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平陽不開口,神仙難下手」是什麼意思?

「平陽不開口,神仙難下手」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 「平陽不開口,神仙難下手」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聽到風水先生一句術語「平地不開口,神仙難下手。」,究竟是什麼意思?前不久看到國內某著名國學院視頻講:「平地不開口,神仙難下手」就是平原點穴處前面要有水環抱,是這樣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看古人論述。


楊公(楊筠松)《撼龍經》云:「坪中還有水流坡,高水一寸即是阿。只為時師眼力淺,到彼茫然無柰何。便雲無處尋蹤跡,直到有山方始識。如此之人豈可言,有穴在坪先自失。只來山下覓龍虎,又要乳頭始雲吉。不知山窮落平處,穴在坪中貴無敵。痴師誤了幾多人,又道藏埋畏卑濕。不知穴在水中者,如此難憑怕泉瀝。蓋緣水漲在中間,水退即同乾地力。且如兩淮平似掌,也有軍州落窠瀝,也有英雄在彼中。豈無墳墓與宮室,只將水注與水流,兩水夾來是龍脊。」



楊公(楊筠松)《撼龍經》又云:「莫道山高方有龍,卻來平地失其蹤。平洋龍從高處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傍觀水勢。兩水夾來是眞龍,枝葉周圍抱處是。莫令山返枝葉散,山若返兮水散漫。外山百里作羅城,此是平洋龍局段。星峰頓伏落平去,外山隔水來相護。平洋仰面似雞窠,隱隱微微立高埠。便從立埠覓回窠,或有勾鉗或如螺。勾鉗是案螺是穴,水揖明堂氣聚多。四傍水勢如城裹,水繞山回聚一窩。霜降水涸尋不見,春夏水高龍皆現。此是平洋捉龍法,過處如絲或如線。高水一寸即為山,低土一寸水回還。水纏便是山纏樣,纏得眞龍如仰掌。窩心掌里如乳頭,端然有穴明天象。水繞山纏在平坡,遠有山岡近有河。只愛水環抱身體,不愛水返去尋地。水抱方有山來抱,水不抱兮山不到。莫道高山龍易識,行到平洋失蹤跡。藕斷絲連正好尋,退卸愈多愈有力。」

楊公(楊筠松)《撼龍經》又云:「大梁形勢亦無山,到此尋龍何處是?識得星峰是等閑,平地尋龍最是難。若無河流與淮水,渺渺茫茫不見山。河流衝決山斷絕,又無石骨又無脈。君若到彼說星峰,一句不容三寸舌。」



又云:「十里半程無岡嶺,平洋沙漬煙塵迷。到此君須看水勢,水勢莫問江與溪。只要兩源相夾出,交鎖外結重重圍。」


又云:「凡到平洋莫認蹤,只看水繞是眞龍。」


又云:「高山大壟峰多秀,不似平原一錐卓。」


楊公(楊筠松)《疑龍經》云:「也曾見穴在平洋,四畔周圍無高岡。」 楊公又云:「上智尋龍觀氣脈,指望高山散蹤跡。相連相接下鄉村,失跡遺蹤細尋覓。氣逢水界有住期,如緝悠悠細消息。平洋大地無影形,如灰拋線要君識。相粘相牽尋斷絕,儘是平洋眞口訣。過時如雁列深雲,藏時猶似泥中鱉。平洋相併盞中酥,落在坪中誰辯別?」


再看後人論述。


原文:


