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的洞見

心理學的洞見

Tassel

 Lingering Sound Waves Vol.2

Cymophane 

00:00/04:30

昨晚快要睡著的時候,突然間明白了幾個自己生命中的隱喻,像一個人生腳本一樣,回顧過去走過的的足跡,許許多多事物發展都暗含著這個邏輯,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這個邏輯在不斷的輪迴,曾幾次想極力的探尋,都不可得,再學習心理學後,就明白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直在不斷的輪迴,生活多次出現的隱喻,或潛意識夢中多次閃回的片段,相似的場景,同樣的劇情,已經上演過很多次了,只不過在過去的歲月里,因為知識的缺乏,以及自我意識的沉睡,思考能力的全然癱瘓,就這樣被命運般的洪流推到了如今,自我的愚昧無知鎖住了一切想像的可能性,如今確實不同了,但心理上多少仍然像一個未成熟的小孩。

小時候的家庭關係模式,會牢牢地內化在你的心裡,這就是生命隱喻的開始,這也是我們長大後被稱為性格的最初的模樣,刻在我們的心裡,決定著許多東西,你的待人方式,甚至是選擇,這也意味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的人生,即命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嘛,選擇大於一切,所以再某種程度上暗合著性格決定命運,從我學到的心理學上,確實可以說是對的。

當然,人生不會就如此簡單,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不可改變,難度確實是有的。心理學給我的,就是覺知,不斷的覺知,覺醒,只要認識到,才是改變的開始,你必須對自己真實,你的下意識,藏著許多故事,那是你的潛意識在表達,你所有認為不好的東西,全部被隱藏在了潛意識的某個角落,它就在那裡,不會消逝,那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窺探到那個一直被隱藏的真實自己,覺知只是開始,那會是一個長長的征途,意味那個所謂的命運的巨輪,你可以改變了,而不再是無意識的被推動著。

我生活的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普通家庭,父親強勢,控制欲極強,想把任何一切都掌握在手裡,從大事到小事很多都會施加意願,當然也包括個人,也就是我,在父親面前母親是相對軟弱的,沒有發言權的,這就是我的過去成長的環境,一切都被嚴格的控制,沒有發言權,被動,也意味著沒有自主意識,這是其一,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面對一次次的不好好學習,貪玩,一次次的犯錯,父親強勢的姿態,偶爾以暴力相向,至此一步步內化了一顆種子在心裡,不允許違抗,叛逆,以至於後來聽別人講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時的各種違抗,甚至瘋狂的事的時候,多少有些驚訝,不可思議,因為在我的世界裡,似乎並沒有叛逆期這個概念,我的青春期過的波瀾不驚,不斷的順從,沒有做任何叛逆的事,當然也就沒有太多值得說的故事,甚至有時候回想起來,我就沒有那個青春期的季節,像直接跨過去的那樣。

這所有的一切也內化成了另一顆種子,在人生關鍵時刻有些軟弱,以及不能失敗,不能放錯的信條,缺乏踏出那一步的勇氣,猶豫抉擇,恐懼與害怕並存,這種思想鋼印牢牢的影響著我,後來的故事到如今,也還在不停的上演,一次次又一次的輪迴,相同的劇情,換了一個空間,時間,再次上演,成為了這種思想的奴隸,甚至沒有任何察覺,也不知道為什麼,從來都是被稱作性格的東西推著走,最終在一次次的經歷驗證下,完美的實現了自證預言輪迴,慢慢的開始懷疑,有點相信命運,即宿命論了,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得到解釋,但如今看來這不過是自證預言的不斷反覆上演的最終結果而已。

這是快要睡著時,突然快速閃回的片段,童年階段是性格塑造的開始,甚至是一切的開始,家庭的塑造此任何都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未來的潛力,當我感悟,讀懂這幾個隱喻的時候,自己的生涯直到讀懂的前一秒都是順從這個路徑,恐懼,害怕,關鍵時刻的軟弱,執著的安全感,未來擇業,以及尋找女朋友,毫無例外都在這個暗合這個邏輯,整個都驚呆了,被震撼到了,所發生的故事是如此的相似,真的是一種可怕的輪迴,根植於內心的那兩個隱喻,在一遍又一遍的影響著我,這還只是被我察覺到的,那還有那些未被察覺的,那些藏著潛意識深處的呢,又是什麼,想想就腦洞大開,同時也細思極恐,這也是我繼續了解,學習心理學的動力,我想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原來,原來,許多不願嘗試的東西,儘管代價很小,我仍然害怕,恐懼伴隨的心跳,瞬間就涌了上來,也許在小時候沒有給了一個容錯空間,以至於對於失敗的恐懼襲滿全身,早就把最出的那個東西給摁了下去,最好不要去行動,不要去嘗試,意味著我不會受到傷害,這種極端化,為了保護自己的自戀不受到傷害,就這樣在一次次的掙扎中,我蜷縮在了一個黑暗的角落裡,不敢輕易踏出那一步,為了追求那100的安全感,真的願意做任何事,不能接受不確定,追求近乎病態的控制,就像尋找女朋友一樣也是完美的應證,必須覺得自己能完全掌控她,這樣心裡才會得到釋放,滿足,那份不安全,不確定的感覺才會消失,要不然會陷入無盡的不安中。

