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人稱視角的小電影,我比你看得多!

第一人稱視角的小電影,我比你看得多!

孔老師說:孔老師和大老師去北京出差,所以節目和文章有點晚了。但是豪華不怕晚對不對,《古墓麗影》影評和【壞人鑒片】同步放送!

有人曾提出,電影技術的發展歷史就是攝影機獲得解放的歷史。

從一開始,可以說攝影機就作為一種代替人眼觀看的工具,一直在模仿著人眼的觀看方式。最早的攝影機笨重,不方便挪動,有較長一段時間,是定點拍攝的,比如喬治·梅里愛的作品就是如此,攝影機像是坐在戲台下的觀眾,或者像是樂隊的指揮一樣,處於一個固定的位置。

(喬治·梅里愛,戲劇導演之父,世界電影導演第一人)

直到20世紀初,被喬治·薩杜爾稱為「英國學派」代表人物的英國人喬治·阿爾培特·史密斯成為了電影史上最早的電影語言創新者之一。當時人們發現,把攝影機放在船上或者火車上可以創造出一種移動的鏡頭,像是幽靈,飄蕩穿行。史密斯將攝影機架在火車上,拍下了這樣的鏡頭。

史密斯還最早使用了景別的變換,像是在他拍攝的短片《望遠鏡中的景象》、《祖母的放大鏡》中,將特寫處理為一種人眼藉助道具觀看後得到的效果,再後來拍攝的《病貓》已經可以從容地切換景別了。薩杜爾讚賞史密斯作為最早的電影語言發明家,超越了盧米埃爾和梅里愛,使得攝影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能像人眼一樣活動的東西,讓攝影機得到了解放。薩杜爾將其比喻為「坐上飛毯的樂隊指揮」。

時至今日,電影人一直在探索攝影機模擬人眼能做到怎樣的效果。在文學的範疇里,有一種第一人稱的寫作方法,就是整個故事都是由主人公的視角展開的,而電影在借鑒文學的過程中,同樣實驗過以完全第一人稱的視角,也就是整部電影都用主觀視角來拍攝的作品。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部這樣的電影。

《湖上艷屍》

在1947年,美國演員羅伯特·蒙哥馬利將他長久以來的想法拍成了電影《湖上艷屍》,講述一個偵探調查湖底女屍案的故事。

本片的最大特點在於,除了幾個主角對著攝影機交代故事背景的鏡頭,幾乎整部影片都使用主觀鏡頭拍攝,也就是說攝影機的視線與主角的視線吻合。觀眾幾乎看不到主角,影片試圖讓觀眾和主角同化,只有在極少數有鏡子出現的時候才能看到主角的樣子。

從整個影史脈絡來看,本片的嘗試還是有意義的,它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使用了第一人稱視角拍攝。而影片的整體效果卻是失敗的,因為作為觀眾的我們始終無法與影片中的那個「我」同化,觀眾看到的只是攝影機看到的,是被限制住的影像,也就是說,此時的觀眾最直觀的感受是「我成為了攝影機」,而不是「我成為了主角」。

想像一下閱讀文學作品,在讀到「我怎麼怎麼樣」這樣的第一人稱描述時,讀者也並非完全成為這個書中人,更多的是一種旁觀,藉以書中人的視角進行的旁觀。所以,當影片用強迫式的主觀鏡頭去讓觀眾成為角色時,觀眾是抗拒的,觀眾看到的是一個不受自己控制,也無法理解,更無法看到的人在活動。

或許是《湖上艷屍》的攝影機太過沉悶,沒有太大運動,倒是整個影片沒有沉浸感?

或許可以借鑒第一人稱遊戲那樣的模式去拍攝一部電影,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硬核亨利》

2015年,一部俄羅斯影片《硬核亨利》在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超高口碑。這部影片是採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動作片,同樣實驗性十足,而且得益於攝影設備的輕便化,更能夠模擬人在劇烈運動中的主觀視角。

但我認為本片同樣是失敗的。

當小型攝影機固定在演員頭部跟隨演員劇烈運動的時候,攝影機的機械特性暴露無疑。由於幀率不足的問題,攝影機在快速移動的時候,畫面會非常模糊。特別是本片在拍攝主角各種逃跑的段落,糊成一塊,更是讓人頭暈目眩,觀眾快被晃吐了,而主角卻什麼事也沒有。

如此一來,觀眾就不能和主角合而為一了。本片甚至使用了廣角鏡頭,試想一下,有誰的眼睛看東西會像魚眼一樣,完全違背了人眼的特性。當影片不以連續的長鏡頭拍攝,而出現了剪輯的時候,這部影片已經完全失去了觀眾,成為了一種自嗨。