論支龍


夫支龍者,平地之龍也。平地之龍,其祖宗父母、剝變過峽,與夫枝腳橈棹、纏托護從,大段與壟龍無異。吳公《口訣》有雲「卧倒星辰豎起看」,故亦有開帳穿心,亦有華蓋、三台、御屏、玉枕等格,但龍行地中,皆平面,倒地多闊大,難於檢點,惟以相牽相連步其龍脈。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察其隱隱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動輒數十里,或數里,始有水分八字之峽,或有石骨微露蹤跡,或有銀錠束氣之脈。若前面遇水截,則審隨龍之水,及諸水聚處為明堂,以求穴向。其結穴處自然氣聚,或平中有突,或開鉗口,或吐唇氈,或微有靨,如雞窠,如旋螺之狀,必有龜脊牛背、草蛇灰線之脈,入首束聚結穴。而此處須要高低分明,有水纏繞,或水溶注,或水朝入,方為的實。又須審其來歷,有珠絲馬跡、貼地梅花、落地金錢等格,決是美地。扦得穴眞,葬得如法,富貴悠久。若來歷不明,切勿妄下,平地無氣,易於絕滅。所謂來歷不明者,乃來脈龍勢一坦平陽,無脊可據,高低不分,全無界水,無過峽,無石骨證脈,無銀錠束氣,無龜背分水,無草蛇灰線、藕斷絲連之脈入穴;或已經斷而不相牽連,散漫無氣,必無融結。其父母兄弟之脈各自分飛,平地之上,雖或忽起墩埠,孤單無應,必作他龍之用神;或是龍腳所帶之秀氣,為印,為笏,為金箱、環佩之類,或是水口羅星、游魚等砂。故廖氏雲「走珠墩阜在平地,三個五個是。」若孤單一突,又無分水度脈來歷,未可便作平中之突而有融結。卜氏云:「星散孤村,秀氣全無半點」;又云:「滾浪浮花,隨風落葉,皆是無蒂無根,未必有形有氣。」此皆平支龍尋地之要訣耳。然支龍平坦夷曠,故於散中求聚,所謂平地之突是也。蓋當揭高就脈。《經》曰「支葬其巔」,為正法也。卻又有等以支為體,而得壟之情性者,則直如擲槍,急如綳線,術中謂之倒火硬木,此陽中含陰之義,法當避殺粘檐,架折而葬。劉氏所謂「直急則避球而湊檐」是也。但陽者為弱,本合湊入,柰何性急?以此要縮下,緩其急性。苟以支法扦之,則凶禍立應。此平支之至難體認者,不可不知也。 已上所論支、壟,大法如此。但壟之星峰易辯,支之脈絡難明,前輩謂支龍難於壟龍,尤當細察。茲故特集諸家平支之說附下,庶互有發明雲。《葬書》云:山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止;支之所終,氣隨而鍾。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又云: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凶。楊筠松《龍經》云:坪中還有水流坡,高水一寸即是阿。只為時師眼力淺,到彼茫然無柰何。便雲無處尋蹤跡,直到有山方始識。如此之人豈可言,有穴在坪先自失。只來山下覓龍虎,又要乳頭始雲吉。不知山窮落平處,穴在坪中貴無敵。痴師誤了幾多人,又道藏埋畏卑濕。不知穴在水中者,如此難憑怕泉瀝。蓋緣水漲在中間,水退即同乾地力。且如兩淮平似掌,也有軍州落窠瀝,也有英雄在彼中。豈無墳墓與宮室,只將水注與水流,兩水夾來是龍脊。


又云:莫道山高方有龍,卻來平地失其蹤。平洋龍從高處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傍觀水勢。兩水夾來是眞龍,枝葉周圍抱處是。莫令山返枝葉散,山若返兮水散漫。外山百里作羅城,此是平洋龍局段。星峰頓伏落平去,外山隔水來相護。平洋仰面似雞窠,隱隱微微立高埠。便從立埠覓回窠,或有勾鉗或如螺。勾鉗是案螺是穴,水揖明堂氣聚多。四傍水勢如城裹,水繞山回聚一窩。霜降水涸尋不見,春夏水高龍皆現。此是平洋捉龍法,過處如絲或如線。高水一寸即為山,低土一寸水回還。水纏便是山纏樣,纏得眞龍如仰掌。窩心掌里如乳頭,端然有穴明天象。水繞山纏在平坡,遠有山岡近有河。只愛水環抱身體,不愛水返去尋地。水抱方有山來抱,水不抱兮山不到。莫道高山龍易識,行到平洋失蹤跡。藕斷絲連正好尋,退卸愈多愈有力。


