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分,春色正中分

春分,春色正中分

「升分」

徐鉉《春分日》準確而優美地描繪出了春分的物候特點。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使用的之一,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春分「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立春到立夏前後九十天,而春分正好在立春、雨水、驚蟄之後,恰好經過四十五天,是春季的一半,所以春分含有平分春季的意思。民諺雲,「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古人稱春分「日夜分」、「日中」、「仲春之月」。春分當日陽光直射赤道,此後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北移,因此春分也稱「升分」。春分以後,北半球晝趨長夜趨短,南半球反之。所以民諺也云:「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地氣貫通,春雨淅瀝

春分時節暖風拂面、鶯飛草長、楊柳依依,是一年春光景明的好時節。

春分時節「地氣已貫通」,春意融融。北方越冬農作物進入生長階段,禾苗茁壯,「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而南方也正是耕地插秧的好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播種季節,農諺說「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鬆」,各地民眾皆忙於廣興水利,整地除害,精耕細作,施肥灌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湖北鄖西、浙江溫州都有諺語云:「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處處棉花豆麥宜。」不過「春分前後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因此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北方防止凍傷小麥,南方則要做好排澇防漬,並注意春季病蟲害的侵入。此時也是植樹造林,移花接木的最佳時節。

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春分時節雨水尤其重要和珍貴,「春分麥起身,雨水貴如金」、「春雨貴如油」。然而南北差異,無法籠統言之,「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道出了春分時節不同的物候,此時北方地氣尚寒,雨水稀少,北方有諺語「春分地皮干」、「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

祭祀·豎蛋·春菜

在民間,春分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獨立的傳統節日。

周代春分這天還是祭日的日子,《禮記》載:「春分時『祭日於壇』,此俗歷代相傳。」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也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設在東郊。祭日儀式非常隆重,專門有負責祭祀的大臣,有祭玉帛、奏禮樂、獻祭品、行三跪九拜大禮等固定的祭祀儀節。民間百姓也在春分時節全村、全族人聚集在一起,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時節輕手輕腳地將雞蛋豎立是我們現在還會嘗試的。而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以豎雞蛋來慶賀春天的來臨。豎雞蛋要挑選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此時的雞蛋蛋黃下沉,雞蛋的重心低,利於雞蛋的豎立。

農人耕種,文士游春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長期以來應時而動智慧的實踐性表達,春分時節十二辟卦為大壯,卦象二陰四陽,表示陽氣己佔多半,天氣溫暖,十分適宜莊稼生長。「春分」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所要體現的就是這種由內而外,天人合一的生長與轉換。因而與此相關的所有活動都是應時而動的表達。這是一個充滿了生機又富於挑戰,恬淡自由而又忙碌的時節。

在春分迷人的自然環境之中,「人」應時而動的身影更加迷人。宋琬《春日田家》:「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描寫了春分前後普通農家的生活景象,田間辛勤忙碌,卻有一種踏實、恬靜、自由自在的自然樂趣。

春分時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僅在生產、生活上,更深層次地呈現於人們對理想的追求。王勃《仲春郊外》云:「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為我們展現了春分時節郊外的大好風光,也藉由美妙的風景傳達詩人超凡脫俗的旨趣,把崇高、浪漫的理想寄於可愛的時節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牧甄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是春節回家的路

TAG:雲牧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