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名將孫承宗是怎麽樣的一個人?

中國古代名將孫承宗是怎麽樣的一個人?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孫承宗到北京入國子監學習,次年中舉。後隨大同巡撫房守士隨行赴任,得以一窺邊疆形勢。大同是當時明朝的邊城重鎮,孫承宗 「杖劍游塞下,從飛狐(河北淶源北飛狐關)、拒馬間直走白登(山西大同東)。又從紇干(山西大同東紇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結納其豪傑,與戍將老卒,周行邊壘,訪問要害阨塞,相與解裘馬,貰酒高歌。用是以曉暢虜情,通知邊事本末」。為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孫承宗中進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充日講官,輔導太子朱常洛學習,即後來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繼位僅一月而亡。泰昌帝年僅16歲的兒子明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孫承宗繼而就做天啟帝的老師。憑藉帝師之尊位,孫承宗進入了明朝後期政治權力的中心。

天啟二年(1622年),孫承宗升任為禮部右侍郎。後廣寧丟失,遼東經略熊廷弼被撤職,孫承宗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上任。因與遼東新經略王在晉意見不同,孫承宗既因此自請行邊,提出了堅守寧遠,以與覺華島守軍互為犄角、遙相呼應的戰略計劃,即「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方針。

孫承宗還招募組訓十幾萬遼軍,選拔培養了如袁崇煥、馬世龍等一批優秀文武將領,恢復失地四百餘里,修築大城九座,

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這道堅固的關(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成為後金騎兵不可逾越的障礙。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始終都沒能完全打破這道防線。在屢次碰壁之後,迫使他們望寧遠而卻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撫丹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有哪些網紅寵物嗎?它們是怎麼走紅的?

TAG:撫丹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