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種食療方,三款養生葯膳,三杯春分茶,養出一年好健康

一種食療方,三款養生葯膳,三杯春分茶,養出一年好健康

春分:一年最美的時節

春分,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晝夜與寒暑平分。

春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春分,首先是晝夜平分的意思,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有云:「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有平分春天的意思,春季三個月,共九十天,而春分這一天恰好是它的中分點,是春天的一半,所以又稱「春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半。」

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此時春水綠波,春風和煦,陽氣氤氳,春花爛漫,百花爭艷,美不勝收。

風雷送暖,亂分春色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春分「一候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在古人的觀念中,燕子是神鳥,「玄鳥司分」,即由燕子來定春分、秋分,燕子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並認為是燕子帶來了春天的雨水,帶來了風和日麗、春暖花開。

春分二候「雷始發聲」,東漢許慎 《說文》解釋說「雷,陰陽薄動,雷雨生物者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春分三候「始電」,天空電閃雷鳴,春雨不再潤物細無聲,而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雷帶來春雨,「一場春雨一場暖」,春分是「暖」的信號。春分之前,楊柳風雖然已經青綠,但是仍然帶著寒意;到了春分,楊柳風就換成了桃李風,這時的風輕柔怡人。春分後天氣越來越暖,春天進入春風和煦,春雨瀟瀟,春花萬枝,亂分春色到人家的大好時節。

春分春祭,旺運當時

春分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禮制;民間則在春分日掃墓祭祖,稱為「春祭」。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崇拜太陽的民族,中國人喜歡紅色的審美情趣就來自於對太陽神的崇拜。在過去,每到春分這一天,帝王都會率領群臣,迎接並祭祀太陽神。

春分日與太陽崇拜相關的習俗有:

吃太陽糕:春分這天,有的地方有吃太陽糕的民俗,寓意「太陽高」。太陽糕是用米粉做的圓形面糕,頂部裝飾一隻小雞,這隻「小雞」並不是一般的雞,而是「三足烏」。神話傳說中,「日中有三足烏」,太陽中有三足的金鳥,所以太陽又稱「金烏」。「三」為陽數,代表著陽氣上升的春天,處處充滿了勃勃生機,蘊含著人們對太陽的崇拜之情。據說春分吃了太陽糕,能助旺一年的運勢。

燒太陽錢糧:春分日還有「燒太陽錢糧」的民俗。在春分這天,人們將春節期間貼的福字、紅紙等等迎著太陽燒掉,這就是燒「太陽錢糧」。按照民間的說法,燒福得福。春節過後,過年時貼的福字等都要處理,春分燒太陽錢糧便是一種吉祥的處理方式。

春分豎蛋:雞蛋圓圓的,用來象徵太陽。「春分到,蛋兒俏」,「春分豎蛋」在我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年春分日,人們會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春分日是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

最是一年春好處,春分樂趣

「最是一年春好處」,春分時節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日子。

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陰陽平和,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是踏青的好時節。踏青賞春的同時,也可以採挖野菜,而春分日有「吃春菜」的習俗,將採回的春菜與魚片一起做成「滾湯」,稱之為「春湯」。俗話說,「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人們祈求的是家宅平安,身體健康。

春分時節,踏青賞春,也是放風箏的好時候,溫柔的春風裡,人們在空地上肆意奔跑,爭相比誰的風箏放得更高更遠,別有一番樂趣。

春季,百花盛開之際,以花入饌是這個季節的別緻體驗,最具風雅的花饌大概是以花製作各種花蜜、花露、花糖,袁枚《隨園食單》里寫過「董糖」,據說是董小宛定居在江蘇如皋水繪園時創製的,她還創製出了海棠露,據說醇香無比。而《隋唐佳話錄》則記載武則天遊園賞花時下令御廚房烹制「百花糕」賞賜臣下。春分時節,百花競放,大家不如學學古代文人雅士,用「鮮花入菜」。

春分時節,吃出好肝腎

平衡陰陽,護中氣

春分平分了晝夜寒暑,人體也應適時而變。春分之時,飲食調理應以平衡為度,即使體質平和的人,飲食也應寒熱相配、葷素相搭。

飲食有寒、熱、溫、涼、平五性和升、降、浮、沉四態。春分宜適當多吃平性食物,如山藥;少吃偏熱或偏寒的食物;也不只吃升發或下降的食物。比如吃海鮮、豆芽、木耳、空心菜等涼性食物時,佐以蔥、姜、蒜類溫性調料,減輕食材的寒性。吃韭菜、大蒜、姜蔥等助陽類菜肴時,配以蛋、肉、魚類等滋陰之品,剋制食材的升發性。如此上下平和,升降相隨,達到飲食上的陰陽互補。

