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滬寧:往昔詩人,今朝國家領導人
原標題:王滬寧:往昔詩人,今朝國家領導人
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安徽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記者 徐國康 程兆 攝)
1994年7月27日,王滬寧有北戴河之游。日記中寫道,到了北戴河入住之後,花三元錢買了游泳褲和游泳帽,晚飯後去游泳。「遊了一陣,有一種化入浩瀚的大海的感覺和想像」,於是得詩兩首。茲錄第一首:
遠風勁疾近處急,
濤立波伏長堤低。
濁浪排來海躁怒,
清沙捲去意平息。
俗心漸化涌峰上,
聖念忽臨水色際。
再現中流滔萬傾,
似見湘客又搏擊。
?
1994年7月29日,王滬寧天下第一關和老龍頭一游,當天的日記中有《上天下第一關》一詩:
千年坡道信步過,
壁字碑文靡詩酒。
秦地威絕樓榭新,
姜女淚在壁石舊。
一關國門龍頭豎,
萬里胸襟碣石留。
洶浪古來卷敗旗,
長城何日斷海流。
再看一首《山上懷古》,此詩靈感來源於作者炎夏中看到池塘里的魚都浮上了水面,「在那裡悠閑地浮著,也沒有動靜,似乎所有的世界的爭鬥都停止了。看著它們,一種閑情雅趣油然而生。」詩如下:
曲徑漫步樹飄香,
波靜雲高山色祥。
後棄閑魚水上戲,
前聽飛鵲林中翔。
千端世事均度外,
一刻心情唯炎涼。
暮色輕攜別石路,
橋斜古道馬轎響。
阡陌
我站在高高的大樓上,
任憑那目光飛出緊閉的鋼窗。
那眼下的路,酷似――
一把巨大的黃銅鑰匙。
鑰匙,那麼大,又那麼美,
它能把哪一把鎖開敞?
誰,又能拿得起這把鑰匙,
去打開那被生活鎖住的理想?
1 9 9 4 年 的 日 記
1994年的王滬寧,是復旦大學的一名年輕教授,說年輕僅僅是因為他只有39歲,還未到不惑之年。
但他當時已經成就斐然,在復旦甚至上海都有名氣。儘管如此,王滬寧還是更像讀書人而不是名人,每天授課、讀書、著書,也會看電影、看電視劇,甚至玩電腦遊戲。
當他騎車穿行在90年代的復旦校園時,他平靜地思考學術問題,思考他感興趣的一切,卻唯獨沒有思考過一年後自己會在哪裡。
王滬寧把1994年發生的事情記在日記里,寫了一本《政治的人生》。日記絕大多數是在深夜寫的,他在自序中寫道:
夜色下來,一切歸於寧靜,望著窗外閃爍的路燈,可以靜靜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中排不上號的事情。從中找出有意義的東西,做一點小小的思想享受。
讀《政治的人生》,就像在聽一位睿智的朋友聊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所思所想,卻絲毫不會感到無聊和苦悶。
書是第二年出版的,它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王滬寧,一位博聞強識的學者,一位心境平和的智者。
管中窺豹,只從這一年的日記中,也能看到王滬寧深厚的理論功底、驚人的閱讀量、洞察世事的思考和平靜淡泊的性格。
讀 了 很 多 書
日記最常出現的一個詞是「凌晨」,王滬寧常常在凌晨閱讀各類書籍。粗略數數,出現了70多本,最多的是專業著作,也有當時90年代初流行的小說。王滬寧讀書帶著自己的思考,比如,
他在凌晨讀《一場最為神秘的戰爭》,「總覺得寫得不怎麼樣,文筆有點故作雄壯,沒有在平淡中見神奇,而是刻意在寫大手筆」。但也有認可的地方,「歷史事實有價值」。
他讀《射鵰英雄傳》,想起在新加坡見過金庸本人,認為武俠小說「給人啟發的是它巧妙的構思和大膽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有價值。如何突發奇想,把本來的平平淡淡,看得異軍突起,這樣才能有創造性」。
他讀《中國大歷史》,發現作者「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用20萬不到的字寫了」,但又發現把楊貴妃也寫進去了,因而認為這無所謂「大歷史」,只是「宏觀歷史」。當然,他也肯定這本書對中國歷史的研究有價值,並把基本觀點作了記錄。
他也讀一些當時比較火的新書,1993年賈平凹的《廢都》紅極一時,類似的小說充斥市場,對這些小說,王滬寧的評價不是很高,尤其是粗略翻完,發現有些「全是為了經濟效益」,便轉而開始思考市場經濟的問題了。
王滬寧常讀國外的期刊和報紙,並能迅速記下自己的觀點。看到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的一篇文章,分析美國為何最後給了中國最惠國待遇的過程,引發他對政治的技術主義和藝術主義的差異的反思,言簡意賅,幾句話就把事情講明白了。
授 課、寫 作 和 參 會
作為一名教授,有三項工作是理所當然要做的:授課、寫作和參會,恐怕現在的教授第三種要多一些。有時候,王滬寧會回顧白天上課的情況,給學生推薦了什麼書、哪位學生的哪些觀點比較新穎、哪位學生的那篇論文比較出色,他的點評話語不多,卻有一種樸實的力量。有時候,他也會在晚上把白天上課時的思路再做一次思考。
王滬寧對教師的職業充滿熱愛。1994年的王滬寧,獲得了上海市十大精英的表彰,在3月10日那天的日記里,他記下了當時在大會上的發言:
我熱愛教師的工作,我也熱愛學生。沒有這種愛,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教師。我相信教育學生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我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寫幾本好的書,多教幾位好的學生。
除了上課以外,王滬寧大部分的時間用於了思考問題和寫作。1994年,他陸續完成或進行了十幾篇文章的撰寫,譬如《文化擴張和文化主權:對主權概念的挑戰》、《民主的困惑》、《革命後社會中的政府》、《革命後的政府對中國現代化的第二項探索》、《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中國社會與政治》、 《市場發育和權威基礎:保護和開發政治資源》。
王滬寧剛剛帶領復旦大學隊奪得了全國聞名的辯論賽冠軍,於是他花了一些時間創作和修改《獅城舌戰啟示錄》,這次辯論和這部作品為他獲得了相當的名氣。
他的研究主業是政治學,很多文章圍繞政治體制改革進行。王滬寧也在思考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可行方案,但他洞察西方的政改進程,很警惕的寫道:
一個社會要長治久安,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體制。另一方面,完善的政治體制必須適應一定的國情,必須根植於一定社會深厚的土壤。原蘇聯、東歐一些國家解體後,模仿西方制度,沒有形成有效的政治體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大大影響了社會進步和穩定。
這一年,他出訪數次,也接待了來自中國台灣、日本的一些學術訪問團。在出訪和接訪的時候,他不僅關注學術上的交鋒,也關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印象。
30出頭就已經是正教授,不到40歲已經是系主任和院長的王滬寧,對自己的學術研究和榮譽保持著超乎常人的理智。他在11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否定自己所有的創見,不管他們曾給你帶來什麼榮譽,同時追求新的創見,不管它們會讓你失去什麼。」
王滬寧簡介
1972-1977年 上海師範大學幹校外語培訓班學習
1977-1978年 上海市出版局幹部
1978-1981年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1-1989年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師、副教授、教授
1989-1994年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
1994-1995年 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
1995-1998年 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
1998-2002年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002-2007年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07-2012年 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12-2014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2014-2017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17-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悲劇!阜陽一家三口春節遇難!
※安徽特產丨連廣東人都不敢吃的東西,北京人最愛這一口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