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世相賣課:當聰明人開始使壞

新世相賣課:當聰明人開始使壞




 新世相賣課刷屏,本質是一場「使壞成本比較低」的生意。


 


以新世相對社交網路傳播的熟悉以及微信營銷的推廣能力,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種知識分銷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畢竟網易之前已經因為類似的事件被封殺過一次。他們也明白這就是一場權衡過後的的「生意」,

想要是結果是「破壞規則之前最大的利益化」


 


使壞的聰明人


 


社交網路的生意人分兩種,一種是「作惡的資本家」,另外一種是「使壞的聰明人」

。新世相這次的角色就是「使壞的聰明人」——遠遠沒到作惡的程度,但又在使壞,用著「知識付費」的姿勢,把傳播裂變的行為交給用戶,還讓出了自己的「真金白銀的廣告位」,激發的刷屏行為也沒傷害到任何人。




不是么?新世相傷害了誰?

 


新世相熟悉所有規則,他們這次不是「想辦法不違反規則」,而「想辦法+利用規則」。這種頭部級賬號的示範效應所帶來的危害就是,「會有一個又一個利用微信傳播規則,以及被封殺的時間差來刷屏的事件誕生」,每一個人都想著如何最大化利用被封殺前成名的時間差。




在虛擬空間作惡的行為無法預判,而微信需要應對的情況是,無數看不見的賬號和個人只需要權衡好利弊,能夠承擔被封殺的代價,那麼違規一次又怎麼了?




 後果可能有兩個:






  • 給所有人在社交網路上示範,「使壞要趁早」,再不使壞,湯都沒得喝。



  • 微信為了杜絕「看不見的敵人」,規則會越來越嚴,甚至會有些規則看起來不符合情理,只限定行為。


 


新世相為何這樣干?


 


一個講如何做傳播的課程,採用的推廣模式是「重新走一遍別人的路子」,從行為設計到被封殺的結果,都和上次網易搞知識分銷一模一樣。是新世相放棄了自己的洞察?還是新世相打算把這個「推廣被封殺的行為」作為課程?




當打著原創策劃的團隊,把推廣當成一次「行為」而不是一次創造,就推翻了自己的標籤

。新世相從被封殺前的「世相」一步步升級和推翻自己的屬性。從定位的需求來看這次的分銷行為:





  • 新世相採用分銷是為了賣錢?新世相不差錢,一次推廣就50萬,還有其它不少的獨立策劃和合作收入。



  • 新世相分銷,為了讓大家更容易聽到課?



  • 享受張老師的大頭照鋪滿朋友圈的快感。




新世相所追求的就是話題性,以此來打破邊際從而形成定位升級。「逃離北上廣」這種刷屏話題秀,把它從一個微信公眾號變成了能做傳播方案的廣告公司。在消化「逃離北上廣」這種形式的時間段里,新世相又採取了「知識分銷」這種模式來刷屏,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態」嘗試。




這種圍繞一個主IP的生態,在保證主IP存活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去做各種行為:






  • 可以把別人的優點拿來嫁接和改造;



  • 可以「放權」給粉絲,替自己的執行行動,可以實驗「我只需要給出一點點甜頭,自有一部分人會幫我完成我想做的事情」;



  • 建立了自己的生態鏈:金錢、粉絲、裂變、聚合成新的體系。


 


商業定義推翻了自己,思想也推翻了自己?


 




新世相明明是違反規則的人,但似乎又像是玩起了文字遊戲的受害者。他們把自己故意犯的錯掩蓋過去,於是外界看到打著「我們是被封殺的啦」的旗子,同時解釋道:「別問我們為什麼被封殺,反正就是那種不可說的封殺。」




一次純商業的推廣行為,為何卻扮演起了面臨「不可抗力」受害者的角色?新世相的「新」,可以是重啟以後只談商業的妥協,但千萬不要成為不願意為自己錯誤買單的「新」理由。新世相的分銷行為已經是錯誤的商業推廣示範,這種解釋的心態不能成為逃避的借口。




難不成,到最後還要整個社會為這些「使壞的人」買單?




本文來自微信公共帳號「互聯網指北」(hlwzhibei)。轉載必須保留作者、公共帳號信息,必須與本文嚴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換/增減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圖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標題、引語、摘要等。如有疑問請聯繫作者微信:melodyfu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識別二維碼,認識這群年輕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網 的精彩文章:

ZARA、優衣庫們要在中國背水一戰?

TAG: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