吃口春菜,調和陰陽

民間素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明代《救荒本草》《農政全書》中皆推崇備至。

「春菜」指恰逢春季吐芽、青嫩茂盛的野菜,如魚腥草、菠菜、芹菜、馬齒莧等。新鮮春菜可降火、疏肝、益脾、清腸、通便,還對人體肝陽的過度升發有調節作用,適合內熱體質之人食用。春分時節,民間常見的葯食同源佳品要屬香椿。

中醫認為,香椿性平、味苦,具有健胃、理氣、止血、化濕的功效。對中焦氣機升降失和所致的食欲不振、食積嘔腐、胃脘脹悶、腹痛腹瀉等癥狀,以及濕久化熱、濕熱傷陰所致的口苦口乾、心煩、情志失調等癥狀,均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 推薦一款食療方:香椿蛋湯 】

香椿芽6至8根,洗凈後用開水焯燙,切粒備用;

取雞蛋2枚,打入碗中攪散備用;

炒鍋燒熱,加入少量菜籽油,放入香椿略炒片刻盛出;

炒鍋復燒熱,加少量菜籽油,倒入蛋液,炒至五分熟時放入香椿一同炒勻,然後倒入適量沸水,大火煮約5分鐘,加入鹽、香菜、蔥調味即可。

此湯能健脾養肝,適用於春分前後養生保健,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群。

養生葯膳,健脾祛濕

春分節氣前後,雨水較多,易生濕,飲食方面同時要注意健脾祛濕,多吃淮山、枸杞、鯽魚、扁豆等,可結合茯苓粥、豬肚白朮湯、淮山扁豆鯉魚湯等葯膳進行調理。

【 推薦幾種養生葯膳 】

1、茯苓粥

【材料】茯苓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個。

【做法】先把粳米加適量水煮沸,後放入紅棗,粥成時再加入茯苓粉攪勻,稍煮即可。

2、豬肚白朮湯

【材料】鮮豬肚半個,白朮30克,檳榔6克,生薑4片。

【做法】豬肚切去肥油,洗凈,放入開水中除腥味,颳去白膜;洗凈白朮、檳榔、生薑,將全部湯料放入湯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湯,文火煮2小時調味飲用。

3、淮山扁豆鯉魚湯

【材料】白扁豆30克,淮山藥40克,乾薑3克(或生薑15克),鯉魚1條(約500克)。

【做法】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凈,加水適量,與前三味葯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適量調味即成。

三杯春分茶,養肝護腎

茶以春為貴,春貴在其時。春分時節,氣候宜人,最適合在閑暇時間喝上一杯茶。今日送大家三杯養生茶,最適合春分時節飲用。春分至,在茶香中養肝護腎,平衡陰陽。

【 推薦三杯養生茶 】

1、杜仲茶

取杜仲葉12克,紅茶3克。將杜仲葉切碎,與紅茶一同放入茶杯,用沸水沖泡10分鐘,放至適宜溫度,即可飲用。

此茶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對於腎肝陽虛引起的腰膝酸痛、尿頻尿急,以及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等,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2、核桃蜜茶

取核桃仁10克,紅茶15克,蜂蜜適量。將前兩味共搗成細末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帶茶湯晾至溫熱後加入蜂蜜適量,即可飲用。

此茶具有溫腎納氣、充旺元陽的功效,可以改善腎肝陽虛、氣血虧虛所致的手腳冰冷、性慾減退、男子無精或少精等症。

3、茴姜苓歸玄胡茶

取小茴香6克,乾薑6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玄胡15克,紅茶5克。將前5味加水約500毫升,煮開15分鐘,取沸湯沖泡紅茶。每日1劑,早晚分2次趁熱飲用。

此茶具有化濕解凝、補陰益陽的功效,對於肝腎陽虛所致的消渴病有很好地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很適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飲用。

本文參考《二十四節氣》與「生命時報」,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漢字是把握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維度
中國戲曲,唱得美,詞更美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