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拆一封書寫於十七歲的信件,訴一段塵封於歷史褶皺間的往事。那青春,鮮活不衰。那情懷,動人無改。

十七歲的雨季

 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林志穎 

00:00/05:14

我擬定「新生十大信條」

以期創造一個新的生命

芬:

心中的話,鬱積了有一個多月了,不用你催,我自己也耐不住了。講吧,妹妹,請你停一停手中的工作,花上幾分鐘來讀遠地的情人給你的甜蜜的信吧!

遠的不談吧,咱們談一九四四年的事:三天的年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想的機會。我在這三天當中,檢討了所有的過去,同時,計划了將來,我覺得過去的隨它過去吧,不管它是酸甜苦辣;要注意將來,把握現在,於是我覺得有「自我革命」的必要。

於是,我擬定「新生十大信條」,以期自今年起,更加努力地去創造一個新的生命。

一、一個新生,是一定有著新的人生觀。新的人生觀,是活潑的、樂觀的、健全的。

二、一個新生,一定有豐富的學術、豐富的學識,來源於正確的理解、仔細的觀察。

三、一個新生,一定是有紀律的生活,嚴格地律己,忠誠地待人。

四、一個新生,一定有果敢的毅力。要咬緊牙關,不屈不撓地,和黑暗的阻撓鬥爭。

五、一個新生,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不欺騙人,同時也不欺騙自己。

六、一個新生,一定是勤儉的,能自己做的事,必得自己去做,能省的費用,必得節省。

七、一個新生,一定是樂群助人的。不可自私自利,要隨時犧牲自己,為了大眾。

八、一個新生,一定是樸實的。不唱高調,不蹈浮誇,而切實地努力於工作和事業。

九、一個新生,一定是愛國家、愛民族的。同時也是愛父母、愛師長、愛一切可愛的人的。

十、一個新生,一定有著高貴的愛情,要始終親愛、諒解、安慰這甜蜜的愛人。

芬,你以為這十條太空洞、太廣泛么,或者是太誇大么?

是的,一個人絕對難於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但是我願把它作為我的十塊指路牌,努力地向「新生」猛進!

一個「新生」一定有著高貴的愛情

這封信,寫於1944年,出自十七歲的成貽賓之手。在南京雨花台烈士塑像東面一片蒼松翠柏之中,安葬著十七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其中一位。

見字如面,信中的「芬」就是成貽賓的未婚妻彭毓芬。

1942年夏,在南京讀書的成貽賓放暑假回老家,一日路過河邊,偶遇幫母親洗衣的彭毓芬,只一眼,兩人一見傾心。不久,成貽賓就託人提親,與彭毓芬結下婚約。

成貽賓自幼聰慧過人,四歲就能與伯父作對聯。1947年秋投考大學,他同時被三所國立大學錄取,因無盤纏去北京,就近留在南京學習。隨後,他把未婚妻也帶到了南京。

那時兩人都是窮學生,卻十分恩愛。一到周末,成貽賓就去打工賺錢給彭毓芬買好吃的。冬天時水冷刺骨,成貽賓心疼彭毓芬,總是搶著洗衣服。

一個「新生」一定愛國家、愛民族

不曾止步於花前月下,成貽賓向來善於規劃,他鼓勵彭毓芬學習幼教報效祖國,自己則潛心研究如何開發長江三峽水利電力資源,寫出了一些頗有見地的文章。他夢想著有一天「高峽出平湖」,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三峽大壩。

刻苦攻讀之餘,成貽賓積極投身革命活動。他曾寫道,「人生的理想何在?人生的理想即在為社會服務。」他痛恨那些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和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行徑,認為這是社會黑暗的根源。他認定,中國只有解放了,推翻反動統治,一切才會好起來。

湖北宜昌,三峽大壩泄洪。 圖/視覺中國

1949年初,經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人民革命勝利的曙光已在眼前。國民政府當局不甘失敗,企圖用和談手段達到「劃江而治」的目的,圖謀卷土再來。

1949年4月1日,南京,黎明前最黑暗之時。在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啟程赴北平參加和談之際,為戳穿其陰謀,南京十所大專院校約6000餘人舉行請願遊行,成貽賓等青年學生領頭高呼「爭生存,反迫害!」「要求真和平,反對假和平!」「擁護中共八項和平條件!」

四一慘案亦由此拉開黑幕,國民黨軍警按預謀向學生髮起偷襲,60多名學生返校途中遭到圍攻毆打集體綁架。凶訊傳來,為營救被拘同學,成貽賓等百名學生立即前往「總統府」抗議暴行。不想,棍棒皮鞭雨點般落下,成貽賓後腦被重擊,且脾臟破裂,當即昏倒。

及至送醫搶救,成貽賓終因傷勢過重、失血過多,於4月19日停止了呼吸,年僅22歲。噩耗傳來,他的主講教授和同窗驚痛不已,暫停上課,全體起立向烈士致哀。四天後,南京解放,他成為「雨花台最後一位烈士」。

1949年,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圖/視覺中國

一個「新生」無問西東只問盛放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圖/視覺中國

幾近一個甲子的流轉,2008年彭毓芬晚年彌留之際,才對女兒說起自己英年早逝的愛人。她念叨著「成貽賓是多麼好的一個人啊,如果他不那麼早犧牲,一定是一名優秀的科學家,能為祖國作出很多貢獻。」

在整理遺物時,彭毓芬的女兒發現,母親珍藏著與成貽賓有關的一切,他犧牲時的血手絹,還有泛黃的照片和書信……

《信中國》第二期「信使」王俊凱

走心朗讀成貽賓的「新生十條」

GIF

心念高貴的愛情,他始終疼惜愛人。

欲建三峽大壩造福百姓,他專心學術。

情系國家和民族,他才不屈不撓與黑暗鬥爭。

尋求一個更好的中國,他倒在了新中國成立前夕。

他說,一個人絕對難於同時具備「新生十條」。可他,在情與義、生與死、家與國的艱難抉擇中,未曾踟躕,一一踐行。

十七歲的雨季,那時的青年,許下共同期許,信仰至上,慨然擔當,捨身為民,矢志興邦。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與成貽賓對話,與時代對話,與自己對話,只問初心,只問深情,只問盛放,你可無悔無愧?

內容/整理編輯自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南京日報、揚州晚報

點擊「寫留言」

分享你的「新生」信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牽媽媽的手,這些合影太贊了!
韓檢方傳喚前總統李明博到案調查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