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孵化工業互聯網獨角獸
富士康36天「閃電過會」讓工業互聯網熱度暴增。
在這條賽道上的企業還有中國白色家電巨頭美的和海爾。美的3月7日在2018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前夕宣布「入局工業互聯網」。海爾正積極推廣其大規模定製的工業互聯網平台COSMO Plat,該平台已吸引了上萬家企業,預計今年的平台交易規模將達到近4000億元。
巨頭們齊齊發力工業互聯網的背景是「中國製造2025」的遠景帶來潛在的龐大需求。消費升級,老百姓要更好的產品,倒逼傳統製造業加快向「智能製造」轉型。
富士康、美的、海爾都在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實質上是把它們強大的製造能力社會化,並且搶吃「中國製造」升級的紅利。
美的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歐拉夫·格雷斯(Olaf Gehrels)預計,到2025年中國機器人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00萬台,而且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佔比屆時將達到50%。
在收購了德國庫卡和以色列高創、具備了機器人和核心部件的「硬實力」後,美的又創立了「美雲智數」公司,將自己在製造業、供應鏈的經驗,轉化為軟體系統和企業雲平台,對外推廣銷售。
美雲智數的總經理谷雲松稱,美雲智數希望成為中國B2B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其實,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的起步早於中國。谷雲松的底氣在於,中國製造業有其特殊性。像美的每年生產3億件產品,有自主品牌,也有OEM代工;有供給線下渠道的,也有供給線上電商渠道的;覆蓋多個不同品類;而且產業鏈很長,從注塑、鈑金開始,一直到成品。很難照搬國外的工業互聯網系統,而美的自身的轉型效果,就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很好樣板。
與美的強調覆蓋機器人及核心部件不同,海爾的工業互聯網強調從「大規模製造」轉向「大規模定製」,從產品研發、設計、營銷等各個環節,都吸引用戶參與,以及時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促進產品持續迭代。
海爾正在與天津、廣州南沙、上海松江等地政府,合建智能製造顯范區,目標是做成「產城創」的融合模式。即智慧社區,展示智能產品應用的情況;智能製造生產線,按用戶需求提供定製產品;創業者則在工業互聯網平台上提供、彙集各種創意,加快市場響應。
「機器人,我們不一定自己做,而是吸引供應商到平台來滿足各方需求。」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供應鏈總經理陳錄城說。
相比於美的、海爾,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將結合5G通信技術和8K的顯示技術。
即將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頭頂「工業互聯網」的帽子,但是它目前的業務仍然主要是通信設備、雲設備、智能手機部件、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代工業務。工業互聯網是它要利用上市募集的資金去開拓的領域。
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平台BEACON,通過將智能感測器與生產設備連接,實現數據採集和雲計算,在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同時,為公司業務擴展奠定技術基礎。未來,將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互聯互通,並探索構建開放共享生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未來2~3年,富士康希望由代工巨頭,轉變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下的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富士康希望結合新一代的5G通信技術,使8K超高清的圖像能快速傳輸,比如2~3微米的手機表面劃痕能自動檢測和修復,實現製造的智能化升級。
幾大巨頭都是千億級的製造企業,它們構建工業互聯網的道路也是「殊途同歸」。富士康、美的、海爾,誰能率先孵化出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獨角獸,讓我們拭目以待。
※香港出口信心回升 仍存營商挑戰
※樂視網:「破產重整」屬不實消息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