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熊孩子暴虐成性,竟然是因為把爸爸當「情敵」.....

熊孩子暴虐成性,竟然是因為把爸爸當「情敵」.....




熊孩子動不動就哭鬧、打人,人們往往會說:這麼皮的孩子,父母也不管管?其實很多家長並不是沒管,而是

管教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有的管教,會適得其反,讓熊孩子更熊,甚至嚴重到,摧毀一個家庭……




(圖源:creativesauce)




英國有一檔專門講述熊孩子的節目,名叫

《暴力娃和絕望爸媽》

。每期的主人翁,都是令人頭大的熊孩子。






最新一期,就講述了是一對絕望的父母,

因為兒子的暴力傾向而心力交瘁,甚至要離婚的求助故事。





(圖源:Channel 5)




Adrian和Emma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有一兒一女。可是,本應是和睦的一家四口,卻不如表面這麼幸福。



為啥?因為小兒Ioan,實在是太「熊」了!




今年8歲的他,在學校還算是個聽話的乖學生,可一旦回到家,就會變成超級大「惡魔」。




(圖源:dailymail)




Ioan的

情緒非常不穩定

,一點點小事就能激怒他。




如果媽媽要求他把電視音量調小,他就會

氣急敗壞地沖向家人,拳打腳踢,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咬人。

只有當父母姐姐痛得大叫、身上留下牙印時,熊孩子才會罷休。




(圖源:dailymail)




屋裡的傢具也沒能倖免,全都被他弄得殘破不堪。牆壁也被他用門狠狠砸出了大洞……這哪是養孩子啊,分明養了一隻小怪獸!




(圖源:dailymail)




一開始,父母只是在旁邊默默觀察,覺得這都是小男孩成長的必經過程,等懂事了就好,所以沒怎麼嚴厲管教。




隨著Ioan的長大,他開始變本加厲地攻擊家人

,甚至還敢毆打健碩的爸爸。




這一下,激起了爸爸Adrian的反感。作為一家之主,他不得不開始重新建立威信。可老父親的辦法特別簡單粗暴:

你敢動我,我就用武力制服你,看你還敢不敢造次!




(圖源:Channel 5)




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的。Ioan每次一鬧騰,爸爸就出面「大顯身手」。

可這樣以暴制暴的情況,愈演愈烈

,孩子他媽不得不站出來維護兒子。




畢竟,小孩子打人不對,家長使用暴力更加行不通啊!




(圖源:Channel 5)




就這樣,爸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千方百計地管教Ioan。




可時間久了,這樣的分工也

讓夫妻倆關係非常緊張

。孩子的壞脾氣讓他們傷透了心,兩人開始互相埋怨對方,甚至動了離婚的念頭……




(圖源:dailymail)





難道這個家就要這樣散了嗎?媽媽Emma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可她和丈夫商量來商量去,想出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只要兒子「發狂」,就用繩子把他捆到床上,等他怒氣消了再鬆開……




(圖源:dailymail)





換位思考一下,要不是走投無路,哪個父母願意用捆綁的奇葩辦法管教孩子呢?也是real心塞了!




(圖源:Channel 5)






無奈中,兩口子向節目組求助,希望能夠找到管教兒子的正確方法。




節目組請來了兒童心理學家Laverne,希望她能幫助這個家庭。她先和夫婦倆簡單交流了一下,然後決定家訪,仔細觀察一下Ioan和父母相處的方式。




很快她就發現,

Ioan變地歇斯底里的原因,和父母的互動有很大的關係。




(圖源:Channel 5)




一直以來,

媽媽Emma是照顧兩個孩子的主力軍,對他們無比包容

。甚至在Ioan咬她時,也默默忍受,毫無怨言。




Emma胳膊上還有兒子留下的牙印(圖源:dailymail)




相反的,爸爸Adrian卻顯得缺席了。




他和Ioan朝夕相處的時間很少,可只要兒子發狂到不得不被捆起來時,就動用武力,讓兒子平靜下來。

大多數時候,Ioan在樓上的卧室大鬧,他只是呆在客廳,不想去管……




(圖源:Channel 5)




專家在和Ioan聊天、分析他畫作的過程中發現,

Ioan把自己夾在爸媽的中間。媽媽被放大了好幾倍,離他很近;爸爸卻隔得比較遠。




(圖源:dailymail)




在孩子的心中,一直覺得「媽媽是我的」。

之所以會通過咬、打媽媽,是因為想證明自己對媽媽的「占有權」。

而爸爸,只是那個用暴力制服他的「陌生人」。




Ioan成為熊孩子背後的原因,

是年幼的他對媽媽的依戀,以及對父親的陌生和恐懼。

正是這一切的不安,激發了他的「熊孩子」特質。




可是,當專家告訴這對夫妻,問題在於他們身上時,兩口子開始死活都不能接受。




直到Laverne警告,再讓孩子夾在夫妻中間,婚姻真的要完蛋,孩子真的會變得無可救藥時,他們才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圖源:dailymail)




於是,在專家的幫助下,夫妻制定了規則:

面對孩子時,父母必須同時出現,讓他意識到,「我有一對爸媽」,而不是只有媽媽。




同時,專家鼓勵爸爸,要多陪伴孩子,擔起做爸爸的責任。




於是,他開始帶著Ioan進行戶外運動,一起游泳,騎車。在這個過程中,Ioan開始慢慢習慣和爸爸相處。雖然陌生,但爸爸不再「凶神惡煞」,而是溫暖耐心的樣子,安撫了孩子的心。




他的焦躁癥狀逐漸減弱,又重新變回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圖源:dailymail)






這些看起來簡單的改變,給這個家帶來了新的活力。




當Ioan重新畫畫時,會把爸爸媽媽畫在一起,把自己和姐姐畫在旁邊。

他的眼中不再只有媽媽,還看到了爸爸,姐姐。他被他們愛著,感到非常幸福。




(圖源:dailymail)




現在的他,不會用暴力來回應父母的關注了,而是變得友善、可愛。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邁出的這一小步,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在他們回想起曾經經歷過的一切時,總是覺得心有餘悸,也慶幸還好找到專業的幫助,讓家庭走上了正軌。




媽媽Emma後怕地說:「我們再也不會那樣對孩子了。」




(圖源:dailymail)




在破碎的邊緣走了一遭,因為父母勇敢擔起責任,共同重視陪伴和關懷,才讓Ioan回到正軌,熊孩子變好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言一行,如何被關愛著、教育著長大,對他們的身心成長至關重要。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喪偶式育兒」能夠越來越少,「父母雙全」的育兒能夠越來越多吧。




source: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5503221/Couple-brink-split-violent-son-8.html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5469269/Grandmother-believes-six-year-olds-violent-temper-tantrums.html




            公眾號


          英國時報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世間僅有的工作,你可能想不到 「她們」也能修補

TAG:英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