又云:大梁形勢亦無山,到此尋龍何處是?識得星峰是等閑,平地尋龍最是難。若無河流與淮水,渺渺茫茫不見山。河流衝決山斷絕,又無石骨又無脈。君若到彼說星峰,一句不容三寸舌。


又云:十里半程無岡嶺,平洋沙漬煙塵迷。到此君須看水勢,水勢莫問江與溪。只要兩源相夾出,交鎖外結重重圍。


又云:凡到平洋莫認蹤,只看水繞是眞龍。


又云:高山大壟峰多秀,不似平原一錐卓。


又云:也曾見穴在平洋,四畔周圍無高岡。又云:上智尋龍觀氣脈,指望高山散蹤跡。相連相接下鄉村,失跡遺蹤細尋覓。氣逢水界有住期,如緝悠悠細消息。平洋大地無影形,如灰拋線要君識。相粘相牽尋斷絕,儘是平洋眞口訣。過時如雁列深雲,藏時猶似泥中鱉。平洋相併盞中酥,落在坪中誰辯別?


楊公《畫筴圖》雲:平地之脈,如草中之蛇,灰中之線。只看水分水聚之中,便是眞氣融結去處。


又曰:臨田觀穴,不問大小八字,只看上面形勢,分曉下面證佐。或唇或口,便為眞氣正穴。


又曰:平坡之脈如掌窩,水聚交而不流,鎖斷眞氣,便是關門立穴之處。仰看上面脈,必有翅翼,如燈影穿壁,輕薄而不動,自有高卑。

又曰:高山落落平田,若有火嘴,要看尖盡處;若開鉗口,謂暗火開紅。此是火放灰中,似見火紅。如尖嘴不開鉗口,謂之死火帶殺,不可葬。


又曰:龍到平洋臨田結穴者,上來,下無出腳,但見田塍(即田埂)面前兜轉,似帶,似娥眉拱護,此上是穴。


又曰:龍落平坡,日久年深,人開成田地,要看兩邊形勢,田墈([kàn]:險陡的堤岸、山崖)一層低一層,如急浪下灘。細尋前面水勢迴環,兩田如月角兜轉,始是眞龍作結之處,謂之浪花里滾月。


又曰:高山行龍,勢落平地,無蹤無跡無龍虎,形如鋪氈展席,散如碧玉之紋、浪花滾月、雪裡飄梅,如灰中之拽線,如草里之尋蛇,詳加目力,細辯陰陽。切要諸水聚堂,朝對尊嚴,球檐下合分明,氣脈自然融結,沙水來去得位,門戶重重關閉,坐下賓主有情;又要明堂如鍋底,四圍不傾瀉,水口不通舟,可謂吉地矣。陶公《捉脈賦》云:支阜平夷,如灰拽線,悠悠而縮瓜藏形,隱隱而無頭無面。豈知遇水為眞,乘風則散。


又曰:大地平洋迴環,四顧得水藏風,時人罕遇。又曰:雞鳴犬吠,鬧市煙村,隆隆隱隱,孰探其原?若乃斷而復續,去而復留,奇形異相,千金難求。折藕貫珠,眞機茫漠。臨穴坦然,誠難攔摸。障空補缺,天造地設,留與至人,先賢難說。


張子微云:中原平地及湖鄉,行龍入地至難詳。尋得龍來無穴下,茫茫闊遠何相當?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繞迴環是穴中。若還舍水去尋穴,望望皆平無定蹤。龍如逢水穴方止,無水攔斷去不窮。諸公記此水龍訣,不與岡山一例同。


劉氏云:中原,百里千里皆為平地,雖有高形可尋龍脈,無穴可下。蓋龍之隆隆隱伏,間有得見處。然到作穴,又無定蹤,只看水之曲折如何。水若環繞,攔截穴頭,固為易見。不然,水亦在前或在後,彎曲之處相當,即可定穴法。如無水處,雖有穴,亦必非龍脈盡處,不為端的。若以山鄉之法取之,則失之矣。


