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途汽車獲「雙生證」 首款純電動超跑年中上市?

前途汽車獲「雙生證」 首款純電動超跑年中上市?

說起「前途汽車」,相信許多網友是「一臉懵懂」的。但如果您這幾年參觀過北京/上海國際車展的話,一定會對這個碩大的「蜻蜓」標識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上周末,在工信部網站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06批)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及已准入企業變更信息情況公示中,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簡稱「前途汽車」)正式進入了「擬發布新增車輛生產企業清單」。

此前,在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的15家車企中,已經獲得工信部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有北汽新能源、雲度汽車、江鈴汽車、知豆汽車、以及長江汽車共5家車企,因此前途汽車成為第6家獲得工信部准入的企業(獲得發改委批複並獲得工信部資質的企業,業內就會稱之獲得了「雙准生證」)。

說句題外話:在2017年5月發改委批複江淮大眾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之後,實際上發改委已經暫停生產資質的發放,並且也沒有重新放開的消息。行業內有傳言稱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會恢複發放電動汽車生產許可,不過即便恢復生產資質的審批,排隊申請的車企已經超過300家,可見其競爭之激烈。

實際上,早在2007年,前途汽車的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城華冠」)就開始參與北汽、薩博、長豐等傳統車企的電動化改造項目,2010年成立電動車事業部,後發展為擁有核心零部件、整車和研發設計三大獨立業務板塊的汽車集團。

2016年10月,「羽翼漸豐」的長城華冠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就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批准,繼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之後,成為第三家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該項目的實施主體是長城華冠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途汽車」)。該公司於2015年2月成立,專註於研發,生產,銷售和運營「前途」品牌系列純電動車。

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當時表示:「今天是長城華冠的新起點,也是前途汽車加入馬拉松比賽的開始。我們會繼續全情投入,堅守專註、執著的信念,為更多用戶打造富有駕趣的純電動車。」

作為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與其它「造車新勢力」相比顯得相對低調一些,其研發多時的K50電動超跑也基本只在各大型展會上「露一小臉」。

根據規劃,前途汽車投產的首款車型為高性能雙座跑車K50,計劃2017年底與消費者見面(顯然已經「跳票」)。該款車型搭載了整車控制管理系統(VCU)、可再充電能量儲存系統(RESS)和應用複合材料的整車輕量化三大核心技術,採用了全鋁合金車身框架以及碳纖維車身覆蓋件。車輛配備雙電機四驅系統,最大功率300千瓦,最大扭矩600牛米,0-100公里加速僅4.6秒,續航里程約300公里(官網數據)。根據規劃,未來前途汽車還將推出系列輕量化並富有駕駛樂趣的純電動車型。

在2017年10月舉行的2017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成果展上,陸群透露了最新規劃:K50車型將於2017年12月開始試生產,預計2018年6月正式批量生產。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前途汽車將展示更多新車型,並公布全系列產品計劃。

《電動大咖》了解到,K50已於2017年12月正式下線,按計劃於本月(3月)進行第二次試生產,5月份第三次試生產(即北京車展之後),並將於6月正式投產(並有望於同期上市)。

從去年年底開始,包括威馬、蔚來在內的多家造車新勢力紛紛加快了產品上市的節奏,而前途K50的推出也可謂適逢其時。

誠如一些報道所言,由於擁有強大的造車技術和成型的生產體系作為支撐,因此業界普遍對前途汽車的「國內首款量產上市的純電動高端跑車」充滿憧憬。但相比起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蔚來EP9純電動超跑(儘管只是限量10輛)來說,前途K50顯然缺乏足夠的前期鋪墊,目前唯一的話題則是「最親民的國產電動跑車」(預售價可能在70萬元左右)——但眾所周知,作為汽車品類中最小眾的跑車而言,價格從來不是購買的第一要素。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蔚來NIO EP9在開售之前做了什麼——蔚來贊助並提供技術支持的TCR車隊參加世界電動車方程式錦標賽(FE),並獲得了第一年的年度車手總冠軍;在紐博格林賽道跑出7分05秒120的成績……

毫無疑問,前途汽車要為K50做的事情還很多,而前途汽車將在今年北京國際車展上發布的其它「平民」車型也同樣引人關注。正如陸群所言,「後面的路還很長,終極比拼還是在市場上。」他表示,在3月22日公示期結束後,工信部將會發正式公告(每月一次),公告後就可以正式申報產品目錄。而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前途汽車將有什麼樣的產品矩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動大咖 的精彩文章:

3.15特輯:購買智能互聯汽車要注意哪些「套路」?

TAG:電動大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