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子:中國為什麼要叫「中國」呢?
天吶!怎麼還有這種問題?
朗朗阿狗,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
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黃河流域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所謂的「中國」是,華夏族人在「華夷五方論」的格局下,相對於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所謂的四夷也就是,南蠻、東夷、西戎、北狄。
沒錯!阿拉上海寧就屬於「南蠻入侵」!
實際上,「中國」一詞所指範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
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
是的,關中平原、河洛地區就是大致圈圈裡那麼小的地方。
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但是列國以外,仍舊是蠻夷如《史記》中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而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如此,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便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北虜」、「魏虜」。又如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辛棄疾說:我要離開山東,我要做中國人!
只有到了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注意:只是領土,而非政權)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比如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日方的稱謂向來是「日清戰爭」,而非中日戰爭。
敲黑板——冷知識:「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國際上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迄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哈~!
TAG:秋子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