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暢/賣畫買山人物誌

徐暢/賣畫買山人物誌

鳳凰書畫網優秀書畫家推介平台

[賣畫買山 人物誌]微雜誌

剎那天機/徐暢

徐暢有著良好的家族傳統和獨立的審美修養,同時兼有當代詩性人文的現代思緒。審美價值的當代意義與審美實踐的特立獨行,使她的書法有機會做到當代語素的新表達與新突破。

身為藝壇名宿徐忠平先生的愛女,書壇重鎮齊劍南先生的愛人,徐暢當然有機會也有資歷在書畫的創作上承序家學及家庭環境的優越,然而她卻異軍突起於豐厚的藝術資本之外。書與畫都開拓了一片常人無法啟及的境地,靜寂、幽冥、神逸,彷彿即將火山噴發的曠野,或是莊嚴肅穆的神壇,受控於這個安靜又熱腸的女子。

這樣的藝術實踐必須是堅定而獨立的,個體的存在感要很強才行,有寬容又寬厚的家學優越。當然又有其個體理想的獨詣與超邁,是頑強的生命力在抗爭,以個體的審美潔凈優化自我,與世俗化分界限,創造一派屬於自己的凈地……

——鳳凰畫館 柳青凱

徐暢

剎那天機

/ 徐暢訪談vs 柳青凱

談一談您的師承?

傳統意義上的師承是沒有的,卻可以一一列舉自兒時以來對我的成長軌跡影響比較大的人,在我心裡,他們或多或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扮演了老師的角色。有親人,友人,師長,愛人。更多的是從古至今無名和有名的畫家或詩人,哲人或其他偉大的人物。因為至今沒有給自己的作品歸入哪宗哪派,所以這個「師承」就不好談了。

汝縛己矣

您理解的傳統是什麼?

直到最近幾年才意識到傳統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更像是一個我無法出離的無名物。越是無法看完全,無法看清,就越是覺得它如黑洞一樣吸引人。如果更貼近一點解釋,我樂意把它形容為一個不生不死的愛人,時間越是久遠,就越是想與它共眠。那種細緻入微的與之相處的體驗是無法說出的,甚至因為深愛的喜悅而不想與人道出。

佛寂坐

您在書畫上追求的境界是什麼?

問題總是執拗的要回答出來,這很難啊!

我對最終要達到的畫面只有一個大致的想像,現在更多的是心力的傾注。有時候,有那麼幾件作品,我覺得心力的單純一擊,力度基本上達到預想了,可是大多數時候,仍是試驗,練習,徘徊往複。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可以達到,那個點,那個可敬的頻段。我期望是在八十歲以後,再給我四十年。我要留下些讓世人驚嘆的,無法忘懷的東西。哈哈說大話了。忽然想起在柳州,與陳國斌老師的短暫交談,他提到了一個詞,讓我猛然一驚的,「穿透力」。好的藝術品是具有瞬時穿越維度時空的能力的,每次想起芬奇的《救世主》那個眼神,我就從心底感到慰籍和平靜。那絕不是表層的體驗。而是每個生靈都希望獲得的,是世間真正的珍饈。

談一下現在的藝術狀態與追求?

目前興趣在古文字上,在加大馬力學習啊,過手經典和被忽略的好東西,一件件的不要它們逃出我的編織網。我不知道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走,只是在用最直接的辦法去摩,去賞,擴大我的辨識力和表達力。不知道行不行,會怎麼樣,我也好奇自己的走向。

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哈哈!二十幾歲以前,有很多人可以給我施加影響,因為我有太多疑問。三十歲以後,想對我有重大影響的人也被我慢慢消解了。

講一件自豪的事?

自豪這種感覺我還沒有體驗過。

哞舍

(局部)

描述一下您的日常狀態。

老式生活,一日三餐,照顧老先生,照顧自己。閑暇時間不多,要寫字,畫畫。處理生活雜務,爭取少出錯。還要及時休息,免得身體出問題。

您的理想生活狀態是什麼?

就是閑工夫多,無事,望天,慢慢走路。時常進山生活,寺院住住也好。啊,好想呼吸一口深山的空氣,國清寺那棵隋代的老梅的香氣,或者老家伊春的清冽早晨,那空氣可以直接入肺,丹田,腳底。

徑行

說出您最喜歡的一句詩?