廖氏《泄天機》云:更有平洋局又別,傾廩為君說。星辰原出在高崗,撒脈下平洋。高岡聚講與過峽,行龍皆一法。撒落平洋始不同,切莫失眞蹤。地有高低即山水,節目同一體。遠山近水兩旁纏,脈似藕絲連。倒身龍格隱復現,脈上行時見。隱隱隆隆正好尋,尋得值千金。又曰:平地龍神觀水勢,認取原無異。范越鳳《洞林秘訣》云:平原曠野,茫然數百里之遠,視水所歸,則知來山。左右兩阜拱接分明,可以藏車隱馬。有盤曲之水,朝向之流,乃第一地也。高山平原本無二說,要以形勢為本。觀其來歷綿遠,氣象環合,高山無懸崖崩破之害,平原無斷壟橫塹之絕,乃葉吉卜。故陰陽家貴於心得意解,不可執一。又曰:相平地之法,四顧審其土脈,觀其流泉,得水為上也。


吳公《指南》云:古人謂大地落平洋,蓋以其祖宗發脈而來,中間剝變過度處多,氣脈既全,便無力亦水深土厚,此平洋所以為大地。然而平洋龍法,非俗眼所能尋識,多是高山大壟,忽然撒下平坦,人但見山勢已盡,而不知水分八字,界過護從,送出正龍,一脈如絲如線,在此處藏蹤閃跡,直拋過前面去,卻微微突起三五七個平低山阜出來,或土洲之類,牽連而行。又復跌斷,卻去前面,或作突中窩,或作窟中突,宛然成一天然之穴。其做穴處,四神八將,自然應副,堂局水城,自然回抱。乍看似無好處,細玩卻有妙理。故平洋地所以難尋而又難識也。


《明山寶鑒》云:平洋大地,認水為龍。水勢若回,龍亦隨住。一丈之山,勝彼千丈;一尺之山,勝彼千尺。

《尋龍歌》云:平洋大地無龍虎,杳杳渺渺尋何處?東西只把水為龍,下後出三公。


《入式歌》云:茫茫四畔無龍虎,君欲尋龍向何處?地師只把水為龍,交流便是龍歸路。


卜則巍云:窮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又曰:水星多出平地,妙處難言。又曰:或隱顯於茫茫迥野。又曰:平中得一突為奇。又曰:彷彿高低,依稀繞抱。又曰:地卑處切忌泉流。又曰:平地起培塿,一東一西。又曰:平洋地當斟酌,不宜掘地及泉。又曰:平沙落雁偏宜水,泊岸浮簰不畏風。又曰:勢如波涌,何須卓立之峯?脈若帶連,何必高昂之阜。


《二十六脈歌》云:仙掌脈,少人知,平洋不怕八風吹。但尋眞脈堪埋玉,休管傍人說是非。水若抱龍龍抱水,背劍斬砍自由伊。


《三十六穴歌》云:平洋尋取地中凸,覆鼎眞奇絕。頂上安墳最可求,迎取水來朝。


曾葛溪(元朝風水大師)云:大山撒下一龍,穿田過峽,失脈失蹤,不見融結。曠野茫茫,無可捉摸。此乃愈剝愈精,愈換愈嫩,不肯暴頭露面,一向藏蹤隱跡。或奔溪澗江河,或入人村鬧市,或趨湖泊田塘,或出曠野田州。隱藏出沒,如江中拖練;藕斷絲連,如蜘蛛墜樓,流星渡漢。拋球走珠,鋪氈展席,金盆荷葉,如此等象,只看安穴處有無皮肉頭面。如明堂藏聚,水路迂迴,近應有情,纏護相照,此等之地,最為綿遠。


吳公《口訣》云:平洋之地,坦蕩迥野,蹤跡隱伏,散渙依稀。雖無峰巒之可證,亦有脈絡之可求,須要辯其來歷祖宗,以看出身。降勢撒落平洋,分毫之高者即為山,分毫之低者即為水。或隆隆似有,或隱隱如無。及至落穴之際,亦必微有形勢之可指。山水趨迎,氣脈藏聚,如露珠注在荷葉之中,乃為眞結作也。


