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檢校官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古代檢校官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文/王國忠

【作者簡介】王國忠,1975年出生於富錦市,中共黨員,佳木斯作家協會會員,富錦市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海東青詩社會員。作品見於《卧虎泉》《富錦文學作品選》《崢嶸歲月》《海東青詩集》等選集叢書中。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檢校一詞的正確讀音及釋義?

檢校讀音是:jiǎnjiào。解釋為審查核對、核實。初指對賬務進行核實,對文稿進行校對,後來意義有所變化。

二、檢校一職的發展歷史如何?

南北朝時期,當官被派到某一個地方去處理事務,就在官職前加「檢校」,如檢校秘書等,那時不是正式官銜。

隋朝時才有「檢校」這一正式官銜。

唐中前期,加「檢校」官職雖然不是正式拜授,相當於「代理」官職,但有權行使該職權。唐中後期,「檢校」官職均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實權,主要表達深受恩寵。安史之亂後,「檢校」官職盛行,使用範圍擴大,連節度使的幕府參謀都採用「檢校」官職。

宋朝從太師、太尉到國子祭酒(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國立最高學府和官府名,傳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祭祀,所以國子監的主管被命名為祭酒),水部員外郎十九等(唐朝有水部衙門,水部設郎中、員外郎,郎中既為主事官員,為正五品),都有加檢校之官,作為散官,與正職並存。

元代中書省與各行中書省屬官有檢校,掌管查核公文書信。

明初中書省與行中書省屬官(屬下的官吏)有檢校,但是時間不長就廢除中書省而設立六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各府屬官都有檢校。

清僅有江蘇各府有檢校,掌管核查文書出入的數量。

元、明、清三代檢校都是低級官員,與唐、宋檢校官有很大的不同。

三、檢校官到底是什麼樣的官銜?

檢校是散官。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員等級的稱號,是有官名而無實職的官稱,沒有品級,僅存名號。

東晉時有檢校御史,唐、宋時檢校官是皇帝下發的文告命令所賜不是下旨冊封的正官。宋代檢校官加於太師至各部員外郎,共十九等(十九等包括: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左、右散騎常侍、太子賓客、國子祭酒、水部戶外郎),位高於正職。

宋初檢校官多加給武臣、吏職及蕃官軍員,文臣則加於樞密使、宣徽使與節度使。宋神宗元豐年間改制後,僅留存檢校三公與三師。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經常作榮譽加銜;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天子老師,沒其他職責,無人任職可以空缺 。

宋徽宗政和年間後改三公為三少(少保、少傅、少師),武臣累加至檢校少師則拜太尉,文臣累加至檢校少師則拜開府儀同三司(三司就是三公,即太尉、司空、司徒)。

元代在中書省設置檢校官,是掌管檢校公事文牘的官員。

明代在六部、都察院、布政司、按察司及各府置檢校官。

清代僅各府設置檢校官,是低級辦事官員。

四、檢校官是低級辦事員,為什麼在唐朝地位卻顯得與眾不同呢?

檢校官雖然不是代理官職就是低級辦事員抑或表達深受恩寵,但是在各個歷史存在是其特定的歷史意義的,就像如今的名譽主席等職務一樣,讓你在實職之外多個官銜,可以很好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為當權者好好效力。

但在唐朝,檢校官其實已經參與政治鬥爭,有把重臣外任檢校的趨勢。宇文士及在唐太宗初擔任中書令,就以本官檢校涼州都督,取代獲罪的長樂王,往往也成為朝廷直接派人監督地方事務,或罷黜官員的手段。

唐太宗任命一個省長官和一個校檢省長官共同管理省事,加強了皇權對中書門下省的控制,也使檢校職務的地位和作用上升。檢校制度是唐朝吸取前代權臣專權的歷史教訓,進一步分散相權,加強皇權的措施。到唐高宗時代把檢校制度發揮得更廣泛,也體現了皇權在各領域發揮影響,檢校職務的使用也體現了當時帝黨和後黨爭奪激烈的狀態。

唐朝的檢校制度在唐朝歷史上總體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加強封建行政職能的執政效率有推動作用,也對執政過程中防止官員專權、貪腐和怠職起了監督、防範作用,客觀上也起了保障皇權地位和權威的作用。

五、如今怎麼客觀的看待檢校官?

其實,檢校官就是說純榮譽頭銜,不算工資不算朝班排序,就是一個口頭稱讚。檢校官朝廷不用發一分錢銀子,那當然隨便發送,連差役都有檢校官。

檢校,好像一種勳章,而且還是到了級別一定會頒發的勳章,類似以前沙俄、帝德有過的「忠誠服役20年紀念章」、「警官無差錯服役20年紀念章」之類的。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別:臨時代理某官職——編製外額外擔任某官職的人——身份待遇等級標誌(尤用於方鎮及方鎮幕僚)——榮譽勳章。

所以,檢校雖是虛職,但是在歷史長河中的確真實存在過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兵部擬旨,批准正臣的奏摺,按程序報朕審批
強盛的唐朝為何懼怕這個不到300萬人口的小國?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