薩福,我的最愛:

月已沒 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時分

時光逝又逝

我仍獨卧

您喜歡看電影嗎?說說最喜歡的兩部電影

很喜歡,我甚至再演繹電影鏡頭,用小畫的形式,或者寫詩和文章。德國早期電影《尼伯龍艮之歌》,侯麥的《伯爵夫人》。喜歡的比較多。

評價一下自己

在我自己眼裡,我覺得自己很合理,簡直不能再合理哈哈。但在別人眼裡,我可能是個奇怪的複合體吧,不想了,人間存在太多對他人的誤解,聰明的朋友劉彥說,幾乎都是錯位的,太不幸了。

大迦葉

您怎麼看待審美消費?當下藝術市場處於審美消費的調整期,您對藝術市場怎麼看?

審美消費比較特殊,不是每個人都想消費這個,因為壓根不覺得審美重要。現代中國人活得太簡化和實用化了。也可能會有好的景象吧,希望在年輕人身上,他們看重什麼。有著什麼樣深度的判斷。只有一個問題:他們會有去一個陌生城市就去看博物館的習慣嗎?如果有,那這個「審美消費」就存在,如果沒有,我就比較悲觀了。我當過老師,當所有學生到了洛陽博物館門口時對我說,老師我們不去看洛陽博物館,我們要睡覺。我一個人去看,用光了相機里所有的電。你知道這個經歷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嗎?我對中國現在的年輕人不報任何希望。並且認為老師是個可笑的職業。

藝術市場可能存在著太多的層面吧,或者我希望市場層面多。我希望某一個小層面具備「審美的眼睛」。

阿難曰

您怎麼看鳳凰畫館?如果讓您幫我們做一個推廣,您怎麼來介紹?

鳳凰畫館一直有一個靈魂人物,就是青凱。他做了很多事,從第一本「鳳凰畫館」出刊,我們就和青凱有往來,近幾年更多,已經是我們的朋友了。他以一己之力,堅守著這塊陣地,推動了太多有意義的藝術活動,我從心裡讚賞,我會一直關注畫館的動態。

汝自縛已

僧無對

須彌山

(局部)

佛曰

覺二

幸遇天機

/徐暢

繪事有異於其它,如不遇「天機」之垂愛,竟是會一路惘然。即使用時半生,學盡前人筆法,寫盡山川池沼,如一味積己之驗,用己之斷,不擇天機天時,或遲或早必將如小池之枯竭。早早明了,定是幸事。

徐暢 夏竹圖 64cmX27cm 2016年

(局部)

近日寫寫畫畫,亦屬生來從未有的殷勤,每日間進了小室,燃香,傾墨,捉筆鋪紙,一字一句,一筆一划度過長日。心中欲欲急就時,往往少了興味,索性緩緩來,竟也少有順暢神氣之時。

徐暢 山之暮影 35cmx40cm 2017年

忽一日,與西龍處得一疊舊紙來,撫之觀之,舊氣遐然。喜而藏櫃,思待今後再用,心卻一時時癢如蟻,從櫃中又取將出來,挑一殘紙。試水,驚喜。紙硬中帶綿軟,厚度近夾宣,色如鵝卵兒黃。定睛幾番積墨氤氳,待干,起稿。如有神指,迅疾間山雲繚繞,水澤川原,一瞬時解了謎題也。心嘆:天機之算,大於心機也。古語曰天機不可泄露,大抵是無法說出,不能說出的意思,或說出,亦是支支吾吾,他人不得其意,徒增煩惱困惑。劍南於此亦懂得,某晨間忽指頭上曰:上面,他最厲害!聞語呆笑。

徐暢 鏡嶺雲山 21cmx30cm 2015年

作畫這許多年,回看那幾番番的上好的畫面之幻化,實是在與「天機」對言。時或暢快了,畫也就完成的歡快。時或蔽塞了,用「心機」去對付那些筆墨,畫就弛緩磨人了。一件小作,十天半月也是常有。有一日或幾日只積澱情緒,忽有一刻,「走上前去,筆筆達到」,精神最為勃發時下筆,倏忽既成心意,那才暢快。說到此,想那求陶者爐前要拜火神,煉奇劍人以身祭之,汝欲求得一佳畫,亦是要心純純,會天機,意忘言吧。

