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聽華裔學霸遨遊太空傳奇:首位太空行走華人焦立中

聽華裔學霸遨遊太空傳奇:首位太空行走華人焦立中

焦立中身著宇航服。(圖片來源:焦立中提供)

在焦立中拍攝的1萬多張照片中,他最喜歡這一張:月球與地球如此親近。(圖片來源:焦立中提供)

星海浩翰,宇宙幽深。在實現人類最大夢想之一—— 征服太空——的漫長征程中,有一些時刻、有一些人永遠不會被忘卻。明年將迎來人類首次成功登月50周年, 而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設在休斯敦的約翰遜太空中心迄今也走過了25個春秋。

在眾多的美國宇航員中,華裔宇航員焦立中的名字為人們所熟悉。他不僅是太空行走華裔笫一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擔任過國際空間站站長的華裔宇航員。現年58歲的他,雖然早已告別NASA,但每隔一段時間就駕駛著自己的小飛機飛向藍天。在空中遨遊依舊是他最大的愛好。

初春時節,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記者如約到焦立中先生位於休斯敦的家中,聽他講述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焦立中出艙執行任務,在太空行走。(圖片來源:焦立中提供)

追逐夢想

焦立中清楚地記得,夢想是如何在一個8歲多小男孩的心裡萌發的。1969年的那個夏天,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在月球上著陸, 焦立中從電視里看到了那個景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站在了月球上。他一下子就對火箭、飛船產生了興趣,並從此立志要做一名宇航員。

此後,焦立中在求學時代,一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學霸。他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聖塔芭芭拉分校學習化學工程專業,並於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這之後,他進入赫克賽爾公司,參與研製太空複合材料等工作。他還學習了飛機駕駛技術,積累了數千小時的飛行經驗。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心中最大的夢想。1989年,已經快30歲、但始終懷揣宇航員夢想的焦立中向NASA遞交了申請。他告訴記者,那個時候,他只想著,「努力了就好,試過才知道」。

經歷了7個月的等待後,焦立中得到了NASA的面試通知。他至今還記得面試時的一個項目,是讓人坐進一個小小的黑口袋裡,並接上心電圖等測試儀器,來觀察受試者對黑暗和狹小空間的生理反應。焦立中笑著告訴記者,他當時只覺得那個袋子沒什麼不舒服,而且因為連續參加多場測試已經很累了,所以他在袋子里睡了一小覺。

面試結束4個月後,焦立中終於得到NASA的通知,成為NASA的23名新太空人之一。1990年7月,他來到休斯敦的約翰遜航天中心,這裡是NASA的任務控制中心, 專門負責航天員訓練和航天器指揮控制等任務。從此,焦立中開始了自己15年的宇航員職業生涯。

焦立中在失重狀態下工作。(圖片來源:焦立中提供)

代號「山東」

焦立中告訴記者,做宇航員最重要的是具有融匯貫通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每樣都懂一些,學什麼都能學會。而且,科學、工程、醫學這3大學科背景是NASA特別青睞的,與執行太空任務時所需要運用的技能密切相關。此外,做宇航員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遇事不能驚慌。有了這些基礎,再加上刻苦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每一次升空之前,焦立中都得經歷1年、甚至數年的訓練。為了執行笫一次升空任務,他經歷了3年半的訓練。1994年7月8日,焦立中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飛上太空,執行「STS-65」任務, 因此成為NASA第196位獲得「太空出差」機會的宇航員。1996年,焦立中再次進入太空,並走出太空梭, 執行」STS-72」 任務, 從而成為首位漫步太空的華裔。

2004年,焦立中第四次遨遊太空,並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首位華裔站長,指揮、協調來自俄羅斯、歐洲等多個國家的航天員共同工作。焦立中也為自己華裔笫一人的身份感到榮耀。

擔任站長期間,他使用「山東」 作為自己的呼叫代號。他說:「想到父母出生、成長的地方都在山東,我便用了這個代號。」

漂浮太空

雖然焦立中被人無數次問過他在太空的經歷和感受,但他依然回味深長地對記者講了太空留給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在太空里,飛行器每90分鐘繞軌道一周,因此焦立中每45分鐘就會看到一次日出或日落,這是讓常人難以想像的經歷。當他漂浮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時候,四周的一切如夢似幻,如同在做夢。

