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 一生的遠行,做最真實的自己
生命應該是存真的,無論是在什麼境遇。
最近在看季羨林的文集《一生的遠行》,大概是其一生的濃縮和精華吧,通篇讀下來,我更願意將其稱之為「一生的遊記」,季羨林寫了從1935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到2000年將近64年的時光中,他走訪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幾內亞等非洲國家,日本等亞洲國家,以及尼泊爾、泰國等第三世界,還有國內延吉、台灣等諸多地區的所見所聞,基本是以散文的形式(看著怎麼覺得其實是日記呢)。
讀書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尤其是這種概括一生的書,你可以感受從青年時期的憧憬,繁複的經歷,到中年時期的感懷,到老年時期的寂靜安詳。雖然作者已經離開我們,但是文字卻成為穿透人心的力量。
有人問過,季羨林最佩服者何人,答曰:「梁漱溟」(讀書少,並不知其人為誰,查了一下,令人嘆服),又問再有其人,答曰,「彭德懷。」問其因,只為他們有骨氣,聯繫其在文革中的寧折不屈,可見一二。
其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的表達出來」,甚至思想感情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也毫不掩飾。因為,幼稚和荒謬,都是真實的。
想想,這不就是極度求真,極度開放的原則嗎?
偉大總是相似的,優秀也很多時候是相同的。
最近韓劇《迷霧》大熱,劇中的女主角,有一段台詞「我知道自己很壞又心狠而且自私,我為了達成目標,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出賣靈魂。但是,我的新聞都是真的,從來沒有在金錢和權利面前妥協」。
即使我沒有看過這部劇,我也被深深的感動。戴著面具很容易,但是當你摘下面具,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你追求什麼,卻並不容易。
這也是一種現實的理想主義。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面對權利、金錢、生存、人際關係等各種複雜的狀況,難免為了自己的目的,戴上面具,甚至很多時候,不擇手段。但是,我們永遠要知道自己內心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最近我看如何寫文案《爆款文案》以及《3分鐘識別人才》等書籍,發現,其實內涵的東西都是相同的,如何打動別人以及如何了解他人,內在都是看通人性的過程。不管是銷售、市場、管理、演講,都是與人打交道,我們終其一生的工作,其實就是看透和看懂人性中的規則性的東西,然後學會如何去運用它達成我們的目標。
一生的遠行,重要的是經歷。
很羨慕年輕時有豐富經歷的人,不僅是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感受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生,之前台灣有個教授跟我說,一定要去一趟德國。從季老第一篇文章里可以略見一二,德國人的熱情嚴謹,人文環境的感染力,都深刻的影響了一個人。
生命的列車,從上車到離開,這張單程票都展現著我們獨特的經歷,也展現了沿路獨特的風景。無論是年輕時的幼稚懵懂,還是人入中年的責任壓力,又或老年的寂寥平靜。都深刻的在我們的一生中留下痕迹。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需要存真的心靈,坦然的面對和接受自己,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也是我克服壓力的一種感受,如果最差的你都能接受,你怎麼會成為不了最好的自己呢。
我的人生也許剛過半,路途漫長,不知前方風景如何,但此生所有的部分都是我的組成,終將陪我遠行。
最近工作頭疼的讓一個文科生的我恨不得去學編程了,還是文學作品好,心心向之,溫暖如春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TAG:1二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