徐暢 鏡嶺春瀑 21cmx30cm 2015年

徐暢 寒竹圖 19cmx28cm 2017年

徐暢 竹落寒秋 32cmX70cm 2016年

徐暢 石待月明 30cmX60cm 2017年

徐暢 春竹秋聲 30cmx62cm 2017年

(局部)

意足而已

——圓池近作簡論

/宋迪非

藝術的感受力是一種內在的驅動,是嵇康所說的那種「意足」後自適適物的產物。何謂意足,大體上說,意足是一種內在能量的自我滿足,是自我通過無盡的反思而獲得的解放。在達到意足的此時此刻,自性的無窮特徵不再處於壓抑之中,人先天稟賦的感知力得以充分的發揮,意之所適,無適而無不適。這樣一種自足的能力,既是人的感受力最深層的那股虛無氣流的涌動,也是藝術朗然虛廓的本質之所從來。要知道,我之所感只有在觸及本質的情況下才產生意義,世界的無意義正是個體感受力荒蕪的一種表徵,在人的感覺觸及本質的一瞬間,藝術湧現出來,並為世界命名。在這虛靈動蕩生生不息的創造能力之下,藝術的表象浮現出來,並在這不間斷的動蕩中找到一些不確定的形式。

徐暢 摩游壽甲骨四 70cmx20cm 2018年

(局部)

圓池的畫即是這樣的一種不確定的形式。她的能力正在於對不確定性的把握。我們看到,在圓池的畫中,那種形式和內容之間的不穩定始終保持著繪畫的張力。筆墨的即興性質使其在一觸即發的態勢中分解了畫面的過分凝聚,這樣就使得傳統中的過於明確的主題性象徵趨於隱晦。這種意圖的不確定和圖式的自我瓦解使得她在力量上處於一種隨掃隨立的自主狀態。那些即時湧現的筆觸,在瞬間的爆發中生滅,隨處涌動的水墨則無處不在地清洗著著紙張,材料的脆弱也在這席捲之勢中顯示了自身暫短的特性,而那正在形成中的山體永遠在筆意的隨機觸發中流動,這樣的山體並沒有一個穩定的中心,書寫在向四面八方運動中達成的,是意識的閃電和物質的泡沫,世界之為世界,乃是如夢幻泡影般的變動不居,其中穩定不變的只有那顯示心體之寂靜的空無。這樣,畫家就以一種摧毀的方式建構了她的丘壑。形式的不穩定顯示了世界的虛幻不實,這種虛幻卻正是世界之為世界的意義所在,而藝術主體則在這種流動的物象的劫掠中保持著她深淵般不動的對世界的凝視。

徐暢 摩游壽甲骨二 70cmx20cm 2018年

由是,圓池的水墨便是一種主觀的心理能量的外化。但這樣的外化是因為內心所保持的恆定的空虛,是莊子所說的「外化而內不化」。因此,這種對主觀的強調,並非是肆意的臆造,而是對「意足」之完滿性的企及。在此前提下,圓池的畫也並不排斥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明顯的,在她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人的影響,諸如李成的寒肅,荊浩的空廓,馬遠的深僻,許道寧的鋒利等等,都有痕迹可查。

徐暢 摩甲骨二 25cmx40cm 2018年

這樣,圓池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近乎幽眇的山水世界,四季在其中輪轉,萬物在裡面生滅。你看在《寒壑圖》中,那寒冷既是光的閃爍,也是霧靄的瀰漫,而湮滅在其中的山石,則以其圭角顯露的陣列,暗示著一個浮動著的無限空間存在的可能。空間的呈現在《秋暝圖》中則與秋日的水聲,斜倚的山體連在一處了,也許自然本身就是一個閃爍著無限差異的透明的整體。那些自然的物象在圓池的畫中,有一種不經意的存在感,《蒼月冬藏》中的月亮,猶如水痕般明澈,滴落在幽暗處,那被照亮的,也被隱匿。《雪肅圖》中的瑩瑩之雪,隱現在山和雜草之間,給我們以虛室生白的心理上的暗示。而在《幽篁圖》中,那如飛濺的水滴般的山體,聚攏著,分散著,復又凝結於那來自於畫外的簫聲的魔力。聲音在這裡顯示為靈境,顯示為寂寞廣大孤獨。而這山谷般的寂靜,正是精神運作時的狀態。

