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不僅要有隱身艦載機,關注細節同樣提升戰鬥力
對於是不是要擁有四代隱身艦載機這個問題,想必大家是沒有爭議的。但究竟應該選擇哪一種艦載機,各路專家進行的討論也很熱烈。強化硬體設備,是提升航母戰鬥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並非全部。有句話說得好叫做細節決定成敗,其實飛行甲板上很多裝備配置的細節安排往往也會影響大局。
裝備更先進的艦載機是提升航母戰鬥力的手段之一,但並非唯一手段。
美國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排水量大,甲板和機庫空間充足,這使它可容納更多的艦載機,能擁有更快的出動架次率和在更小單位時間內打出更大的波次。然而近年來這些航母的艦載機沒有滿配,大致保持在50多架的水平,飛機少了,戰鬥力卻得到很大的增長,因為效率提升了。優化艦載機的作業效率,科學的甲板調度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
早期的飛行甲板調度,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航母指揮官的經驗來制定的,但是由於設備故障、操作失誤或作戰態勢變化等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人工制定調度方案就變得非常繁瑣而且影響效率。下圖表明了航母的典型甲板調度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嚴重影響艦載機波次的出動。
航母的甲板調度,涉及到很多很多的流程,因此簡單地憑經驗展開這項工作是不行的。
為保障航母飛行甲板的高效率運行,美國海軍使用了「占卜板」這種工具作為輔助,而實際上指揮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決定性的。正所謂軍事是科學中的科學,作戰行動是藝術中的藝術,僅僅憑藉指揮員經驗來決定航母飛行甲板的調度,對於特定的航母團隊可能作用很好,但對於其他航母團隊則未必適用。因此,需要基於科學和嚴謹的態度來對甲板調度進行研究。
由於擁有眾多的航母,美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究非常早,也對其極為重視。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有美國研究人員提出了航母甲板作業操作控制系統(CADOCS)概念。這個概念指出,應當依據飛行甲板維護狀態,生成艦載機的擺放方案,並由此提出艦載機調度需求。1974年,加爾迪納和約翰遜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航母甲板操作控制系統。但是,早期的這些研究卻沒有投入實際應用。
中國是不是要裝備四代機,這沒有爭議,而裝備什麼樣的四代機,相關的討論則比較多。
而隨著計算機輔助決策技術的發展,美國開始認識到利用智能工具優化甲板調度的重要作用。例如在2002年,蒂莫西在文章中討論了智能數字化甲板調度系統代替人工規劃操作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在2009年左右,麻省理工大學的雷恩等人開始為美國海軍自動項目研究所發明了一種航母甲板行動過程規劃系統(DCAP),其目的就是為艦載機作業和調度提供輔助方案。
目前,數字化工具已經開始應用到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上,比如現在它們配備的航母數據管理與控制系統(ADMACS),可以記錄艦載機調度路徑和出動回收作業的視頻數據記錄。該系統在更新後,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將用上全自動數顯的「占卜板」。依靠這套系統,美國海軍可以利用原始數據,進行很好的調度模擬,得出科學的結論,最後將研發成果應用到航母上來。
提升航母的戰鬥力,許多「軟」細節非常值得關注。
同美國海軍相比,我國擁有航母的時間晚,艦載機部隊滿編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更晚,而進行甲板調度效率及輔助決策研究的時間也很晚。如果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我們就不會一根筋地得出航母飛機裝得多、中型艦載機出動架次率更高,所以戰鬥力就更強的結論。這其實是項複雜且系統的研究,決定出動架次率的因素,涉及到從維護保養、準備、放飛到艦載機回收的每一個環節。
強化對甲板調度這些細節的研究,雖然投入的資金可能沒有多採購2~3架艦載機的錢那麼多,但收效是非常可觀的。它的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到多艘航母,且不斷地進行積累。美國海軍的航母部隊實力極強,不僅僅是因為船大飛機多,像甲板調度這類更「軟」的研究,其實也非常值得關注。
航母上的一些細節投入,雖然花錢不多,但可能收到的回報會很大。
全文完,謝謝閱讀。
※土耳其兩棲攻擊艦鋪設龍骨,中國同類戰艦因何遲遲未開工
※英國派小艇騷擾蘇聯四萬噸巨艦,結果手榴彈從上面扔下來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