張紫瓊《俯察》雲:平地龍雖曰愈剝愈嫩,愈換愈精,也要穿田過峽處不被風吹,不遭水劫。出身太長,須要旁有金箱玉印、偃月七星、太陽太陰夾照為吉。左右隨龍水交會,入首或作鋪氈土、棋秤土、倒地木、浮簰水、水泡金、波浪金、波浪水及落地梅花、落地金錢、蜘蛛結網、沒泥龜、沒泥蛇之類,方是融結。若平田渺渺,更無高下,雖有堂氣,亦不結地。


趙緣督《穴法》曰:平地有突,氣涌而生,絕勝萬仞。仙眼難明,只觀水勢,便見眞情。水如不繞,穴法無憑。


謝子期云:迥野之脈,體段不一,有平坡渺渺茫茫,如鋪氈展席而來者;有田堘(chéng田間的土埂子,小堤)層層級級,若水之波而來者;有起峰墩,如星珠龜魚而來者;有微露毛脊,如浮漚鳧鳥而來者。是皆地之吉氣湧起,故土亦隨之而起凸也。其來也,兩邊有水以送之;其止也,左右有砂以衛之。且明堂寬正,又得橫水攔之。外陽、遠案在於縹渺之間,而四圍陰沙僅高數寸而已。此皆平洋龍之貴也。

張落魄云:平湖之脈,坦夷曠盪,卻是支龍行度。其體段若盞中之酥、雲中之雁、灰中之線、草里之蛇。或沈潛,或無影無形,或藏幸而失跡遺蹤。生氣行乎其間,微妙隱伏而難見,全在心之智,目之明。以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察其支之所起,辯其支之所終。起則氣隨之而始,終則氣隨之而鍾。若脈盡而水止,界合分明者,此平洋之大地也。


觀物祝公泌云:郭景純曰「支葬其巔」,蓋以平支龍必須起微突處,謂陽來陰受,方是結穴。若無突,要開鉗口方有穴。故曰「平地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永和周氏云:平洋則山不拘於高,水不拘於深。但遇有尺寸高低,即可以辨。又云:在山者頗易看,在平洋者最難識。陶公所謂「頓起則時人曉會,牽連非達士難言」是也。蓋如灰中拽線,草里尋蛇,沙里揀金,泥中藏鱉,雲中騰雁,盞里浮酥,隱而不露,斷而復續,並以兩邊導送之水為驗也。


廖氏穴法中有沒牛吹氣穴詩云:沒牛吹氣失來蹤,隱隱伏眞龍。昂頭些子如吹氣,沒牛泅水勢。左回右抱脈微高,大則公侯小富豪。又云:龜魚螺蚌形,宛如水中生。水中自有眞龍聚,此地傳千古。


梁箬溪云:龍勢洋洋落大坪,連天接野不分明。隆隆隱隱尋蹤跡,曲曲彎彎斷復生。忽然有突聯三五,認取開鉗是穴情。定要水來環抱穴,砂如牛角兩邊迎。


上諸家之說,各有攸當。大概平洋龍法,以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隱隱隆隆,看兩邊分水,以認來龍之過度,突起支阜,以認穴道之融結。又須有四畔羅城秀峰,前應後照,如列屏鋪障,相與擁護,乃為盡善。大抵以得水為上。卜氏雲「如在平洋,先須得水」,兼陰陽二宅言之矣。平支龍穴最難辯認,故引證諸家之說以明之,當詳察焉。 從以上古人論述看,「平地不開口,神仙難下手」顯然不是平原點穴處前面要有水環抱。


附參考書目:


1、楊公(楊筠松)《都天寶照經》;


2、楊公(楊筠松)《疑龍經》,《疑龍經十問》;


3、楊公(楊筠松)《撼龍經》;


4、劉公(劉江東)《三寶經》;


6、劉基(劉伯溫)《堪輿漫興》;


5、徐善繼、徐善述《地理人子須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座設計 的精彩文章:

博經堂:發大財吧!這些生肖容易出富豪命,12生肖生財秘訣看這裡
博經堂:男女八字合婚,男女合婚配對方法

TAG:星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