徐暢 摩甲骨一 22cmx34cm 2018年

原濟大師說:「夫茫茫大蓋中,只有一法,得此一法,則無往而非法,……意動則情生,情生則力舉,力舉則發為制度文章。其實不過本來之一悟,遂能變化無窮,規模不一。」以此可為「意足」作一腳註,似亦可為圓池之畫作提供一個證詞。

徐暢 摩甲骨 70cmx20cm 2018年

徐暢 摩秦二世詔版 35cmx35cm 2018年

徐暢 摩甲骨三 25cmx40cm 2018年

徐暢 摩游壽 31cmx23cm 2017年

徐暢 摩游壽虢季子白盤一 25cmx41cm

徐暢 摩能原鐘一 70cmx20cm 2018年

徐暢 摩能原鐘二 70cmx20cm 2018年

徐暢 摩萊子侯刻石 70cmx20cm 2018年

徐暢 摩禳盜刻石 70cmx20cm 2018年

徐暢 摩土柩銘 70cmx20cm 2018年

(局部)

藝術集評:

徐暢的畫很難歸類,在她看來,畫種與題材是本能所需。在這個前提下,她給自己積累了豐富的畫作,這些畫作不拘一格,細品下來,實乃她個人性情的真實流露。近年來,她客居江南,不經意間用水墨寫心,畫中水墨的情形已超越了水墨本身,這種狀態實為眾人所仰而不及也!每讀她畫中的筆墨,心中常常感嘆筆墨與氣象的雙壁生輝,這種境界從何而來?徐暢的畫是在表敘著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平衡趣味,這種趣味映射著她的心緒,也感染著同行的人。

— —武藝(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教授)

招隱士

徐暢的創作一直都在尋找一種深遠的古意,但作品無論從內容還是布局上,又都跳脫了傳統的圖式風格。她把歷史的遠景,放在了當下的精神空間里,在自我完善的過程里創造了個人情緒的畫境,讓作品充滿了自由與靈性。在其玄妙與悲喜的畫面中,給予觀眾的是時間與距離的疏遠。卻讓人更想去了解作品背後的創作路徑,她用尋找自我的獨特方式把觀眾帶入了她所解釋的時代語境當中了。

— — 張子康(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北宮子

中國畫里的「虛」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兒,你不理解是因為還沒有入門。遺憾的是如今的中國畫也很難看到那實在的「虛」以及那份「寄情」的愉悅了。

或許徐暢在我看來她就不是一個現代人,她笑容的含蓄,眉梢的挑起,分明和她筆下的作品一樣,來自很遠的有著「寄情」於「虛」的地方。那裡面有她波瀾不驚的情愫,含著,或許早已是驚濤駭浪,山崩地裂,但含著,讓觀者的眼看進來,情融進來,方才有機會感知其中的堂奧。

— — 吳洪亮(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

伯樂2

一個女性畫家,在當代還繼續堅持水墨的精神,一定與那種女性特有的手感,細膩的撫摸相關。與其說徐暢在畫畫,不如說她是在觸摸和撫摸(caress)材質,如同前面製作那些送給朋友們的信札,紙上的筆觸是在慢慢地書寫中,一次次地觸摸出來的,畫過一筆之後,然後以另一種顏色再畫,反覆覆蓋,硬朗與柔和雙重地纏繞,無盡牽纏,似乎這一筆本身就蘊含了宇宙無限生機,不是傳統單純的一筆書,也不是西方迅疾的塗寫,而是每一筆看起來零碎,而且是鉛筆,炭筆等等混合使用,這是回到最為簡單的基本筆法中,尤其是素描的那種原初接觸的快樂,但是在反覆疊加中,一筆中加一筆,一筆接著一筆,無限親密地靠近,彼此疊加覆蓋,彼此觸摸中,摸索著展開,如同盲者摸索著前行,是的,就是回到了最初的「劃道道」。最初言說的快感,這就是克利所言的「素描與書寫是相同的」真諦,這種深情婉轉的書寫真切迷人,使那些看起來如此硬朗的石塊顯得如此柔和,細膩,沖淡,似乎還在生長。徐暢的繪畫,把傳統沖淡的品格與一種太素的氣質結合,有時候還以茶葉沖洗,既帶來滄桑的古舊之感,也因為茶色沖洗帶來了日常生活的氣息,但是都融入了筆墨之間。這種細碎的筆,在書寫時摩擦紙帶來一種潮汐的聲音,宛若千年之前的古音。

