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大洲,頂級豪門畫廊豪瑟沃斯的世界擴張之道
伊萬·沃斯和曼努埃拉·沃斯(攝影/HugoRitsson-Thomas)
步步為營:前進亞洲市場
從上海到香港,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創辦人沃斯夫婦(Iwan and Manuela Wirth),以及他旗下的藝術家們,正積极參与、擁抱以中國為首的亞洲藝術市場。2017年3月,香港中環的H Queen』s大樓,15層與16層,迎來豪瑟沃斯的全球第七座畫廊據點,以美國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個展為首檔畫廊真正面向亞洲的個展。
作為當紅的美國當代藝術家代表,布拉德福特是去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美國館代表藝術家,他加盟豪瑟沃斯,也是豪瑟沃斯作為一家從瑞士蘇黎士起家的歐洲畫廊將版圖橫跨至美國這處全球當代藝術最活躍土地的成功代表。H Queen』s的香港畫廊新空間共兩個樓層,雖然不若美國紐約、洛杉磯、英國Somerset等處的畫廊空間大,但在地狹人稠的香港,在最金貴的中環地帶已屬上乘之地。
豪瑟沃斯畫廊,將會給亞洲帶來哪些展覽震撼與刺激?
因為,這家來自瑞士的頂級豪門畫廊,同樣是少數以展覽質量著稱的畫廊。例如,甫於2017年12月結束的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個展「起源與創新」,就在紐約22街的空間舉行;同時期舉行的還有格塔·布拉蒂斯丘(Geta Bratescu)個展「伊索的飛躍」,兩檔展覽可說媲美美術館等級。史密斯自不待言,豪沃瑟斯集結了這位大師30年代創作的繪畫、素描、照片和雕塑,乃至其為人熟知的晚期作品,讓觀者完整見證了藝術家如何轉變了雕塑,將繪畫帶進雕塑,以及將工業廢料轉換為無以名狀的幾何雕塑。而樓上是91歲高齡的羅馬尼亞觀念藝術家布拉蒂斯丘個展,從繪畫、拼貼、雕塑、紡織品、攝影與實驗影像,到行為表演等多樣的作品中,看到藝術家旺盛的創作力。而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展出的露意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An Unfolding Portrait」個展,布爾喬亞作品即是由豪瑟沃斯畫廊代理,上海的觀眾在去年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就很有眼福,一次見到從繪畫到雕塑的布爾喬亞重要作品於西岸的豪瑟沃斯展位現身。
人們期待的,即是豪瑟沃斯畫廊來到亞洲,帶來豪瑟沃斯引以為傲的美術館等級展覽。而負責坐鎮香港空間營運的,即為亞洲區資深總監郭慊慊(Vanessa Guo);另一位亞洲區資深總監蔡荔馨(Lihsin Tsai),則往來香港與北京之間,負責豪瑟沃斯北京辦事處。郭慊慊自2016年初從佳士得加入豪瑟沃斯起,便迅速有效地拓展了畫廊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業務,從畫廊在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ART 021藝博會,乃至於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協助許多收藏家真正認識豪瑟沃斯這家來自歐洲的畫廊,也成為畫廊得力的銷售幹將。
蔡荔馨(攝影/Wang Tao)
郭慊慊(攝影/Scott Rudd)
有趣的是,郭慊慊的背景並非純然的藝術背景,她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威廉瑪麗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理工背景的她,條理清晰,在網路公司與設計領域工作達11年,其間還在北京創辦過奢侈品電商;她為微軟建立在亞洲市場的必應搜索引擎(Bing Search) 注入新設計,同時為萬事達卡(MasterCard)、花旗集團(Citigroup)等跨國企業提供一系列在線解決方案。橫跨理性與感性,郭慊慊在佳士得的成就讓豪瑟夫婦(Iwan and Manuela Wirth)相中,她在2016年加入畫廊,成為豪瑟沃斯從歐洲到美洲,再到亞洲市場的先鋒。
最好的合作就像忠貞的婚姻
伊萬與曼努埃拉·沃斯夫婦,他們倆就是畫廊在短短25年崛起的最關鍵靈魂人物,夫婦倆共同擔任畫廊總裁。在1990年,他們倆在曼努埃拉的母親,豪瑟女士的介紹下相識相戀;在1992年,伊萬就在瑞士的一處小公寓空間做展覽起家,而今,結合伊萬的姓與曼努埃拉的姓,豪瑟沃斯,已經是全球最響亮的畫廊品牌之一。目前畫廊代理達73位藝術家與藝術家遺作基金會,是全球最富盛名的畫廊之一。這25年來,亦是全球當代藝壇里少數從歐洲大陸進軍美國市場、而今再將經營領域拓展到亞洲的成功代表。
