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湯一定要熬到白才營養嗎?關於喝湯的4個誤區
魚湯一定要熬到白才有營養嗎?
坊間傳聞,魚湯熬的時間越長營養越足,發白的魚湯就是營養豐富的證明。其實真不盡然,因為熬的時間越長,溫度過熱,裡面的營養不見得會多,相反,還會破壞營養元素。這是我們第一個要矯正的誤區。
營養都在湯里,越濃的湯營養越好?
通常我們所說的濃湯其實是脂肪的作用,只不過濃一點的湯比清淡的湯脂肪含量更高,因而顯得更白一點。數據顯示,每碗魚湯中只有2%的蛋白質,而脂肪含量高達40%,可想而知如果只喝湯不吃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魚湯越白脂肪含量越高是真的嗎?
因為油脂是不溶於水的,乳化後會變成白色,油通過不斷的煮開、翻滾,跟水不斷地混合,混合的越徹底就越白。這樣就使得湯汁濃白,最終成了「奶湯」,所以魚湯並不是越白就越營養,而且白色的物質其實是魚的脂肪,脂肪越多,魚湯的顏色就越白。
這樣的脂肪含量對人體有害嗎?
如果一天當中全是食用這種含油高脂肪湯類的話,對於產婦來說可能會造成體重增加或者心血管的負擔,對於食用母乳的嬰兒消化道也是會有一定的影響。另外對於四高人群來說也要盡量地少喝或者不喝這種含有的湯類,還有痛風病人一定要盡量少喝。
關於喝湯的四個誤區:
喝骨頭湯能補鈣
「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實際上,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很低,10公斤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300~400碗骨頭湯才可滿足鈣需要。
吃肉不如喝湯
「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的鮮味,人們由此而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里去了,湯的營養比肉好。老火湯的鮮味,是因為經水煮後肉類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於湯內,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仍呈凝固狀態留在肉里,而非溶於水中。
人人都能喝濃湯
「湯越靚,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鹼和氨基酸等物質,總稱為「含氮浸出物」。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長期攝入過多「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風病。
煲湯越久,營養越好
廣東人有煲「老火湯」的習慣,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老火湯」往往一煲就幾個小時。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
了解腺肌症知識、找同鄉病友,微信搜索公眾號:子宮腺肌症
※美容營養師:便宜又常見的它是色斑的「剋星」!可惜90%的人都不知道!
※這肉冬天要常吃,比羊肉便宜,比豬肉有營養,吃了還不長肉!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