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色古香的比丘尼道場

古色古香的比丘尼道場

香者

乃天地之正氣也

1600年,一尊在淮河沉寂千年之久的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一場與佛結緣的故事就此展開……

沉香觀音像

觀音像為整塊名貴水沉香木雕刻而成,線條流暢,造型別緻。佛像屈一足,一手倚膝上,作凝思狀,神態自然逼真,具有極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相傳,該沉香觀音佛像為馬來半島赤土國王贈予隋煬帝的禮物。不料在運輸途中遭遇風浪,佛像隨船沉入河底。據清同治《上海縣誌》載:「明萬曆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

飛檐亭閣

沉香觀音像供奉於閣上

每逢法雨 芳馥四溢

故名沉香閣

香火鼎盛,譽滿上海城

沉香閣初為潘允端的家庵,因潘允端為政緣故,沉香閣不僅是百姓祈福消災的場所,也是上海官員為皇家祝壽朝賀之地。

清代,潘氏門第漸衰,祠毀閣朽。後人將沉香閣遷址於上海城隍廟西北處重建,改名慈雲禪寺(民間仍稱沉香閣)。並增建山門石坊、彌勒殿、中建天王殿、大雄寶殿,另建有鶴軒、禪堂及左右廂樓。規模齊整,古樸典雅。故明清史上,沉香閣的香火盛極一時。

應慈長老圓寂五十周年祭沉香閣舉行傳供法會

1943年,近代高僧應慈法師應寺院住持葦乘法師之邀卓錫沉香閣。至此之後,應慈法師弘法演教,潛心講解《華嚴經》,並自律為「四壁有經皆可讀,一年無日不參禪」。因此沉香閣又成為了弘揚華嚴的佛門道場。

墨香四溢,再續香火緣

上世紀80年代,上海沉香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42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古剎重輝,續寫著近400年的歷史韻味。

沉香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上海市佛教協會統籌沉香閣的復建工作。在觀性長老尼的帶領下,先後修復擴建閣樓、大殿、牌坊、天王殿、應慈法師紀念堂等,重現明清時期的古剎風貌。

牌坊

初見沉香閣,很容易在寺院各處發現高僧大德或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站在牌坊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沙孟海書題的「沈香閣」三字,因古字無「沉」,沈、沉相通,故把「沉」寫成「沈」。

天王殿

大雄寶殿

穿過天王殿,即可看到一座古樸莊嚴的大雄寶殿。當年大殿落成之時,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心生歡喜,揮毫潑墨,寫下「大雄寶殿」四個大字

大殿楹聯為「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長老尼所作:

沉淪人盡渡載三千佛子一葉舟中

香水海無邊禮百億法王千花台上

沉香閣

南海飛渡沉香大士寶閣

過了大殿,只見一個懸空亭閣拔地而起,正中四根立柱支撐,三面落地長窗環繞。閣額為趙朴老所書:「南海飛渡沉香大士寶閣」。

登梯而上,陣陣芳香撲面而來,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閣。

慈雲堂

閣的樓下為慈雲堂,裡面裝修精緻、布局典雅,長几、八仙桌、靠椅、園拼桌等全為明式紅木所制,兩扇黃梨木屏風分列左右,與中堂的彩描觀音畫相互映襯。畫的兩邊掛有兩副對聯,分別由趙朴老和真禪法師所撰書。

趙朴老: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風恆可眾心

真禪法師:

無我無人觀自在

非色非空見如來

心香一瓣,慈善滿人間

沉香閣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尼眾寺院,1984年,上海佛學院增設尼眾班。

上海佛學院尼眾班

尼眾班已培養出幾百名優秀尼僧

沉香閣設尼眾校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尼眾班已培養出幾百名優秀尼僧,為佛教事業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沉香閣也成為國內最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

2012年5月13日,上海沉香閣觀性慈善基金會成立。

觀性慈善基金會積極開展社會慈善事業

同年6月2日,定慧法師榮膺沉香閣住持。

升座典禮

至此,沉香閣的弘法利生事業進入新紀元。

定慧法師率眾祈福

沉香閣職工及信眾為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

觀性慈善基金會以「慈悲濟世、植福行善 、奉獻社會」為理念,向廣大信徒倡導「行善不在少、行善不負擔、行善在當下、行善植福報、每天省一元」

多年以來,定慧法師一直積极參与上海市各尼眾道場的建設以及尼眾班的發展。她帶領著沉香閣尼眾,一心奉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濟世精神,努力開展助學助殘、扶困濟貧、賑災救難等社會慈善事業,為上海佛教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身處鬧市,不忘初心

現如今的沉香閣身處鬧市之中,與老城隍廟、豫園相鄰近,每年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佛教徒和遊客來此朝拜、遊覽。但沉香閣自古流傳下來的素雅沒有改變,那沁人心脾的陣陣芬芳亦未散去。

禮佛沉香火,看花細雨天。

在這車水馬龍的城市裡,你與沉香閣只差一個初見。

編輯:果如 責任編輯:王穎

長按讚賞菩薩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薩在線 的精彩文章:

吃素不在於質,在於心

TAG:菩薩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