2015年,《Art Review》雜誌發布全球「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百人排行榜」(Power 100),伊萬和曼努埃拉·沃斯夫婦名列榜首。2016年,伊萬和曼努埃拉·沃斯夫婦則位居榜單第三位。同時,伊萬·沃斯在2013年和2014年均位居該榜單第三位,可見沃斯夫婦在全球藝壇的影響力。
伊萬·沃斯邀請多位藝術家赴香港共同慶祝25周年。由左至右為:Sean Shim Boyle、Martin Creed、Anouchka Grose、Mark Bradford、創辦人Iwan Wirth、Tate Dougherty、亞洲總監Vanessa Guo與Steve
儘管聲名赫赫,但與伊萬相識的藏家、藝術家,少有人能不折服於他的風采,他有著歐洲紳士的風度與謙虛。傑出的藝術家總有些異於常人之處,伊萬總是能帶領團隊平伏藝術家躁動的心,願意與畫廊密切配合,長期合作。伊萬曾這樣對典藏採訪團隊說:「不可否認的,藝術家有著各自獨特的情緒個性,有時也不好相處,但就是因為他們有著敏銳又纖細的感受與智慧,才能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顧藝術家,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我一直堅信,好的作品,就會吸引好的收藏家。」
讓藝術家無後顧之憂,是所有畫廊的夢想,與豪瑟沃斯畫廊簽約的藝術家,鮮少離開畫廊,豪瑟沃斯可說達到了頂級畫廊的經營天階。豪瑟沃斯畫廊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能與商業上的合作夥伴平和分手,與傑出藝術家的合作,卻能像忠貞的婚姻一樣,彼此互相提攜一同成長,不離不棄。例如,今年1月歡慶畫廊25周年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創辦人卓納就曾與伊萬合作,共同在紐約成立畫廊,在2009年終止合作;伊萬亦曾在英國與現代藝術權威經紀人Colnaghi合夥,在2006年至2010年間於倫敦創立Hauser & Wirth Colnaghi。最近的一例,則是2014年宣布在美國洛杉磯成立的Hauser Wirth & Schimmel畫廊,是與美國西岸知名的策展人、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 L.A.)前任首席策展人保羅·施邁爾(Paul Schimmel)合夥成立。
豪瑟沃斯的洛杉磯空間達10萬平方米,由舊日的4家工廠空間組成,許多美術館的空間都比不上這處空間,宣布之際震撼美國當代藝術圈。而與施邁爾這位大名鼎鼎的策展人合作使得美國西岸更多優秀藝術家加盟豪瑟沃斯,例如人們耳熟能詳的麥卡錫(Paul McCarthy)、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霍瑟雅各布(Thomas Houseago)、傑克森(Richard Jackson)、科多瑞(Rachel Khedoori)、塔特爾(Diana Thater)、卡布羅(Allan Kaprow Estate)與羅德斯(Jason Rhoades)等等,皆是其中悍將。
Subodh Gupta,《Whatdoes the vessel contain, that the river does not》,豪瑟沃斯畫廊,倫敦,2013(? Subodh Gupta,攝影/Alex Delfanne)
這些優秀的藝術家,即便畫廊在2017年初,宣布與施邁爾拆夥後,仍然留在豪瑟沃斯畫廊里。其中最重要的畫廊文化,就是豪瑟沃斯自創辦人以下的團隊成員,都以對待藝術家如親人般的相處、為藝術家提供展覽舞台、規劃職涯發展等等,讓藝術家能感受豪瑟沃斯大家庭帶來的優點與溫暖。的確在業界,豪瑟沃斯最為人稱道之處,即是對待藝術家宛如親人。伊萬有一句經營語錄:「我95%的時間在照顧藝術家。」每回畫廊歷經重要事件與場合,伊萬與曼努埃拉總不吝於與藝術家分享。例如去年香港巴塞爾藝博會,正逢畫廊25周年,即大手筆招待旗下藝術家的亞洲之旅。因此,2017年3月21日的香港,豪瑟沃斯畫廊派對星光熠熠,14位藝術家齊聚一堂。包括Phyllida Barlow、Mark Bradford、MartinCreed、Subodh Gupta、Musa Mayer、Matthew Day Jackson、Rashid Johnson、Bharti Hker、Takesada Matsutani、DjordjeOzbolt、Wilhelm Sasnal、Anj Smith與David Zink Yi等等,讓參與派對的收藏家樂不可支,紛紛尋覓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家偶像。
