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生活習慣導致孩子口吃

心理、生活習慣導致孩子口吃

心理、生活習慣導致孩子口吃

吳麗介紹,導致孩子口吃的原因較為複雜,一般與孩子的心理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緊張、驚嚇、生病甚至模仿都會造成口吃。

孩子的"吭哧"和真正的口吃還是有區別的,吳麗介紹,主要在於有沒有口吃的心理預期,也就是那種在開口說話前害怕自己會口吃的恐懼心理。這種心理預期是真正口吃的標誌。正常人說話時,每幾分鐘就會結巴一下,但正常人對此並不在意,會繼續平靜地表達。口吃患者就不同了,他們在說話前就知道自己要口吃,而且非常害怕,說話格外吃力,尾音拖得很長,甚至有擠眼睛、甩胳膊、拍大腿等多餘動作。

孩子結巴,家長應"聽而不聞"

"孩子吭哧時,家長不要說別著急,慢慢說。"吳麗提醒那些發現孩子有口吃現象的家長,應該先靜心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如果孩子只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會"越急越講不清楚",這是孩子的思維超前於語言的明顯表現。孩子說話時,家長不要提醒、不要催,而是應耐心傾聽,也不要說"不急,不急,慢慢講"這類話,這些話同樣會增加孩子說話的心理負擔,暗示其說話"有問題",孩子會在這樣的暗示下變得緊張,更容易口吃。平時,可以讓孩子多朗誦詩歌或講故事,讀書的速度放慢些,這樣就能減輕孩子的急躁心理。不過,吳麗提醒家長,也不能輕視孩子結巴,"口吃越早矯治效果越好"。

有數據表明,童年結巴的孩子到成年後只有少數會成為真正的結巴。有些家長對孩子兩三歲時說話結巴不以為意,認為是正常現象,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口吃卻"持續"下去,等孩子七八歲時,家長才帶孩子四處求醫,此時矯治的難度就相對增大了。

因此,吳麗說,如果初學說話的孩子,其結巴現象在一段時間後沒有好轉或加重了,甚至出現多餘的伴隨動作,則必須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測試,如果測試結果表明孩子是真正的口吃,就要儘早進行矯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絨絨逗 的精彩文章:

口吃與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關
兒童口吃的治療方法

TAG:教育絨絨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