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守信聞達天下的太史慈
吳歌·太史慈·天義訣
瑜小喬
00:00/00:00
知恩守信聞達天下的太史慈
三國是英雄豪傑馳騁的廣闊天地。戰將裡面,有詩云「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綉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這其中的第十名「太」就是太史慈。這太史慈勇猛異常,但我卻獨敬其知恩圖報堅守誠信名聞天下。此一回書評就來看看這太史慈的精彩故事。
一、太史慈生平
太史慈(公元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省煙台龍口市)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太史慈自幼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最初為軍閥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從此太史慈成為東吳大將,協助孫氏掃蕩江東。孫權繼位後,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206年太史慈去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年僅40歲。
太史慈墓位於現在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前有大理石碑,上面鐫刻「東萊太史慈之墓」7個大字。原墓前有一塊石碑,簡要記述了其生平事迹,現已蕩然無存。
二、知恩守信聞達天下
知恩圖報好青年。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有名的神射手。太史慈年輕時得罪了當地官吏,為逃避追捕,避禍於遼東。193年,北海相孔融聽說太史慈很英勇,多次派人看望太史慈的母親,並贈送厚禮。
後來孔融迎擊黃巾軍,卻反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圍困。太史慈從遼東返家,奉母命馳援孔融。他乘夜間隙沖入重圍見到孔融,第二天天明再次突出重圍,向駐屯平原縣(今山東省德州平原縣)的劉備搬請救兵。劉備派遣精兵三千隨太史慈返回。黃巾軍看到孔融援兵到達,趕忙解圍散走。
出生牛犢爭鬥狠。195年,報恩後的太史慈離開孔融,投奔老鄉揚州刺史劉繇,劉繇卻只讓太史慈負責偵察軍情。195年,孫策橫渡長江,開始了掃蕩江東的征戰。在進攻劉繇時,大軍到達神亭嶺(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下,太史慈帶一騎小卒巧遇外出拜祭山上劉綉廟的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包括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將。當時的孫策年僅20歲,太史慈29歲,兩頭初生的小牛犢打鬥到一起,爭凶鬥狠,場面異常火爆。孫策刺倒了太史慈的座下馬,搶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則搶得了孫策頭盔。兩人互不服氣,直到雙方大軍趕到後,方才罷戰。
一人之力不能回天,最終太史慈隨劉繇敗走,孫策平定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帶。劉繇遠遁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史慈則重新召募士兵,駐紮宣城涇縣,意欲替劉繇雪恥。孫策進攻涇縣,周瑜巧設計謀生擒了太史慈。孫策看到太史慈後,馬上為其解縛,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還記得神亭嶺一戰嗎?如果當時你將我生獲,會殺掉我嗎?」太史慈說:「這倒不一定。」孫策大笑說道:「今後之路,我當與卿共闖。」隨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
言而有信天下聞。後來劉繇被殺於豫章,其部下士眾萬餘人無人可依附,孫策便命太史慈前往招降。身邊將領都說:「太史慈此去必不復返了。」孫策卻信心十足地說:「如果子義他捨棄了我,還能投奔誰呢?」親自為太史慈餞行後送至營門,臨行時緊握太史慈手問:「何時能夠回來?」太史慈答道:「不過六十日。」
六十天後的中午,孫策在大營門口豎起旗杆,焦急地觀察太陽的影子,靜等太史慈歸來。眾人根本不認為太史慈會回來。到了正午時分,太史慈果然帶領一千多名兵士到達大寨,手下將領都佩服孫策的知人識人和太史慈的堅守承諾。
孫策任命太史慈為建昌都尉,以震懾南方,南方自此平定。後來孫權仍然任用太史慈鎮守南方。
三、後世評價
大丈夫在世,勇猛頑強,俠肝義膽,誠實守信,知恩圖報,這些優良品質集太史慈於一身,使這名勇將讓後人念念不忘,以為典範。後世評價頗多,這裡謹摘錄幾名,以供大家參考。
《三國志作者》陳壽說:「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
東吳主孫策說:「太史子義,青州名士,以信義為先,終不欺策。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有士謨(音mó,摸,義同謀)志經道義,貴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
南宋學者洪邁說:「三國當漢、魏之際,英雄虎爭,一時豪傑志義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後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為可稱。」
元初學者、《續後漢書》作者郝經說:「慈篤於信義,以氣相許穿徹,勁挺克複。其言亦田疇輩流也。終委身孫氏,受其驅防,以不能為王爪士咄唶(音jiè,借)自恨,銜憤以死,其志可哀已。」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詩讚曰:
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
黃其軍
作於2018年3月12日(古歷正月廿五)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路,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TAG:黃河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