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性建築的綠色設計
紀念性建築的設計構思與理念
構思是建築設計創作的源泉和靈魂
南京中山陵,設計者構思的出發點是把陵園總平面布置為鐘形,以孫中山先生遺囑「現在革命尚未成功」、「深知欲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的警句來進行創作。設計的寓意至為深切。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布局採用軸線對稱的平面,引用傳統建築配置方式,摒棄了古代陵墓的封閉格局,代之是開放的平面布局,嚴肅開朗又平易近人,反映先生的民主性。
紀念性建築:思想性、象徵性、本土性、民族性
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群,其構思首先是考慮如何處理好建築人造群體與環境組合,形成有序的空間程序,如何在這個序列中創造變化。
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群
在布局上,立意以「軸線」統一自然山丘與建築群,通過建築與自然圍合,建築與建築圍合、半圍合,達到最終空間的開敞,漸次達到空間序列的高潮。
紀念性建築:不僅陳述史實,還要抒發感情
周恩來紀念館,選址偉人故鄉淮安,總體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水面和水中陸地,組織紀念性空間序列,創造出水天一色的視覺效果,體現出周總理偉大、光輝、親切的形象與博大的胸懷。
周恩來紀念館
建築以簡潔、樸素、明朗的處理,體現作品的性格,表現地方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紀念館設計以白色和蔚藍色為基調,力圖創造出純潔、神聖、寧靜的環境氣氛。
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以「建築環境的和諧,歷史環境的再現」作為創作的中心思想,一方面將紀念館融合到城市環境中,一方面使參觀者融景生情,進而對歷史事件的紀念。
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
設計方案力圖在歷史的真實性和現實的紀念性間取得均衡。建築外形象徵性表現當年梅園新村的面貌,並以灰磚牆、門窗等構件加強這種真實感,同時以大片實牆面和雕塑突出紀念性格。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整個設計空間節奏完整、豐富,所有節奏上的變化都是在悲憤、嚴肅的氣氛下完成的,頗有感染力,具有一定的創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設計由上而下,俯覽全景,地面鋪有卵石廣場。創意將大片的卵石象徵著死亡、荒涼而凄慘,與周邊的青草構成一種生與死的對比。場景的處理中,立意為一種對日軍「燒光、殺光、搶光」暴行的暗示,把悲劇的情感和環境加以互為襯托。
在入口的場地上樹有紀念性標誌碑,讓人們銘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紀念性建築的流線與功能組織
紀念性建築設計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它的流線、功能組織的暢通無阻
中山陵建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形成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中心,造成瞻仰過程中人的心理、感受、情緒上的逐步加強,以至達到高潮點,創造出緊湊、連續的空間序列,並擁有足夠的空間領域,長達數百米的大台階引導人們的視覺注意力,這些寬大滿鋪的平緩石級,把孤立的、尺度不大的個體建築聯成大尺度的整體,恰如其分地創造了總理陵墓所需要的氣勢。
考慮傳統歷史形成的空間及其氛圍,是標誌地區風格特徵之一
雨花台烈士紀念群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特色,整個建築群分四段:前面的紀念館和館前廣場,接著是拱橋,中部是噴水池和浮雕,最後是高台之上的紀念塔。所有空間都串聯在一條強烈的中軸線上,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和走勢,安排一系列變化豐富的體量。從入口進入館前廣場,空間開闊,坐落在高處正面的紀念館樸素、莊嚴,建築的民族風格極為濃重,造型典雅,尤其是重檐坡頂的形式,處理精緻。
淮安周恩來總理紀念館分主館和附館,主館平面呈正方形,建築面積1918平米,4層,總高26米,設計採用方形圍合式的平面,流線巡迴的做法,即以展覽生平介紹為主,有序廳及各時期革命年代的戰爭、事件、事迹的陳列室,以陳列的內容表現偉人的一生。
紀念性建築的造型藝術設計
紀念性建築的造型是根據所敘述的人、事件和紀念的級別來設計的
南京中山陵的建築形式基本與宮殿式近似,從中把我國古代宮殿琉璃瓦大屋頂與近代鋼架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相結合,並採用近代新材料代替了傳統木構架建築特有的結構構件斗拱的作用,並得以簡化。
建築外部造型比例、尺度處理均較成功,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在單體建築中,運用了穩重的構圖、純樸的色彩,建築採用統一的花崗石牆面,深藍色琉璃瓦屋頂,其質感和色彩在藍天綠樹的相映下,清高、肅穆、莊嚴。
在雨花台的整體構思中,除設計紀念館和紀念碑,還運用群體雕塑、單體雕塑以及大片的花圈雕塑引道,把雕塑與建築群相融合。
利用陵園中軸線中部噴水池的前方豎有一對雕塑,分別表示戰士、年輕女子對烈士沉痛悼念的主題。
布局上採用了闕的形式,以白色花崗石鑿成,造型簡練,富有裝飾性,雕塑後方以石牆和地形相銜接,同時也使雕塑更具有建築味,尺度上與整個建築群取得了呼應,對渲染氣氛起了很大的作用,進一步烘託了人們的思念。
紀念性建築的景觀與環境藝術
紀念性建築意和境,情與景互相融合了一個藝術整體,它以有形表現無形,以有限的表現無限的,以物質表現精神。
中山陵建築群中,設計師倡導了紀念建築,應與自然環境、自然景觀,相互呼應、相互映襯,從而讓人們在瞻仰活動中感受到視覺的、自然生態的、意念的情緒變化。以此來塑造綠色的空間,合理配置選用各類植物來烘托,突出紀念堂、碑。
在景觀設計時,也利用了植物的質感及自然的地勢曲線來襯托建築的形體,使其與環境相協調,力求把紀念群和背景的紫金山脈有機融合在一起。
紀念性建築被綠樹所圍抱,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示
在設計雨花台烈士陵園紀念館軸線時,在兩側山頭看到,由於半個世紀來,人們懷念烈士,每年清明都來這裡種植常青樹,以示對烈士的哀悼,已形成一種環抱的氛圍,氣勢磅礴。在紀念碑的平台上有6棵大雪松,它將紀念碑烘托得高高聳立,崇高而與日月同輝,而在近水池的兩壁的護坡上採用迎春、探春的綠色植物,使人們近水而感到烈士的親和。
在不同的地段用不同的尺度,配以不同的自然植被,近人近水,仰望天空追思無限。
總結
與綠色建築研習社一起走進被動房世界
每日一條
用1分鐘來了解被動房
【第271條】計算參數對比-生活熱水:德國被動房:25L/(人*天)(60℃);中國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居住):60~80/(人*天);河北省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25L/(人*天)(20℃加熱到35℃計算)。
TAG:綠色建築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