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6)田齊威王:從浪蕩子到戰國雄主的「一鳴驚人」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36)田齊威王:從浪蕩子到戰國雄主的「一鳴驚人」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原標題:(36)田齊威王:從浪蕩子到戰國雄主的「一鳴驚人」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一段春秋戰國之交田齊威王的一則故事,頗有深意,今譯之如下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齊王身邊近臣都不敢進諫。淳于髡便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


而在《史記》的另一篇《田敬仲完世家》里,也記載了關於齊威王和他的臣子的三則故事,可堪為記。


第一個故事是齊威王誅阿大夫:威王開始即位以來,不理國事,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辦理,九年之間,各國諸侯都來討伐,齊國人不得太平。於是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您治理即墨,毀謗您的言論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視察,田野得到開發,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沒有積壓公事,齊國的東方因而得到安。這是由於您不會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讚揚啊!於是,封給他一萬戶食邑,又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你治理阿城,讚揚你的話每天都能聽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視察,田野荒廢,百姓貧苦。從前趙軍進攻甄城,你未能援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也不知道。這是你用財物賄賂我的左右來求得讚揚吧!當天就烹殺了阿城大夫,並把左右曾經吹捧過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殺了。於是發兵往西邊進攻趙、衛,在濁澤打敗魏軍並圍困了魏惠王。魏惠王請求獻出觀城來講和。趙國人也歸還了齊國的長城。於是齊國全國震驚,人人都不敢文過飾非,努力表現出他們的忠誠。齊國得到很好的治理。諸侯聽到以後,不敢對齊國用兵有二十多年。


第二個故事是齊威王誇國寶:齊威王和魏惠王相約在郊外一起打獵。魏惠王說:「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然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輝能夠照亮十二輛車那麼遠,這樣的珠子有十顆。難道你們這樣的大國,就沒有寶貝嗎?」威王說:「我用來認定寶貝的觀點跟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守衛高唐,趙國人就不敢來黃河打漁;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衛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請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路不拾遺。這四個臣子,他們的光輝遠照千里,豈止十二輛車呢?」魏惠王聽了,面帶羞慚。在這裡,齊威王把自己的大臣檀子、盼子、黔夫和種首四人,視為光照千里的「寶物」,其「思想境界」顯然比魏惠王要高出許多,也難怪惠王會心生慚愧而敗興離去了。

第三個故事是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話說有一個叫騶忌子的,由於善彈琴而進見齊威王,威王很喜歡他,並讓他住在宮中的右室。沒多久,威王正在彈琴,騶忌子推門就進來說:「琴彈得好極了!」威王很不高興,離開琴手按寶劍說:「先生只看到我的樣子,還沒有認真觀察,怎麼能知道彈得好呢?」騶忌子說:「大弦緩慢並且溫和,這是象徵國君;小弦高亢明快並且清亮,象徵宰相;手指勾弦用力,放開舒緩,象徵政令;發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聲而不相干擾,象徵四時:我由此能知道您彈得好。」威王說:「你很善於談論音樂。」騶忌子說:「何止是談論音樂,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都在其中啊!」威王又突然不高興說:「如果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比得上您的。如果是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又怎麼能在琴弦之中呢?」騶忌子說:「大弦緩慢並且溫和,象徵國君;小弦高亢明快並且清亮,象徵宰相;勾弦用力但放開舒緩,象徵政令;彈出的琴聲和諧,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聲不相干擾,象徵四時。迴環往複而不亂,是由於政治昌明;連貫而輕快,是由於保了將亡之國:所以說琴音調諧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沒有比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威王說:「好極了。」


上述三個故事裡的主人公齊威王其實是後人給他的封號。他在位時,其實還謙稱自己為「侯」。因為田氏代齊後,田齊還沒有得到周王室和諸侯的正式認可。正是由於齊威王的雄才大略,才使得田齊政權從諸侯上升為戰國七雄之一。


與上文所述故事不同的是,齊威王真正開始勵精圖治的時期,是他即位九年後,聽從了姬妾虞姬諫言,重用即墨大夫,烹殺佞臣阿大夫以及其他佞臣。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力和「正統地位」,公元前349年前後,齊威王率領各諸侯國去朝見周天子。當時的周王室又貧窮又衰弱,諸侯們都沒去朝見,只有齊國朝見他。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齊威王是賢君。



