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科研端」要接住「需求端」迸發的活力

人工智慧:「科研端」要接住「需求端」迸發的活力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南京大學新近開設的人工智慧學院的消息,贏得廣泛關注。近年來,備受業界追捧的人工智慧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但卻也被質疑存在虛火過旺的情況。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稱,人工智慧之所以受到如此高度的關注,主要是源於社會需求。「伴隨著互聯網等顛覆性技術的快速出現,尤其大數據、雲平台等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看到了人工智慧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聯。」

需求端所迸發出的活力,令人工智慧技術的某些領域顯現出市場探索超前於科研院所研究的特點。「與產業相結合的科技人員對於科學前沿的把握和敏感往往不亞於、甚至超過學術單位的科研人員。對於科學研究而言,這值得反思。」王樹國說。不過,他認為,目前這種熱度仍是理性、可控的。

對人工智慧的熱潮帶動的投資熱,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指出泡沫確實存在,他甚至預言有一批相關企業將於今年年底左右被市場淘汰。

對這一觀點,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長孟丹非常贊同,尤其是他關於中美在AI領域存在差距的判斷。在他看來,在人工智慧的原創性突破方面,中國與人工智慧技術相對發達的美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過,有委員也認為,雖然當下相對落後,但中國相關技術也並非全無優勢可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指出,「我們要善用中國優勢,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加快推動人工智慧形成產業變革。」

事實上,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為國內人工智慧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不過,人們關注的是如何將該《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徐波表示,「現階段要把人工智慧與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要積極利用我國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形成全社會發展巨大動能這個契機,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推廣應用。」

他坦言,要落實上述《規劃》,當下最大的短板是基礎前沿理論研究和重大原創性發現。「學術界要從受腦科學研究成果啟發的類腦智能,從物理、數學、生物和計算等交叉融合的自主學習等方向發力,加大基礎研究布局與突破,加強交叉型平台等基礎能力建設,突出基礎前沿和高端引領,牢牢把握創新源頭和方向。」徐波說。

對人工智慧學術研究方面的突破,王樹國也十分期待,「人工智慧領域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這在學術領域僅僅是個開始,後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他說。

此外,無論是企業還是科研院所都關注到,在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人才存在儲備不足問題。

「人工智慧無論是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發以及AI+應用,目前都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瓶頸是各種跨學科尖子型和跨行業複合型人才。」徐波建議,我國應有計劃、迅速地擴大人工智慧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及早為未來30年人工智慧引發的變革鋪路。

面對發展存在的種種問題,有委員提出成立國家實驗室來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的建議,孟丹並不十分贊同。他表示,國家實驗室的目標,要麼是攀登未來科學的高峰,比如量子科學,這需要搶佔;要麼是滿足國家急需的戰略需求的,而人工智慧應該由科學界跟著產業界一塊兒做。

「不是所有事情,建了國家實驗室就解決了。」孟丹說,「美國也沒有在人工智慧領域建國家實驗室,相反,美國的人工智慧產業卻非常發達。」

不過,面對國內相關領域強勁的發展態勢,孟丹希望,過去一度跟跑的中國科技界為做出真正原創的成果從思想上做好領跑的準備。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大國重器」建好更要用好,代表委員呼籲:抓住大科學裝置的「窗口期」
幫助女性留在科研界的10點建議

TAG:中國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