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高分燒腦好片,看懂的不是一般人!。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劇本可能會被導演拍成爛片,但爛劇本基本不會被拍成好片。
前不久,外國媒體Taste Of Cinema評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劇本。
上榜的電影部部都是精品,但有個人格外亮眼,查理·考夫曼。
20部電影里,他一個人就上榜了三部。
分別是《暖暖內含光》《改編劇本》,以及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
《紐約提喻法》
Synecdoche, New York
對編劇查理·考夫曼來說,這部電影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
怕被其他導演拍爛,他乾脆親自下手,拍了一部戲中戲。
「戲中戲」我們看過不少,張藝謀的《英雄》用一層接一層的假設來推動劇情。
更為簡單的設定重疊,比如說很多電影的劇情就是拍電影,迷亂現實。
而這部《紐約提喻法》就是後者這種形式的巔峰之作。
故事中的男主是舞台劇的編劇,曾獲過大獎。
但榮譽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精神上的慰藉,相反,他卻陷入了巨大的孤獨和不安。
這種不安來自對未來創作枯竭的擔憂。
畢竟,成功的快感太短暫,未來的創作才是無底洞般的折磨。
於是他開始變得懶散,生活變得頹廢,和妻子產生分歧。
男主的妻子是一位微型畫師。
相比於其他尺寸,微型畫只有一個拇指的大小,觀眾都要帶上放大鏡才能看清裡面的內容。
與男主輝煌的劇本創作相比,妻子追求實在小氣。
他們不僅在生活上產生了分歧,也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到最後,只能以離婚收場。
妻子帶走了4歲的女兒,偌大的房子里就剩下男主一個人。
於是他只能靠去參加工作上的晚宴來填補生活上的缺失,並在那裡認識了第二任妻子。
第二任妻子是他上一部作品的女主角,鑒於兩個人有共同的話題,男主馬上就迎娶了她。
但就像個惡性循環,生了孩子之後,婚姻生活成了一地雞毛,
他和第二任妻子也沒能走到最後。
在他極度失意的時候,他遇到了第三段愛情。
第三個愛人也曾是男主作品裡的一個小角色,最重要的是,她非常喜歡男主,更是發自內心地欣賞男主。
但男主當時過於猶豫,遺憾錯失了這段感情。
人過半百,男主除了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再無任何成就。
獨自一人生活,感情也是一片空白。
回顧自己的前半生,男主有太多的遺憾,絕望時,還考慮過放棄生命。
但回頭一想,正是這些過往構成了他的一生,於是他決定將這些全部寫進自己的新作品裡。
靠著前作積累的資金,他開始了場地建設。
他的家,他去過的醫院,他走過的街道,全部都被一比一還原了出來。
這部作品非常宏大,所有和男主人生扯上關係的人都被寫了進去。
劇本里有了角色,那麼拍戲時就需要演員。
男主作為整部戲的靈魂,他還為自己面試了一個男演員。
看別人演自己,這種感覺有多奇妙?
就像看到一個陌生人重新走了一遍自己的前半生。
跳出當事人,用觀眾的視角來審視這些事情時,男主的心態發生了改變。
這種改變不是積極向上,而是致命的喪。
他如此討厭第一任妻子的微型畫,事實上他根本不了解。
因為不了解,所以有偏見。
第一次,他在博物館裡用放大鏡領略到了微型畫中的美。
但這時的他已經頭髮花白,垂垂老矣。
當男一號演到他在第二段婚姻期間出軌第三個愛人時,
男主終於明白了那些所謂的借口都是給害怕和逃避找的理由。
而回顧所有的一切,男主口口聲聲說自己在追求藝術,但到頭充斥的只有柴米油鹽。
電影想告訴我們「虛度時光的可怕」嗎?
不,編劇想表達的顯然更多。
前面提到男主在最失意時有過自殺的念頭,結果在拍戲時,飾演男主的老頭因為入戲太深,
在樓頂踏出了當時男主不敢踏出的那一步。
男一號的自殺震撼了男主,看著血流成河的自殺現場,他既後怕又慶幸。
因為男一號的空缺,男主本想自己本色出演。
但片場的清潔工阿姨毛遂自薦,於是男主就帶上了假髮頂替了清潔工的戲份。
之前的戲份中,清潔工因為總記不住台詞,所以工作人員給她配了一個題詞耳麥。
男主客串清潔工時,他的耳朵里也被塞上了這個小玩意。
當題詞的聲音響起,那一刻,男主不再是自己,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變成了被人支配的木偶。
更為恐怖的是,這是個沒有劇本的劇本。
因為正在發生的當下,就是故事中即將上演的未來。
就比如男主在拍戲中抽空看了前妻的作品,那麼戲中「他」在演到這一段時,也要像現實那樣,去看畫展。
男一號的演員去世,那麼戲中就要加入葬禮。
在這樣的邏輯重疊下,角色重疊了,人生重疊了。
你在扮演著我,我在扮演著你,他又在扮演著她。
一層又一層之後,觀眾早已分不清到底什麼是戲,什麼才是真實的人生。
而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實的人生」。
人們生活在社會中,軌跡早已交叉。
就像這部戲中戲,每個人既是自己人生中的原型,也在扮演著其他人生故事中的角色。
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攝影棚里,男主的人生被物質化了,可視化了,被放大化了。
戲中的男主跳樓自殺了,戲外的男主決定順著這個形式繼續發展下去。
他想知道如果當時他真的死了,大家會在葬禮如何總結他的一生。
然而,結果卻不是他想聽到的。
戲到終點,遺憾仍是遺憾,悔恨還是悔恨。
很多人總覺得人生總有機會能修復過去的錯誤,但很多時候,一旦選擇了,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唯有死亡才能終結這一切。
整個戲的最後一幕,飾演清潔工的男主從大樓中走出,街道上滿是屍體。
戲是落幕了,可人生呢?
「沒有所謂的命運,有的只是你創造的東西。」
這不是一部適合你周末窩在家裡消磨時光的電影,這是一部每當處於人生迷茫期,就值得拿出來細細品味的人生哲學。
男主窮極半輩子就是希望弄明白自己的人生意義,於是他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甚至找演員去重現自己的過去。
可到頭來 ,他才發現每個人的情節都一樣。
無論演誰,到頭來還是一個終點,死亡。
很多人不喜歡本片,是因為電影很悲觀,
悲觀到用一個老頭的造夢計劃告訴觀眾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每個掙扎過的人,最後都只能悄無聲息的離開。
※印度下令封殺的片子,太致郁了!
※豆瓣9.7,這檔綜藝讓我想讀書。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