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背《三字經》還可以做什麼?「國學小名士」帶你快樂學國學
3月14日,全國兩會再次掀起「傳統文化」熱潮,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未來網協同曲阜名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體驗對話閱讀,快樂學習國學』互動交流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曲阜名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格物明道國學堂系列教材主編劉厚建,東方聖城研學旅行聯盟總監、青少年體驗式國學教育導師房澤東,曲阜名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學總監、中國傳統文化家庭教育高級講師高華,未來網中國少年國學院負責人李遠等嘉賓出席,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曹雅欣擔當主持,聚焦青少年國學教育,共同切磋探討國學「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
2018年3月14日,「體驗對話閱讀,快樂學習國學」——互動交流活動在京舉辦。(未來網記者賽孟琦攝)
楊朝明委員在活動現場。(未來網記者 趙亞超攝)
活動中,劉厚建拿著精緻的木質秤砣教具,形象生動闡釋著成語「權衡輕重」的意義。「通過自製的模型教具,孩子在通過體驗玩教具的過程中就把文化學會了」,劉厚建如是說。
格物明道國學堂系列教材主編劉厚建拿著教具秤砣在活動現場進行演示。
(未來網記者 趙亞超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經過五千多年的洗禮與揚棄,中華傳統文化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塑造國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淵源。
「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提升孩子的生命品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從不同的角度圍繞著「傳統文化」建言獻策,大力要求希望能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應試以得到好的分數,還是聚焦於人生教育,致力於良好的品德與人格的養成?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孩子適應社會,傳統文化以春風化雨之勢,在潛移默化中優化人格,使孩子的生活品味和人生內涵從更高的起點上邁步。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所說的,國學教育讓孩子們不僅具有「高級的靈性」,還擁有「高尚的德行」。在被曹副秘書長問到「為什麼學國學」時,劉厚建簡明扼要地談論了自己的見解:「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提升孩子的生命品質」。
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曹雅欣主持活動。(未來網記者趙亞超攝)
讓國學活起來,讓孩子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近幾年來,隨著「唐宋詩詞熱」「國學熱」「幼兒讀經熱」等現象的出現,不少中小學重視加強對學生的經典誦讀,在一些社會機構和社會人士的組織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兒童加入到誦讀傳統文化經典活動中。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希望,然而,另一方面卻似乎也讓我們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國學教育的現狀是否真如描述這般美好嗎?傳統文化的推廣和繼承發揚過程是否真如想像中那樣順利嗎?
曲阜名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學總監、中國傳統文化家庭教育高級講師高華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是有需求的,但是過多的是只走形式,而很少走內容。傳統文化活動層出不窮,真正走進孩子心裡的少之又少。過分功利化、工具化的教育方式,正影響和制約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經典中飽涵著古人的智慧修養,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漢字的含義也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簡單的誦讀也許會讓孩子們出口成章,但離引經據典、舉一反三、智慧流溢、內化於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難道,流傳千年的文化,就是「背背詩詞」、「走走形式」嗎?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學而時習之」,「閱讀體驗研學」一體化育全人
「行而上者謂之道,行而下者謂之器」,只有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傳承。
讓孩子從小學習傳統文化,教材是基礎。當下許多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國學教材不斷湧現,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使閱讀過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讀性,在16年的國學落地教育過程中,名士教育獨創「體驗式快樂場景閱讀教學法」,研發獨特的國學教材,輔之以傳統形象的教具體驗,融入實際的快樂學習場景,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操作,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更快地完成從簡單誦讀到深入理解。
閱讀與閱歷永遠都是最好的互補。課堂內學習與戶外遊學聯動,使學生更為深刻理解並體悟到國學文化之美!
國務院擬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也為國學教育開闢了新思路。
秉持「快樂學國學,體驗生智慧」理念,作為弘揚與踐行傳統文化的專業國學教育機構,名士教育集國學教材研發、教學教法、教具體驗、研學旅行為一體,在曲阜成立了「東方聖城研學旅遊基地」,用落地的體驗式方法,讓孩子在研遊學的過程中,課內外相結合,悟出國學真諦,以達到育人之目的。可以說,研學是一種延伸,一种放大,將優秀傳統文化嵌入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楊委員高度讚賞這一模式,正如他在活動現場所說,「我們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知道有什麼,知道是什麼,然後進而才能追問為什麼。所以這種體驗的教學叫遊學,『游』是一種手段。」
每個孩子都成長為「國學小名士」,「人人都能做最落地的現代讀書人!」這是名士教育的願景,更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希冀。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