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放棄國際空間,歐洲載人航天前途未卜,或尋求中國幫忙
圖為:國際空間站
據媒體報道,3月15日,俄羅斯航天集團經理向外界透露,俄羅斯擬定於2021年發射三個航天實驗艙,用於組合新型空間站。俄羅斯這一舉動背後的考量,主要在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於2025年將國際空間站商業化開放,屆時,美俄將相繼放棄對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權,因此,到2025年,歐美俄將陷入無空間站可用的尷尬境地,其載人航天事業將前途未卜。而俄羅斯此番高調宣布新型空間站方案,正是對這一事件的解決措施。
圖為:商業航天新秀SPACEX重型捆綁火箭
與俄羅斯不同,美國將不會再發射新型的空間站,而是完全改為商業航天模式,以SPACEX,藍色起源及畢格羅等商業航天公司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將會接手空間站發射業務,承包世界各地的太空技術實驗工作。
圖為: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
國際合作航天項目從此失去美俄兩大主力,屆時,境地最為尷尬的,將會是——歐洲。自1998年,國際空間站運行以來,歐洲的宇航員想要上太空,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搭載美國太空梭,二是搭載俄羅斯聯盟系列載人飛船,隨著太空梭的退役,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更替工作徹底落在了俄羅斯的聯盟飛船身上。聯盟飛船研製於蘇聯時期,最大質量7噸,可搭載三名宇航員,採用三艙段設計,為了「巴結」俄羅斯,方便歐洲的宇航員上太空,歐空局還在位於南美的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場專門為俄羅斯火箭建造了一個發射工位,此等待遇即使是美國人也沒有。由此可見俄羅斯的載人航天技術對歐洲的重要性。
圖為:無法載人航天的阿麗亞娜5火箭
如今隨著美俄相繼退出,歐洲將徹底失去載人航天的能力。有人也許會覺得奇怪,歐洲各國有著不弱的科研實力與航天技術探索能力,為什麼唯獨搞不定這個載人航天呢?這一切的原因,還是要從歐洲那些火箭說起,歐洲目前主力的火箭,有織女座火箭和阿麗亞娜5火箭兩種,而這兩種火箭中,織女座是一種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只有1噸的小型固體火箭,太陽同步軌道(SSO)是一種傾角高達89度的極軌軌道,國際空間站則是一種傾角約42度的近地軌道(LEO),由於傾角相對較小,需要的火箭運力也相對較小,織女座火箭的近地軌道運力大約為2噸,而當今世界上最輕的載人飛船——「聯盟-MS」飛船也重達7噸,遠不是這種小火箭可以發射的;而歐洲的另一款火箭「阿麗亞娜5」則是一種近地軌道運力高達23噸的大型火箭,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似乎歐洲可以用阿麗亞娜5輕鬆運送載人飛船,然而我們要注意到的一個問題是——由於使用固體推進器,起飛推重比過大。熟悉飛機的朋友可能知道,推重比是一項重要的指標,然而在航天發射中,最值錢的兩個指標則是「比沖」與「干質比」,而推重比只要超過1就足夠,過高的推重比反而會導致重力加速度過大,火箭的最大動壓將會很大,其過載遠不是人類的身體可以承受,因此,世界上所有載人火箭,均採用了小推重比設計。
圖為:中國空間站規劃
與歐洲的窘境不同,中國航天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使用液體發動機,液體發動機產生推力方式更為穩定,對航天員身體負荷極小,因此,中國可以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也早已做好準備,將在2022年之後建設完成,屆時將與俄羅斯的新型空間站成為世界上唯二的國家級空間站,這對於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來說是個利好的消息,而歐洲若想花少錢進行載人航天活動或可尋求中國幫助。
作者:程笑顏
※中國老兵在戰爭中失去雙腿,曾放棄國防大學名額,請戰三次
※中國首次用防空導彈擊沉軍艦!開創一彈多用新時代
TAG:兵器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