說難也非常難,畢竟那麼多家長反饋說,看過很多醫生,不乏名醫,都沒有好。
這裡面的關鍵在哪呢?
在於要想體質變好,不是單純靠醫生就夠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生活的品質是掌握在父母手裡的,再好的藥物,抵不過好好生活。
面對家長諮詢的時候我們喜歡舉一個例子,一個由於長期不良坐姿而導致頸椎錯位的患者找到一個正骨大師,大師通過高超的技藝幫助這個患者正好骨,但是這位患者回去之後依然沒有注意好護理,久而久之,頸椎又一次錯位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位患者就是我們的縮影。
我們在組織公益課程的時候,永遠是把【護理建議】作為最重要的環節,很多情緒比較激動的家長每每在這個時候會直接指摘說:
「說了半天廢話,怎麼還不進入主題?」
「老師,能不能快點告訴我該怎麼做呢?」
說實話,挺無奈的,因為做了這麼多年的小兒健康調理這個領域,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孩子看起來癥狀五花八門的,追其源頭,導致問題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吃傷了、治傷了。
導致你生病的其實是最開始那個不良的習慣和錯誤的養護,為什麼護理卻從來得不到大家的重視?
【護理】在每一個醫護人員,健康工作者眼中的重要程度是絕對不會亞於治療措施的,因為我們希望的絕對不只是這次病馬上就好這麼簡單,而是希望減少之後生病的幾率。
怎麼改善體質?
就是回歸正常,並堅持。其實很簡單,但很多人又做不到。
熬夜熬出了青光眼,你問我怎麼辦?那當然首要就是要停止熬夜!
中醫雖然將體質會分為9大體質,但其實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人都不是屬於單純的哪一種體質,都是混合的問題,往往還沒有弄清楚自己是什麼體質就把自己繞暈了。
這個問題上,家長只需要記住,除平和體質之外所有的體質都是偏頗體質,無論是哪一種問題,我們的目的地是平和體質,因此我們要舍偏頗,取中和,讓各個方面回歸正常。
【吃得正常】:
飲食:少食生冷之物(寒涼水果,酸奶等),不空腹喝大量果汁,吃水果!
性寒涼
少食水果
很多寶媽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水果也不能吃,實際上,很多常見水果的屬性都是涼的,對於脾胃虛弱的孩子來說,寒涼之物需要損耗我們自身的陽氣去溫化水果,在這個過程中,虛弱的脾胃會更加虛弱,因此生冷寒涼少吃為好。
飲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膩、燒烤和刺激性食物,睡前不宜大量進食。
易積食
脾常不足
為什麼孩子那麼容易積食,一直是家長的困惑,這其中不乏先天原因,尤其也要注意這種生來的「脾常不足,肝常有餘」生理特點,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養護得當,各個臟器的功能就會慢慢的發育起來,變得厲害,所以在這個【變完善】的過程中切忌讓孩子的脾胃傷著了。
飲食上的控制絕對是調理體質的敲門磚,但飲食調整實施起來也是有藝術性的,如果為了控制飲食,讓家裡的氛圍變得焦慮和緊張,那麼這樣的效果並不會很好。
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基礎原則是:上述食物生病之後先停,身體沒有癥狀的時候可以少量食用。
【養得正常】
1、堅持泡腳一定是一個不錯的習慣,晚上泡腳10-15分鐘左右,能夠舒通經絡,促進循環(小孩泡腳時間在10分鐘之內,溫水,一周兩到三次)。
忌大汗
40°C泡腳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家長喜歡用很燙的水泡腳,認為能夠泡出汗是排寒排濕的好辦法,實際上,泡腳的水溫是不宜過高的,40度左右即可,因為體質比較虛的人是不宜大量出汗的。
2、保持良好作息。現在孩子跟著大人身邊,有的時候也睡得越來越晚。
黃金期
優質睡眠
晚上10點到凌晨6點是養身體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保持優質的睡眠,能夠讓身體自主的進行凈化和修復,也是調理體質的重要一步。
3、多接觸大自然,多在大自然內進行互動,舒展身心。
鍛
煉
回歸大自然
盡量不要讓孩子日常就抱著大人的手機不放、盯著電視電腦不動。回歸到自然中,不但可以增強孩子的適應能力,也可以達到鍛煉的效果。
【醫得正常】
孩子如果目前是急症、重症,去看醫生,立刻!馬上!我們強調身體具有一定的自主凈化能力,但不代表主張家長任何問題都靠扛就可以了!
先調理
屬體質弱者
如果孩子折磨你的是體質弱,反反覆復遷延不愈的問題,那麼先別急著找醫生,通過對飲食、睡眠、運動、情緒、心態等生活各個方面進行調整,幫助孩子回歸正常,恢復能量,也許效果會更好。
所謂調理體質的最好的良藥,不過是【健康生活】為配方,【堅持不懈】為主材,【平和心態】為藥引,而能夠開出這樣完美的藥方的名醫,一定是正在閱讀於此,身為家長的你們。
每個聰明的媽媽
都在「兒康堂育兒」找到了正確的育兒方法
分享一份愛,讓更多的孩子茁壯成長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GIF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