齊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對抗魏國。此時,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以孫武后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為軍師,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最終敗魏於馬陵,殺魏將龐涓。此戰不但援救了趙韓兩國,而且使得齊國威望上升,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此後一直稱霸於東方。

公元前334年(齊威王二十三年),齊威王與趙肅侯在平陸會晤;同年,魏惠王齊威王徐州會盟,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惠王並改此年為後元年,史稱「徐州相王」。戰國七雄改侯為王的歷史自此展開。


齊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國想要入侵齊國,雙方在桑丘交戰,雖然齊威王的近臣多次稱齊國主將匡章會背叛。但齊威王說匡章是個孝順父親的人,連死去的父親都不敢忤逆,會背叛活著的君主嗎?堅持讓匡章出戰,於是齊軍最終擊敗秦軍,獲得桑丘之戰的勝利。


齊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齊威王去世,享年59歲,其子田辟彊繼位,是為齊宣王。史稱齊威王和宣王之間,齊國開始建設著名的「稷下學宮」,羅致天下英才,開創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繁榮局面。齊威王還組織稷下先生們將古《司馬法》與司馬穰苴兵法合二為一,編輯成《司馬穰苴兵法》,與為他效命的孫臏所撰寫的《孫臏兵法》一起,為中國軍事留下了兩部光輝著作。

博按:本文擇取有關齊威王和他的幾位充滿智慧的臣子的故事,是想告訴後世為君有臣者:其一,人無完美之人,君亦無完美之君。伊尹、周公和孔子這三位遠古先賢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開始倡導文明教化,並給全體中國人制定了禮教的規儀,在他們的政治文明設計之中,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要求君和臣子之間要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互相教化,才能使君有君的樣子臣有臣的模範。本文的主人公齊威王正是在聰明臣子的勸諫之下,從一個浪蕩子變成為一個有為之君;這樣的君君、臣臣的政治模式,正是中國傳統禮教模式下的政治樣板。孔子們原本是為春秋諸侯們設計的政治套路,卻在幾百年後的戰國時期,當群雄競相問鼎中原的時候,才真正發揮了作用。而孔子本人和他所致力打造的儒家文明,也是在此後才為統治集團所逐步重視。其中既反映了孔子禮教在產生時的不合時宜性,也反映了其針對中華文明發展的前瞻性超前性。其中重要的原因在於,只有當一定的專制集權體制形成之後,只有當權力太過集中而無法實施有效監督制約之時,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要求推動了臣子去想方設法教導國君,而國君也想方設法督促臣子,而正是兩者的良性互相才推動了中國社會大踏步走向更加先進的文明體制。其二,由上述幾個臣子們處心積慮的隱諫故事,使我們也可以想見,即便是在思想相對開明、政治相對寬鬆、權力相對尚不集中的戰國時期,當忠臣、行直諫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何況自秦漢以後,中央皇權體制愈演愈烈,帝國權力越來越集中於皇帝一人,而此時對皇帝的直諫甚至是隱諫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個層面上,隨著中國歷史向著中央集權帝國的方向不斷深入發展,作為帝國附屬品的淳于髡們對帝國的匡正功能將變得越來越弱。其三,在中央集權體制下,智慧之臣,亦須善於上諫建策。觀淳于髡因威王好猜謎而諫,不慍而不犯,既使威王能夠自省,又不傷其為王之尊,此名臣之所為也;再觀鄒忌鼓琴諫齊王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人觸類而旁通、見微而知著以及推己及人的文化習慣心理特徵,也是中國獨特的社會政治生態的長期運行結果。中國古人窺一斑而知全貌見一落葉而知秋至文化邏輯,蘊含著中國式政治體制設計的精到細微廣大深刻,而上述淳于髡和鄒忌者,正是儒家文化大力倡導的古大臣之風也,捫史思今,能不唏噓慨嘆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完顏阿骨打的三大戰役:勝利者書寫的神話
兵博薦讀:千百年眼(卷四)——漂母風旨與圯上老人同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