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道卻做不到,其實只是用錯了方法

知道卻做不到,其實只是用錯了方法

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假設是:人的理性可以戰勝非理性。但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很難。比如,你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你還是抽煙。想減肥的你知道甜食會讓你長胖,卻還是管不住嘴巴。比如,知道晚睡會對第二天學習工作造成巨大的負面效應,但是每天晚上你依然要熬夜打遊戲、刷手機、看韓劇……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知易行難。

為什麼很多道理我們都知道,卻做不到呢?因為知道是理智層面的,而做到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的自動反應。自動反應是一種自動化輸出,只要具備了某種情境,它就會發生,如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這類的本能反應以及後天養成的煩了要抽煙、睡前要刷手機這類的條件反射。而理智行為是一種需要經過思考後的決策,它不僅需要反應時間,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而人的意志力非常有限,沒有補給,難以再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

為了研究人的意志力對人們行為的影響,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在數小時內不許進食,隨後將沒有進食的受試人員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可以隨便吃,另一組則被要求放棄點心,只能吃小蘿蔔。雖然第二組受試人員成功抵禦了甜食的誘惑,但在接下來的高難度拼圖遊戲中,表現得比第一組更缺乏耐心。實驗表明,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某種情緒大量消耗意志力後,人就會變得疲憊,進而在其他事務上難以自控,表現出脾氣暴躁、決策失策等。

因此,無論是從反應速度,還是從能量損耗的角度來說,認知反應的效率遠遠低於自動反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理智來管理我們的行為,往往會功虧一簣的原因。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改掉這些壞習慣嗎?

有!讓認知反應變成自動反應!換句話說,依靠刻意練習,在舊習慣的發生情境中,培養出一種新習慣來替代舊習慣,這樣當某種情境出現時,自動反應就不再是以前的壞習慣了。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新的自動反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很多人想養成新習慣卻失敗了,以至於產生了習得性無助,認為改也改不了,乾脆不改了。因此,在培養新習慣時,一定要注意簡化習慣的複雜性,降低習慣的難度。

具體而言,要改掉壞毛病,養成新習慣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要明確我們要改變的行為是什麼。

第二,找到促使該行為發生的情境。

第三,找到替代性行為。

第四,進行強化。

原理看上去很抽象,接下來,我將以打遊戲、刷手機等成癮行為為例,來說說如何養成新習慣,改掉壞毛病。

(接下來、接下來,請看下次更新吧~~)

本文節選自晗翌最新力作《你為什麼不快樂:寫給年輕人的快樂心理學》,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桐書香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放不下想瘦的執念

TAG:盛桐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