他幽默地告訴記者,雖然經過不知多少次訓練,但真正飄浮在空中的時候,還是會有一點點害怕的。此外,凝視舷窗外的地球、感受地球是一顆有生命的星球的美好,是他在無需完成航天任務時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為此,他一共拍攝了1 萬6000 多張照片來記錄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NASA的15年里,焦立中一共執行了4次升空任務,在太空停留的總時間長達229天,其中包括總計36小時的6次太空行走,獲得了無數榮譽,包括4次榮獲太空飛行獎章(NASA Space Flight Medals)、兩次榮獲特別服務獎(NASAExceptional Service Awards)、以及4次榮獲個人成就獎。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05 年。在結束了長達半年多的最後一次太空任務的數月後,45歲的焦立中決定告別NASA,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育兒有方

有意思的是,焦立中的家庭不僅在文化上是中西合璧,而且因為他的荷蘭裔的妻子是位藝術家,所以這個家庭又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組合。在這樣一個家庭里,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共同準則,包括:責任心(responsibility)、獨立性(independence)、樹立目標並為之努力(get ready)。至於具體追求什麼樣的目標,他們願意讓孩子自己選擇,而不是由他們去設定條條框框。

焦立中告訴記者,他兒子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志向,將來要做一個腦科醫生,研究人的大腦, 這令做父親的他既驚訝、又甚是驕傲。而更讓這個父親寬慰的是,他的孩子們彌補了他的一大遺憾。

生在美國的焦立中此生有一大遺憾,作為一名華裔,他對華語只會聽和說,卻不會讀和寫。其實這也是很多海外華裔、包括年輕一代的共同現象。為此,焦立中在孩子們出生沒多久,就聘請了一位華裔保姆,這些年來從不曾換過人。這位保姆不僅照顧這個家,也教孩子們中文,還給家裡帶來很多中華文化氣息, 比如每年中秋節保姆都會做月餅給大家吃。就這樣, 兩個孩子如今已經能認識幾百個漢字。焦立中認為,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重要,孩子們、年輕一代必須掌握中文。

焦立中在休斯敦的家中接受採訪。(圖片來源:僑報記者陳琳攝)

剛柔並濟

在對焦立中的採訪中,記者時刻能感受到他的謙遜和隨和。可是,他告訴記者,他的一位朋友曾經說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厲害傢伙」(A nice guy, and a tough guy)。他總結自己的性格是:隨和、靈活、易協商,但又絕不任人擺布。(easygoing,flexible,agreeable, but not to be pushed around)。

焦立中的身材並不高大,加上他的生日是在8月,所以在童年時代,他總是班裡最小的孩子,經歷過不少苦惱。他說,開始的時候,就算被人欺負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有一次,在受了氣後,他下定決心再也不要讓人push around,所以他開始改變,並在這種過程中學會了寬容,同時也慢慢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

因此,對於華裔如何教育下一代,他給了一個建議:「無論在歐洲還是在美國,我們都需要先了解我們所身處的當地文化,學習,然後才能融入其中。沉默內向,息事寧人,既解決不了問題,將來也得不到升職或者其它想得到的東西。

離開NASA多年的焦立中並沒有完全切斷與NASA 的聯繫, 如今, 他還是NASA顧問委員會(NASA Advisory Council) 的成員, 每年參加4次NASA的相關會議。同時, 他還成立了一家公司,走上了自己創業的道路。

他公司的主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空間探索,點燃人類的激情、無畏和好奇心!」(Space 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s p i r e s p a s s i o n , boldness, and curiosity)

也許,這就是他傳奇人生的最好寫照。

來源:僑報網

- END -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智庫 的精彩文章:

李傑:針對中國?印度海基核力量「有點扯」!
樊綱:中國經濟為什麼40年高增長未出現危機?

TAG:華語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