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赤壁之戰

歷史故事——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其結果「奠定了三國鼎立基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場戰役雙方兵力很懸殊,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十萬,有的甚至認為多達八十萬,戰役的過程也複雜跌蕩,從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到連環計、蔣干盜書、周瑜打黃蓋、華容道等,一曲三折、波譎(jué)雲詭。但根據對史料的分析,這場戰役曹操並沒有把孫權作為對手,所以規模也沒有那麼大,過程也不複雜,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部分都子虛烏有的。

三國歷史上並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曹操很輕易地相信了黃蓋的投降,是因為曹操認為,黃蓋曾經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此外,周瑜的同郡蔣干被曹操派去說服周瑜也確有其事,但並非在赤壁之戰中。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把它記在赤壁之戰後,並且只有蔣干勸降,沒有中周瑜的反間計。而蔡瑁、張允也沒有被捲入其中,他們甚至壓根就不是曹操的水軍都督。

曹操在佔領江陵之後獲得了劉表的大量軍資,其中包括了荊州的大部分戰船,因此於建安十三年冬十二月繼續南下烏林,準備渡江消滅劉備,此時曹軍的兵力基本上是十幾萬本部兵馬加上投降的七八萬荊州軍,總計二十萬左右,當然在赤壁的一線戰場上面並沒有這麼多的軍隊,曹操布置了相當數量的軍隊穩定後方荊州局面:赤壁之戰,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說八十萬,那是虛數。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法保障。

至於荊州兵,總數或許可達七八萬,但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裡,所能動用的就是集結在襄陽等地的二萬餘人。隨後,曹操又留徐晃駐紮樊城,令曹仁鎮守江陵。如此算來,東征進抵赤壁的曹軍總兵力約七萬人。

對於孫權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國志》的明確記載,是孫權給了周瑜三萬人馬參戰,而對於劉備方面,則多數以諸葛亮自己說劉備一萬加劉琦一萬合計兩萬為準。大致上均認為是孫劉聯軍五萬人參戰。以五萬抵抗七萬兵力,人們普遍認為赤壁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屬實,但雙方兵力對比並不十分懸殊。

曹操志得意滿,想要一鼓作氣將江東拿下,完全忽略了自身的不利因素。當時周瑜分析的時候就指出曹操必敗的四大因素:一是曹操還有關西馬超韓遂的威脅,有後顧之憂。二是以短擊長,在水面上交鋒不是北方士兵的長處。三是天氣奇冷,曹軍戰馬沒有草料。四是水土不服,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氣候,必然疾病叢生。曹操是公認的大政治家軍事家,這些不利因素會沒看出來么?當然不是。當時曹操陣營就有程昱準確預料到了孫劉會聯盟,賈詡更是提出了先穩定荊州,穩紮穩打的正確的應對策略,最終這些建議未能採納其實是曹操感覺到時不我待。曹操在北征烏桓之後已經54歲,他當時的名篇《龜雖壽》裡面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兩句詩明顯地可以看出曹操感覺到了自己的衰老。因此賈詡的策略雖然完美,但是曹操等不起。此外即便繼續南征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其實在實力對比上來說依然是曹操佔優,曹操相信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成功統一,因此最終作出了令他遺憾終生的決定。

長江上兩支大軍相向而行:從上游順江而下的是曹軍的西部兵團,由曹操親自率領;從下游逆流而上的,是孫劉聯軍,由周瑜指揮。一方誌在必得,一方鬥志昂揚,兩支大軍終於在長江上相遇了,相遇地方大家都知道,名叫赤壁。然而,正史對這一仗的記載卻十分簡單,

《三國志》吳主傳:命令周瑜和程普為正副總指揮,各率一萬人,與劉備一塊進軍,和曹操遭遇於赤壁,大破曹軍。曹操把剩下的船燒了,之後撤退,士卒中發生了飢餓和瘟疫,死了一大半人。(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赤壁之戰是一場遭遇戰,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曹操的確被打敗了,但即使全軍覆沒,失去的也只是一個西進兵團,他很快退回江陵,北路兵團也全數退回到襄陽。此時在荊州曹軍主力仍有十幾萬,超過孫劉聯軍總和,荊州最重要的三座城池襄陽、宛城和江陵也盡在曹軍掌握之中,說一場赤壁之戰就徹底打敗了曹操,馬上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顯得十分誇張。真正意義上的「三分」,應該在劉備進入益州之後,赤壁之戰五年後的建安十八年(213),劉備在益州北部的葭萌關即今廣元昭化古城起兵取成都,這才正式拉開了「天下三分」的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三國:「草船借箭」並非發生在赤壁之戰,更不是諸葛亮所為!
孫權願意幫劉備打赤壁之戰,不為諸葛亮的口才,只因為他的一席話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