這還是只是記憶深刻的故事中的片段,從我真正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時候,那應該是大一下學期開始,不斷的閱讀,突然間就開竅了感覺,開始會自己獨立思考了,可以去想許多曾經未曾想過的事情,那一顆顆內化在心中的種子以及在高考文化的不斷熏陶下,一直處在一種無意識的洪流里,被推動的走到了大學,在自我意識覺醒,自我啟蒙的感觸下,才發現真的羨慕那些很早就被啟蒙了的人,他們很早就誇入了另一個階段,現階段來看,每個人都有一些要必經的路,這樣才會發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那多麼痛的領悟,那也是一種幸福,經歷過從嚴格監管的高中到大學的無人問津的那種巨大反差,也有莫名的一種迷茫感,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了任何想要學習的自主動力,想去思考意義所在,多少還是被高中的慣性執拗的推動著去學習,可靈魂卻是很空,空有一具皮囊,那才是我真心覺得迷茫的原因,徹底感受到孤獨的滋味。

也只有接觸了心理學,雖然只學到了一點皮毛。但已經有很好的落腳點,去審視自己,在無處安放心裡的日子裡,格外懂得了真實二字,誠實是對別人,而真實是對你自己,順著這隱喻,勾勒出這麼多真實的細節,真的太可怕了。

那麼覺知意為著什麼呢?意味著下次處於輪迴路口的時候,你多了一種主觀的選擇,知道你可以改變點什麼,還有選擇,是幸福的,也意味著你是自由的,而你也可以踏入一個新的台階,因為那是真真正正的在改變命運啊,改變了一次,接下來不就會接著改變嘛,順著下去,未來不就全變了嗎,而不再是被動的選擇,每一次掙扎就是一種反抗,這條路上,我並不孤獨,我深切的知道,在這個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裡總是存在和我擁有一樣經歷的人存在,那是散落人間的另一個自己,也在掙扎著。

極小的概率無窮大等於1嘛。

我們心裏面總有些不願說的故事,也許你把它認為是邪惡的,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冥冥中指引著你,不斷的循環出現加深了你的猜想,那是一個又一個的隱喻,那是一個窗口,可以從中看到那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擁有兒童般的童顏,聲音,身材,似乎我們都想保持,但那真的意味著年輕嗎?在本該成熟的年紀,你卻仍然還像個孩子一樣,不覺得有點奇怪嗎?也許是,從小到大,被父母,被周圍的人當作小孩一樣對待,意味著做為小孩,你可以免去犯錯誤的責罵,你可以無所謂的做一些事情,慢慢的你也一直以為你還是是個孩子,也慢慢的你長不大了,仍然保留著孩童般的特徵,也就是就是為了某種聲明吧,意味著你們仍然要體諒我,從而保護那脆弱的自戀,然而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破自戀的過程,走向成熟。

現在我信了,上帝是公平的,給你關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給你一個健康的心靈,讓你在社會中越挫越勇,綻放出你本該就有的活力,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也許心靈早已千瘡百孔,每個人都有難以述說,被藏起來的故事,那裡有一幕幕的溫柔,也許強者的背後,總是帶著點孤獨與感傷,這一切都是有代價,你是否承受的起,又或者你真的願意去面對嗎?

最好的清醒都藏在夢中。

就像最強大的力量總是帶著溫柔。

「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特定的歷史現實中,受特定的規範和價值制約,也由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管理,我們都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是理所當然,認為這一切純屬自然,不可避免,無法改變,但我們忘了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 。

很多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改變的,可對於自己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多少意識形態,多少價值觀的扭曲,又有多少東西沒想清楚,又有多少環境的力量在阻礙,可在突破之後回首時,又會覺得是如此的簡單。

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

很多看似偶然的背後,總能找到些許生命的蛛絲馬跡。

存在即合理。

後記:

從我開始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就和我的爸爸和解了,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就能體會到那他們的不得已,今年過年我就放下了許多,達成了和解,一點一點的感悟,那存在於日常生活的幸福,也許在爸媽經歷的那個時期,又有著多少難以言說的苦難不得而知,他們的爸爸媽媽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這個追溯就太過漫長了,這簡直就是一部家族史,對於自己能追尋到這裡,已經足夠了,這意味著正式和過去20年的自己達成和解,無知無感的20年的經歷,雖然它會一直存在,但如今我也跨入了一個新階段,有著新的故事等著我書寫,這條路很長,我走的也很慢,但每一步都會鏗鏘有力,也許走著走著,就到了終點,也未可知。

我是非常感謝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的父親,雖然強勢,但為此建立了一個穩定的家,我親眼見證著從無到有的,再到慢慢富裕起來的家庭,都是因為他的強勢,近乎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來整個家庭,這其中的困難挫折就不說了,這是代價嘛,任何事都有成本,看你是否承受的起。

最後奉上幾段我在別的文章看到的話,關於階級的話題。

1. 良好的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用的原因,可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教育讓孩子和一群優秀的同齡人待在一起,他們能形成一個未來社會的精英的社交網路,考上北大清華,並不意味著你在這些名校,能學習到其他大學學不到的知識,而是意味著你加入了一個未來精英俱樂部。

2.同樣地,北上廣的生活遠比家鄉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更艱難,但是,留在北上廣,你就更大機會,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一起成長。這就是我們不斷上進的原因,因為我們每前進一步,我們就能加入到有更多,更優秀的階層。如此往複,我們才能打破階級固化,從底層邁向頂層。

3.法國大革命時《人權和公民權宣言》里宣稱,「人生而平等」。但這裡的平等,也僅僅是指法律面前的平等,而非指人在資源上的平等。出生的階層只是決定了我們的起點,而非我們的終點,階級所固化的,是獲取財富的品質以及成長的環境。這些固化的東西,其實恰恰提供了抗衡階層的突破點。

我是不信什麼宿命論之類的扯淡的東西,人生這條路這麼長,能決定一時,可你生活是一輩子,最終只能是由自己來完成這個成長,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為打開另一扇窗,我是真信了。

-END-

作者| Penn,自詡文藝青年,一個愛閱讀,對生活熱愛和好奇的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oracle 的精彩文章:

TAG:iora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