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七大謊言,我們被騙了很多年
首先文小叔要聲明,這些謊言不是中醫說的,是不懂中醫的人或者是假裝懂中醫的人說的,他們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流傳開了。
第一大謊言:中醫就是看舌頭治病的
這一點文小叔感觸太深了。四年前文小叔在百度辦食療天下吧時,貼吧首頁幾乎全是舌頭照,打開貼吧第一眼全是各種各樣的舌頭,怪嚇人的。百度有一個中醫吧也是如此,後來吧主怒了,禁止一樓放舌照。
後來文小叔建微信群,很多人諮詢的時候一不做二不休猛不丁給你發一張舌照,然後問,給我看看舌頭,我有什麼病?
文小叔挺納悶的,啥時候中醫看病就等同於看舌頭了?舌頭能代表一切嗎?
非也,非也。中醫看病的手段有四種,望聞問切,缺一不可,舌診固然重要,但也僅僅是望診的一部分,要全面了解病人的情況必須結合四種手段。所以為了你的健康著想,請小夥伴們不要動不動就發舌照了。
按照醫術境界的高低可以分四個等級: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時下,神醫、聖醫簡直是鳳毛麟角,所以你不要懷著僥倖的心理以為你遇到的就是神醫了,看一看舌頭就把你的病治好了。
第二大謊言,中醫就是看西醫病名治病的
還有很多人,他們不發舌照,他們只說一個西醫的病名,比如經常有人問文小叔,咽炎怎麼治?鼻炎怎麼治?胃炎怎麼治?腸炎怎麼治?等等。
只說一個西醫病名就企圖大夫給你一個妙方的是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這個大夫就憑藉一個病名就給你開藥的,那這個大夫不是庸醫就是已經西化了的中醫。
憑病名開藥是西醫的做法,絕對不是中醫的做法。
為啥?真正的中醫需要看你具體癥狀的,再根據你的具體癥狀下診斷,中醫有八綱辨證。要根據你的癥狀判斷出你的病是表還是里,是寒還是熱還是寒熱交錯,是實還是虛,是陰還是陽。
有時還更複雜,要判斷你的病是太陽病呢還是少陽病呢,還是陽明病呢又或者是太陽少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要從少陽治。
所以,文小叔真心求求小夥伴們啦,不要再發一個西醫的病名來求醫問葯了。文小叔有時候心軟,就給你一個方子了,實在不應該啊,可能是害了你啊。
順帶提一下,現在文小叔都不敢看文章後面的留言,烏壓壓的一片求醫問葯的,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網上問診是很不靠譜的,文小叔更希望看到你們對養生心得的感悟與分享。
第三大謊言,中醫治不了病,中醫只能養生,治病還得靠西醫
有這種想法的中國人真的很多。文小叔實在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因為遇到了庸醫,被坑了一大筆錢又耽誤了病情才會生此怨恨的。
稍微動一下腦筋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在西醫來到中國之前合著中國老百姓都不生病的?歷史上數不清的戰亂數不清的瘟疫,救民於水火的不是中醫是什麼?
中醫不僅能養生,更能治病!
第四大謊言,中醫是慢郎中,感冒這種急症中醫治不了
這也是對中醫的誤解。中醫不僅有慢,也有快的。
慢有慢的道理,慢是讓你的疾病得到徹底的根治,慢,是為了你以後不再複發。欲速則不達,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況且你十多年造成的病企圖一兩天一兩個月就治好現實嗎?當然也可以用猛葯把癥狀壓下去,但是你考慮到後果了嗎?久病之人身體都很虛,經不起大風大浪,猛葯下去可能會出人命滴。
所以,針對久病之人,中醫發明了丸藥,丸,緩也,就是慢慢的把你身體調理好。
中醫非常注重扶正與祛邪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慢,是為了治本。
但中醫絕不僅僅是慢,中醫也注重輕重緩急,也有快的時候,也有速戰速決的時候。
就拿感冒這個急症來說吧,很多人認為中醫慢,西醫快,都去輸液,結果輸了七天液感冒還沒好,中醫呢,遇到好的大夫,一兩天就搞定。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感冒發燒了,肺炎了,張仲景的一劑麻杏石甘湯就讓你退燒治好你的肺炎,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七天沒有大便了,肚子脹得難受,張仲景的一劑大承氣湯就讓你大便通了,你說快還是慢?