有這些藝術家親臨香港「加持」,香港巴塞爾期間的豪瑟沃斯畫廊作品銷售自然是滿堂紅。愈來愈重視亞洲市場的豪瑟沃斯畫廊,亦挑選重要作品來到香港。2016年在香港巴塞爾現場,伊萬說:「我帶來我最喜歡、最想推薦給收藏家的作品,像是5月要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有美國館代表的布拉德福特,英國館代表的菲莉達·巴洛(Phyllida Barlow),還有同期於威尼斯研究院美術館舉行的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展覽。這些都是很棒的作品!我們不會帶來迎合市場口味的作品,我們同樣希望收藏家今年能造訪威尼斯見證這些藝術家展覽的魅力。」
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
伊萬與曼努埃拉,沃斯夫婦以其獨特、也可以說是唯一的風格,征服藝術家,征服收藏家。他們選擇好藝術家成為豪瑟沃斯大家庭的一員,舉辦好的展覽,形塑好的舞台,好的收藏家自然聞風而來。當然,豪瑟沃斯畫廊先天上就有其它畫廊難以項背的條件,曼努埃拉的母親豪瑟女士(Ursula Hauser)是知名的瑞士富豪與現當代藝術收藏家,能給與兩人創業許多的鼓勵支持,但一種旁人無法模仿、無法比擬的風格或是風範,在伊萬與曼努埃拉身上流露,不自覺地讓人們願意親近他們,與他們共同成就一些事。在英國西南方的薩默塞特郡(Somerset),他們在2012年買下一處有300年歷史的廢棄農場,歷時4年改造成如今名聞藝壇的薩默塞特藝術中心。因為他們原本都生長於瑞士這處湖光山色掩映的自然土地,自小成長的農村生活成為他們基因的一部分,因此,最原初只是想打造一處在英國的夏季度假小屋,但他們倆被血液里與生俱來對大自然的親近所影響而「改造」農莊的大計,從此一發不可收。
因此在薩默塞特郡的布魯頓小鎮里的度假小屋旁,又多了一處展覽空間,再多了家餐廳,加了處大花園,添了間民宿……沃斯夫婦全家更從倫敦搬到了薩默塞特的農場里,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外加六條狗。其實,這樣的生活,恰恰是藝術收藏圈裡收藏家最嚮往的生活之一。
張恩利,《The Box》,豪瑟沃斯畫廊,倫敦, 2014(? 張恩利,攝影/AlexDelfanne)
與伊萬、曼努埃拉交往的收藏家,只要應邀到他們位於薩默塞特的農場里,無不被他們面對生活的真實態度所感染。可以說,伊萬從不需要與收藏家談生意,他們在餐桌上聊怎麼尋找松露,聊巧克力,他們品嘗農場里最自然的蔬果,聊花草,聊到擠奶場怎麼改建成餐廳,聊到羊圈與穀倉怎麼變成藝術展覽空間,談慈善事業……再聊到藝術家天馬行空的作品,聊到藝術家對世間萬物的體悟,一切都很自然。因為,藝術源自生命對萬物的體會。而收藏,就順理成章地完成了。換句話說,伊萬與曼努埃拉可以不談一件藝術品,就可以讓收藏家買他們的藝術品。藝術豪門的境界,就在於此。因為,他與她,舉手投足,就是真正的收藏家典範。
而今的伊萬留著鬍子,在薩默塞特可以像個農場大叔,但別忘了,他是一家年營業額數億美元的頂級畫廊負責人,他21歲創辦畫廊之際,首位代理藝術家,就是當時最冷門、難以銷售,卻受到雙年展與美術館關注的藝術家瑞斯特(Pipilotti Rist)。當然,瑞斯特一路與伊萬共同經營他的藝術家生涯迄今,是不離不棄的代表。
在英國西南方薩默塞特郡(Somerset)的薩默塞特藝術中心
在豪瑟沃斯畫廊一長串的藝術家代理名單里,亞洲藏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張恩利,張恩利最新個展「花園」2018年1月甫於紐約空間開幕。張恩利是與豪瑟沃斯合作逾10年的藝術家,是中國當代向上的一位質優藝術家,堅持自己的創作語言。過往中國當代藝術圈有個傳言,西方大畫廊代理的中國藝術家,總是回銷中國藏家。對此,伊萬表示絕非事實,例如2016年張恩利於豪瑟沃斯蘇黎士空間舉行的「Intangible」(無形)個展,達90%的作品售與歐美收藏家。「在中國大陸有香格納畫廊一起推廣張恩利,當我們帶張恩利作品到亞洲時,當然會遇到中國買家,但我們是要將張恩利推向國際。」伊萬說。
現在,豪瑟沃斯畫廊真正落腳亞洲,進入了香港H Queen』s,擁有二層展覽空間。繼2011年,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進駐香港畢打行,掀起第一波國際畫廊進入亞洲的風潮,2018年,第二波風潮來到,這一波,來得又大又急,可以預見未來的亞洲藝壇,不論是豪瑟沃斯等一流畫廊帶來的展覽,還是他們簽約中國當代乃至其他亞洲當代新秀,皆必將攪動藝界,真正風起雲湧。
文|林亞偉
圖|豪瑟沃斯畫廊
TAG:典藏Art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