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聯VS銀聯:這兩家競爭對我們有啥影響?

網聯VS銀聯:這兩家競爭對我們有啥影響?

根據網聯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3月2日,網聯清算平台已接入近340家銀行以及近100家支付機構。

網聯,即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台,也被稱為「網路版銀聯」,是在央行指導下,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成立,用以處理由微信、支付寶等三方機構發起的、與銀行交互的支付業務的清算平台,為保持中立性,網聯不直接開展支付業務

網聯VS銀聯:

競爭支付清算市場

去年12月,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的通知》明確規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也就是《通知》禁止了過去第三方支付平台與銀行直聯的模式,需要對接合法的清算平台,此舉被業界稱為「斷直連」

目前,中國網聯與銀聯是最大的兩家清算平台。眼看「斷直連」大限將至,網聯和銀聯也紛紛加快自己的布局,希望在支付清算市場中多切一塊蛋糕。

此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要求支付寶、財付通等4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銀行賬戶網路支付業務,2018年6月30日前全部通過網聯處理。從目前情況看,主要三方支付機構和各家銀行已經基本完成了與網聯的對接。首批接入的財付通和支付寶已經開始了業務切量。根據網聯公布的數據,各家支付機構累計切量筆數超過83億,累計處理交易金額超過2.3萬億,最高單日交易筆數處理規模超過1億筆

網傳銀聯組織培訓現場圖

網聯動作頻頻,銀聯也不甘示弱。媒體報道,今年2月,銀聯戰略部牽頭組織了一場培訓會,培訓內容主要是針對包括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在內的收單機構,介紹了微信支付寶收單業務接入銀聯流程。這份微信支付寶接入銀聯的方案隨後得到銀聯證實。中國銀聯回應稱,2017年以來央行密集出台了支付領域的系列監管政策,中國銀聯作為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堅決擁護和貫徹央行各項監管政策,並積極推動產業相關機構加快市場規範行動,將各項監管政策落實到位。

事實上,銀聯此前已有動作。今年1月底,銀聯宣布新一代銀聯無卡業務轉接清算平台正式向各類成員機構全面開展大規模的各類業務承載服務,也是對監管提出的切 「斷直連」要求的落實。

後續影響:

支付機構大於個人

總體而言,網聯和銀聯的競爭對於支付機構的影響大於個人

受影響最大的恐怕是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巨頭了。按照之前的清算方式,第三方支付巨頭與各家銀行直接連接,合作的銀行越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覆蓋用戶就越多,市場競爭力就越強。這也是支付寶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佔據超過九成市場份額的原因之一。

不過,對於一些中小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 「斷直連」解決了他們接入渠道的問題。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對中國財富網表示,在原先銀行直連模式下,因為議價能力有限,所以直連的成本費用相對更高,通過接入網聯或銀聯清算系統,一點接入即可對接所有接入銀行,中小支付機構不再有逐一對接銀行的壓力,也不再因支持銀行數量有限而受到商戶和用戶的排斥,中小支付機構的費用成本也可能降低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趙卿表示,支付機構接入清算機構後,收單方的支付碼不管是哪家支付機構,都能識別。所以,支付機構的競爭將從商戶布局轉化為個人用戶,即C端的爭奪上。「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話語權,關鍵是消費者更願意用哪家支付機構的支付碼,選擇支付工具的選擇範圍更廣了」 趙卿表示。未來C端客戶的用戶習慣在三方支付的選擇中至關重要,目前看微信支付寶兩家支付機構還是有一定客戶基礎。

同時,理論上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間也可實現聯網互通,即你的支付寶賬戶將可以向微信賬戶轉賬,只不過目前該功能的開放還需第三方支付方打破業務壁壘。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網聯的存在感比較低,從現有使用形式上不受影響。」因為清算環節多了一層,在雙11、春節紅包等支付高峰時期,或許處理速度慢一些。不過就今年春節高峰時段接入網聯的處理速度來看,交易峰值達到每秒7000筆,消費者並未感受到明顯速度差異。

趙卿表示,銀聯主要布局是在線下,但是線上和網聯會有部分重疊,所在在線上清算方面,未來銀聯和網聯將迎來正面的競爭,雙方市場份額取決於交易處理速度、資金清算效率等各方面的服務水平和能力。雖然消費者目前還無法直觀體會「斷直連」的便利,但銀聯和網聯作為服務提供方形成競爭關係,利於支付機構專註於產品創新與客戶服務,客戶使用體驗有望進一步提升。

作者:安震

新媒體編輯:張維嘉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

本文轉自中國財富幫(微信號:cfbond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財富網 的精彩文章:

你不可錯過的20部金融電影
人工智慧將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變化?巴曙松解讀

TAG:中國財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