— — 夏可君(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周穆王

在徐暢這裡,我們發現了一種對本源的回歸。這樣,相的命名可以看做是對範式的暗中偷換。相,作為片段,和引證,成為一種練習。練習則永無終止地開始,開始那種無意義或不斷賦予意義的空無之旅。這樣,我們看到的是變的痕迹,是內部的自我訓練。因為對寂靜的專註,流動才醒目起來,筆與紙和墨的關係必然發生變異。徐暢所提供的成果,正是承繼了中國人對體和用的洞察的結果。徐暢深刻體會到了傳統的本質。在她的畫里,可以看到傳統的演變的痕迹。徐暢對動靜關係的把握可以印證,靜是為了變化的可能,不動是為了動。沒有不動的靜。「動靜不二,物之性也。」。那奔騰的水是動的,然而它在瞬間展現中又是不動的,「是為昔物自在昔不從今以至昔者,此是不去也。」

— — 宋迪非(詩人,藝術評論家。《畫風》原主編)

梁鴦

徐暢的字,心性畢露,能看見她深靜寂寥的心境,那是一種怎樣玄幽,澄明的心思呦!第一眼在宋庄她的畫室里看見這樣的墨跡讓我目瞪口呆,凝神靜氣的諦視她筆墨里的幽微喘息,我倒吸一口氣,不斷的「唉!唉!唉!」的嘆氣,眼前這樣文氣的女子,筆下竟是如此的憨拙鈍感,空靈放逸,似乎禪者的了脫洞達。當今書壇罕有如此智性,沉靜的書寫,只見技術上的花拳繡腿,個個玩得無智無趣,哪有徐暢如此心性上的筆墨修為與冥想呀!徐暢的字畫里,我嗅見了寂靜的知識,見性的書禪。思之思之,遂由靜而見深。我深深為之感動。

— — 一了(藝術家,《十方藝術》主編)

伯樂

秦穆公謂伯樂

楊朱曰

齊人

楊朱

東門吳者

[賣畫買山 | 人物誌] (微雜誌)封面設計稿暨啟動海報

鳳凰書畫網優秀書畫家推介平台

[賣畫買山 | 人物誌]微雜誌

[賣畫買山 | 人物誌](微雜誌)依託移動互聯網平台,著眼當代書畫社會生態下的藝術家微信公眾號推廣品牌。

英雄不問出處, [賣畫買山 | 人物誌](微雜誌)著眼於當代書畫的審美與創作,旨在發現與傳播。運用強大的互聯網互動能量及自媒體轉發和傳播,與紙媒一起,發掘和推廣最具藝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當代書畫家。我們希望推舉的人物能為熱愛藝術,喜歡收藏的朋友們提供審美參照,提供一種推舉優秀藝術家的路徑。

[賣畫買山 | 人物誌](微雜誌)編輯團隊

總策劃:柳青凱執行主編:李夢

設計統籌:高晴總編助理:王德冰

[賣畫買山 | 人物誌](微雜誌)學術支持

元象藝術空間 寶續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

品逸文化 二月書坊 《藝境》雜誌 德安里美術館 涿州市書畫院

醉蘭亭文人茶 國際書象學社 《藝術類聚》《藝藏導報》水墨味

盛世元典拍賣公司 西湖畫會 書法網 杏壇美術館 鑄山文化

衡廬美術館 午社 北京賢堂文化藝術傳播公司 新昌博物館

《敦煌美術》 《新畫風》《鹿羊說》《書法文獻》葫蘆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書畫網 的精彩文章:

柳青凱/賣畫買山人物誌

TAG:鳳凰書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