本片雖然創造出了一種第一人稱動作射擊遊戲的爽快感,但它僅僅停留在了一個噱頭上,在試圖模擬人眼,讓觀眾成為影片主角的同時,又完全違背人眼的觀看模式。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比《湖上艷屍》更為失敗,完全暴露了攝影機非人的特質。

不管怎麼說,電影人們實驗第一人稱的主觀鏡頭,無非是想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讓人感覺更為真實。

馬賽爾·馬爾丹認為,像《湖上艷屍》這樣生搬硬套一項技巧,無疑會走入死胡同,必須這種主觀效果限定在一定的條件下,有明確的戲劇要求使其合理。

當DV機出現以後,似乎發現了這樣一種可以合理使用主觀鏡頭的可能性。有一段時間出現了許多用DV機拍攝的低成本影片,如《女巫布萊爾》、《科洛佛檔案》、《第九區》等都使用了這樣的拍攝方法,將於4月4日公映的國產偽紀錄恐怖片《中邪》也是這樣拍攝的。

這樣拍攝的電影儘管顯得很合理,甚至像《女巫布萊爾》在當時忽悠了很多人,讓人信以為真。但這些影片更多的是挪用了紀錄片的創作手法,第一人稱主觀鏡頭的作用在這裡要弱很多。不過,這些影片提供了一種讓主觀鏡頭趨於合理的可能性。

如果將主觀鏡頭後的主角直接設定為一個參觀者會如何呢?

俄羅斯電影大師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大名鼎鼎的影片《俄羅斯方舟》既採用了這樣的設定。

《 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全片只使用了一個鏡頭,也就是整部影片都是一個長鏡頭拍攝完成的。

而實際上,這個長鏡頭也是一個主觀鏡頭。

影片的故事是主角穿越到了一座古老的宮殿里,見證了俄羅斯200多年的歷史發展。就在這樣展開的劇情中,主觀鏡頭讓觀眾成為主角,帶領著觀眾也見證了這段輝煌的歷史,這個時候觀眾成為了一個旁觀者。

那這個主觀鏡頭成功嗎?

作為一個時間長度如此之長的長鏡頭來說,它是非常成功的,但把它看做一個主觀鏡頭的話,它也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主觀鏡頭在代替人眼,就必須符合人的特性,不僅僅是人眼的觀看模式,因為人眼在人的身體上,攝影機也要符合人身體的運動模式。《俄羅斯方舟》為了讓影像不過分單調,在讓攝影機推拉搖移的過程中也暴露了其非人的特質。

《女巫布萊爾》之流的偽紀錄片實現了攝影機非人的合理性,《俄羅斯方舟》實現了主觀鏡頭進行旁觀的合理性,那麼,是不是將兩者結合一下就能實現完整合理的主觀鏡頭呢?

在看了眾多類似的影片後,我認為加斯帕·諾導演的《遁入虛無》做到了讓第一人稱的主觀鏡頭完全合理。

《 遁入虛無》

加斯帕·諾也是我非常中意的一位導演,他更為人熟知的作品是《不可撤銷》,他總在用極端的影像刺激著觀眾,他所執導的《愛戀》更是以3D的方式噴射了觀眾一臉。

撇開一些道德問題,僅以電影手法來看,加斯帕·諾的才華不可小覷,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拍攝高級AV的導演。完全使用第一人稱主觀鏡頭的《遁入虛無》中,可以說做到了帶你裝逼,帶你飛的境界。

影片有著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男主角在兜售毒品的過程中被警察開槍打死,之後他的靈魂便飄蕩在人間,穿過大街小巷,見證人間百態,然後化作男人身體里的白色蝌蚪,重新投胎做人。

影片非常大尺度,到處充斥著真槍實彈的激情戲,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下……

GIF

我認為《遁入虛無》已經做到了合理地使用第一人稱主觀鏡頭去拍攝整部電影。在男主角化作靈魂的時候,作為靈魂視點的主觀鏡頭能夠合理地作為非人去運動,也因為靈魂漫無目的的飄蕩,讓主觀鏡頭成為一個旁觀視點。如此一來,作為靈魂的「我」和觀眾的「我」便能夠達到統一。

如果大家對主觀鏡頭感興趣的話,一定不要錯過這些電影噢,強烈推薦一下《遁入虛無》,非常刺激!

GIF

作者:壞人而已

編輯:風吹亂我呆毛

好,本期的【壞人鑒片】就到這裡,如果大家對這個板塊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者加入我們的粉絲群(點擊公眾號底下的菜單即可)和壞人老師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hatFM 的精彩文章:

這部沒有旁白的紀錄片,對人類有話要說

TAG:What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