中醫從不一味追求快還是慢,一切以合適你的才是王道為標準。
第五大謊言:中藥沒有副作用,中藥就是太苦,中藥就是傷胃
西藥副作用太大,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但中藥是不是就沒有副作用了呢?當然不是,中藥也有副作用的。是葯三分毒,中藥是利用藥材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用對了毒藥也是良藥,比如附子,用錯了補藥也是毒藥,比如人蔘。
所以,中醫養生注重能不吃藥就不吃藥,實在不行需要吃藥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這個葯是不是可以長期服用。比如龍膽瀉肝丸這個葯,肝膽濕熱導致的急性膽囊炎、帶狀皰疹、陰囊濕疹等都可以用,祛邪的力度很猛,是大苦大寒之葯,只能用來治病,短期服用。吃久了就會傷正氣,傷脾胃,食慾都沒了,甚至性慾都沒了,陽痿了。
神農本草經將藥材分為上品、中品、下品,只有上品的藥材才可以久服。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中藥的副作用與西藥的副作用是兩碼事,一個是天然的身體可以識別的副作用,一個是會干擾人體自我恢復能力的人工的化學的副作用。
中藥就是太苦,這也是一個謊言,文小叔想,這可能是受千古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影響吧。
其實中藥不僅有苦,還有酸,還有甘,還有辛,還有咸。
酸甜苦辛咸,這五種味道都可以入葯,都可以治病。
酸味的藥材入肝,有收斂之性,比如烏梅,可以生津止渴可以斂汗,也可以收斂過旺的肝氣;甘味的藥材入脾,補益作用特彆強,能夠緩急止痛,能夠調和諸葯,比如甘草,喉嚨痛的時候喝點甘草茶就能夠緩解,還有我們經常吃的五穀,補益作用很強,非常養人,所以我們一生離不開甘味的食物。
苦味的藥材入心,能夠清火,還能燥濕,還能瀉下,比如大黃就是瀉下通便,苦瓜就可燥濕清火。
辛味的藥材入肺,能夠發散,能夠解表散寒,比如麻黃薄荷生薑等。
鹹味的藥材入,能夠軟堅散結,能收能固,比如昆布。
還有一種藥材就是啥味道都沒有,叫淡味,淡味的藥材有利水滲濕的作用,比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九大仙草之一的茯苓。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藥就是太傷胃,其實不然,中醫治病最講究的就是脾胃原則,脾胃是中心,是重點保護對象,如果中藥傷胃那就沒得治了。你看張仲景的方子幾乎每一個方子都有保護脾胃的葯,中藥不僅不傷胃還健脾養胃。
如果你認為中藥傷胃,只有一個原因,遇到了庸醫,給你開出了不宜久服的猛葯!
第六大謊言:中醫越老越好,所以都喜歡去看老中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百姓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中醫越老越好,以年齡來判斷一個中醫的好壞。
不可否認,中醫是實踐出真知,是經驗醫學,但光有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學中醫更需要悟性。
如果一個好中醫僅僅是建立在年齡基礎上那就好辦嘍,啥都不用做,等老了就成了好中醫了,成了香餑餑了。
很多庸醫就喜歡利用老百姓這種追求老的心理,把鬍鬚留長,把頭髮留長,黑髮全部染成白髮,把自己整成仙風道骨的模樣,坑一個算一個。
如果你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自然越老越好。如果你醫術淺薄醫德敗壞,老了就不是老中醫了就是老庸醫了。
所以,小夥伴們不要一味追求老中醫,要以自己的認知來判斷此人是不是好中醫。
第七大謊言:中醫太博大精深了,太高大上了,簡直高攀不起
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醫文化的傳播出了問題。
真正懂中醫的行家或者是大夫不屑於寫文章,或者沒時間寫文章,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來寫吧,又寫得太引經據典、不忍卒讀,老百姓直呼看不懂,看不懂,味同嚼蠟。還有很多中醫術語,就拿火來說吧,就有虛火實火,還有什麼君火相火命門之火龍雷之火,哎呀,簡直把人繞暈了有木有。
所以,老百姓就這樣誤解了中醫,覺得中醫高高在上,高攀不起。
其實,看過文小叔文章的小夥伴都知道,中醫不僅博大精深,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中醫很接地氣,很有親和力。中醫之道存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我們天天在運用中醫,實踐中醫,只是老百姓不知道而已,這叫「道,日用而不知」。
中醫教你「冬吃蘿蔔夏吃薑」「上床蘿蔔下床姜」,中醫教你為什麼不能熬夜,中醫教你為什麼吃飯要吃七八分飽,中醫教你為啥吃飯不能生氣,中醫教你女人來月經時為何會心煩氣躁,中醫教你為何要春捂秋凍,中醫教你為何不能吃太多水果太多寒涼的食物……等等,這一切不接地氣嗎?
生活處處有中醫,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看文小叔的文章,你們沒有覺得中醫是那麼美那麼有趣那麼有人情味嗎?看文小叔的文章,難道你們沒有發現原來中醫完全可以自學的?看文小叔的文章,你們難道沒有在不知不覺中看上中醫?
還有的人認為中醫就是玄學,就是迷信,什麼陰陽五行,什麼金木水火土,還相生相剋,都是子虛烏有,一派胡言。
這些人只相信眼睛看得見的東西,看得見的就一定是真理嗎?看不見的就一定不存在嗎?
中醫說五行,說陰陽,是取象類比,
是讓你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是讓你明白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
是讓你明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是讓你明白一棵樹的挺拔,一朵花的嫵媚,一棵草的多姿,
是讓你明白天地有大美,
是讓你明白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順應自然,而不是與自然決裂,更不能對抗自然,只有這樣你才能活到天年,無疾而終。
TAG:高州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