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皇室後裔隱居山村,為保持血統純正不與外界通婚?來看事實真相

清皇室後裔隱居山村,為保持血統純正不與外界通婚?來看事實真相

近親結婚是被道德和科學所不允許的。

從道德上說,是亂倫,擾亂了親屬間的倫理關係。

從科學上說,近親婚配的夫婦有可能從他們共同祖先那裡獲得同一基因,如果這一基因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傳遞給了子女,則他們的子女就可能因突變純合子而發病。即後代遺傳病的發病率大為提高。

為了避免近親通婚,中國古代漢族有同姓不婚的原則;古埃及、西方天主教也明確禁止近親通婚。

但歐洲的王族、貴族為了維持權力統治者的血統純潔性,經常在親人內部通婚的;另外,相關數據表明,南非和中東國家20-50%的婚姻是在嫡表親甚至是更親近的親戚之間結婚的。

亞洲的日本天皇家族,也一度實行內部通婚制度。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與自己的哥哥敏達天皇是夫妻;第二位女天皇皇極天皇先嫁給了叔叔高向王,後來又嫁給了伯父舒明天皇。

即使到了近代,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仍是不懼科學的懲罰,近親間進行結合。

明仁天皇本人也是近親結婚的產物。

說起來,為了保證血統純正,只局限在特定人群中通婚的事兒,大清王朝的皇族也干過。

清室入主中原,為了保持皇室血統的高貴,也為了避免被漢族同化,早早就定下了滿漢不得通婚的規矩。另外,清皇室也盛行過蒙滿聯姻,但也只能在蒙滿貴族間進行。所以,滿族貴族通婚圈也是很小的,經常會發生近親結合的婚姻。

其結果是基因庫單調,遺傳病機率增加,後代體質遞減式減弱,生育能力衰退。

可以說,清朝皇族的衰敗,既有社會學的原因,也有生物學的原因。

近來,網路上多方傳言,說遼寧有一個叫泥塔村的地方,是清朝皇室後裔聚居地,該村還保持滿漢不通婚的惡習,為保持所謂的「血統純潔性」,只在近親間進行婚配。

此說,著實嚇了我一大跳。

現代文化教育普及面這麼廣,偏僻在那個地方的清室皇族怎麼還這麼不開眼、這麼執迷不悟,還在奉行內部通婚制度呢?

為此,我特意做了些查證。

網文中說的泥塔村,屬本溪滿族自治縣高官鎮偏嶺鄉的一個行政村。

該村地處遼東半島腹地,南面是千山之餘脈白石砬子,林木蔥鬱,禽獸繁多。東、西、北三面卻又被太子河(古稱衍水) 所環繞,交通不便,環境閉塞。

就在這個閉塞的小環境里,的確生活著一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後裔。

在滿語中,「愛新」是「金」的意思。

現在,泥塔村的愛新覺羅氏全者改姓了金。

這群皇族愛新覺羅後裔是怎麼出現在泥塔村的呢?

村裡人這樣解釋:金氏本是皇族愛新覺羅氏,原居住在京城之中,後來先人中出了命案,為了避罪而逃亡到了到泥塔村。當時,領頭的是一個老寡婦,這個老寡婦死後成為了宗族塋地之祖。

這個故事應該是真的。

因為,金氏的祖墳一直被稱作老太太墳,而這個老太太墳就在台溝東山坡上。1990年,曾有歷史學者在台溝東山坡老太太墳上發現有完整的碑座一、碑額一,殘斷的碑身四塊。

碑額中有「萬古流芳」四字;四段殘碑之一右側殘存有「康熙貳拾有兩年季秋」,其下殘斷,文字不可知。碑中有「康考」,「婢」,「氏之靈位」數字。因碑太重,無法翻動,另一側碑文不可知。從碑文可知碑刻立於康照二十二年。即愛新覺羅氏(金氏) 從京師流落到此當在康熙二十二年以前。

另查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盛京內務府隱匿土地名冊》,在迷岔里(本溪市舊稱)的盛京內務府皇莊旗地領各庄頭中,有金色力、金佛保等滿洲旗丁。這些金氏滿族旗丁,即現在泥塔金氏之先人,金老太太之後人。

現在的泥塔村人是非常喜歡看《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一類電視劇,有民族自豪感,稱讚清朝是偉大的朝代,說清朝以區區幾十萬人口統一了全國,開闢了中華幾千年來實際控制領土面積最多的廣袤版圖,並延續了二百六十多年歷史。

不過,有別於網上「泥塔村人為保持血統的純潔性,不與外界通婚」「不出仕,保留清朝習俗」種種邪乎說法,泥塔金氏的生活環境雖然偏僻、閉塞,遠離城市,主要以務農為生,但同樣有不少人進入本溪市當礦工和冶金工人,還有人進入高等學校讀書,成為國家幹部。說他們不與漢人通婚其實是謠傳。泥塔金氏長期與漢族通婚,他們的生活方面的禮儀、風習已經和漢族人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老漢上交國寶索要800萬,文物局拒絕,後不得不用1800萬高價回收
農民挖到一寶貝,價值連城,鬨動當地,當日上交國家,獲獎一萬元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