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妹妹被我養死了,是時代悲劇還是自己背鍋?

妹妹被我養死了,是時代悲劇還是自己背鍋?

雖然我更新很慢,也可以關注一下喲

是的,失蹤人口回歸了,消失了大半年的分享系列也重啟了。

最近劇荒,鷓鴣把許多很喜歡的吉卜力電影翻出來又看了一遍。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千與千尋》,百看不厭,但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部很致郁的《螢火蟲之墓》。

初看這部電影應該是十六七歲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我淚點低,所以從頭哭到尾什麼的根本不奇怪。

那個時候,更多解讀出來的,是戰爭的殘酷和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力感,過了六七年再看一遍,依舊很沉重,依舊如鯁在喉,可影片中的主角清太,卻讓人愛不起來了。

閑話不多說,以下內容嚴重劇透,看過的小夥伴可以在留言區跟我討論交流,沒看過的小夥伴……emmmm你可以看完以後再過來

豆瓣評分8.7,1988年的作品,好於92%的動畫片和93%的戰爭片。

配合音樂食用更佳。

はにゅうの宿

 吉卜力八音盒合輯

日本群星 

00:00/02:53

本片一開始,主角清太就死了,以靈魂視角回溯戰爭中自己與妹妹節子的悲慘命運。所以,影片由始至終被沉重的氛圍籠罩。一片紅色中,時光回到二戰結束前夕,日本常被美軍空襲,城鎮中的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

這裡鷓鴣說一句題外話,豆瓣上有的人覺得戰爭中的日本絲毫不值得同情,看電影哭了的都是不愛國,這種評論極端得讓我感到詫異。愛國不是天天掛在嘴上說的,勿忘國恥是應該的,但這份恥辱應該成為你努力前進變得更加優秀的動力,而不是成為時時刻刻diss另一個國家的借口。如果我們的動畫足夠優秀,自然也能跨越國界去感動別人。

更遑論這是一部反戰體裁的電影。無論勝敗與否,戰爭一開始,所有人就都輸了。

回歸正題。

在又一次空襲來臨之前,媽媽催促清太帶著妹妹節子先走,自己轉身進屋子收拾東西。剛準備離開,空襲就開始了,萬般糾結,清太最終還是背著妹妹先一步走了。

這一走便是悲劇的開始,屋子被擊中起火,媽媽被燒得面目全非。嚴重燒傷和極差的醫療條件,沒過幾日,媽媽就從一個美麗的婦人變成一具爛泥,隨著更多屍體被草草埋葬。

清太不忍將媽媽的狀況告訴妹妹,只能騙她說媽媽生病了,住在醫院裡。暫時聯繫不到爸爸,兄妹二人只能暫時借住在親戚家。

這裡有一個細節,清太剛到阿姨家時,將骨灰盒偷偷藏起來,不敢告訴阿姨媽媽已經死了,住了幾日才敢如實相告。媽媽死了,「暫住」就可能變成「一直住」,對於任何一個戰時的家庭,多了兩口人都是一件大事。

就這樣,兄妹倆在阿姨家住下來。

給爸爸寄的信遲遲沒有答覆,媽媽的遺物被變賣來買米,阿姨也越發的沒有耐心,寄人籬下的感覺並不好受。清太萬般思索,居然想出了一個將自己和妹妹逼入絕境的辦法:搬到防空洞去住。

相依為命的兩兄妹、條件極差的防空洞、戰時的物資匱乏……重壓之下,年幼的妹妹終於因營養不良夭折。沒過多久,孤苦無依、自我放棄的清太也走向了滅亡。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其實兩句話就能說完,但也引發人無限的思考。

戰爭如此殘酷,生命如此渺小,如同被抓進蚊帳里的螢火蟲,等不到天亮就會死亡。

剝開「戰亂中小人物的無力感」這樣的面紗,我們還能看到另一個事實:悲劇的發生,主角自己也難辭其咎。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電影中的幾個細節。

電影里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是清太從阿姨家搬到了防空洞。清太覺得在阿姨家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飽受委屈,索性帶著節子搬到了廢棄的防空洞里。

那他在阿姨家到底如何委屈了?

除了一盒在電影中象徵著美好的糖果,清太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阿姨,包括媽媽的遺物。但阿姨似乎把兄妹倆跟自己的孩子區別對待了。

一鍋連飯帶菜的粥,可以舀出截然不同的食物,勺子輕輕一舀,漂在上面的菜湯,是清太和節子的食物;勺子往下一探,香噴噴的米飯,是阿姨家的大哥哥和姐姐的食物。甚至用媽媽遺物換來的米,清太和節子喝的也是鹹粥,而哥哥姐姐吃的是飯糰。有人覺得這個阿姨很刻薄,其實未必,因為阿姨自己也喝菜湯、吃鹹粥。

在阿姨眼裡,米飯要給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吃,哥哥姐姐都在工作,而清太既沒有去修防空洞,也沒有外出找活干,甚至也不幫忙做家務,只是每日無所事事的陪著妹妹。很多畫面里,清太都是躺在房間里,而阿姨一邊數落他一邊忙進忙出。

阿姨不夠仁慈,可這就是現實啊,現實中沒有極致的善惡,自顧不暇的人,能夠分你三分善意已經很好了。

人的善意是有限的,更何況是戰爭時期。

阿姨是這樣,那個在清太和妹妹剛搬到防空洞里,還能送些蘿蔔給他們,後來卻再也不願施以援手的伯伯也是這樣。

電影中,防空洞不僅是戰時人們躲避災難的場所,也變成了清太心目中的烏托邦,更是他逃避現實的具象體現。

「在這裡誰都不會管我們,空襲來了也不用慌張。」

如果說在阿姨住著只是受些委屈,那麼搬到防空洞無疑是給自己下了一步死棋。

電影中有一幕是清太帶著節子在海邊玩水,畫面難得的明亮,兩人都很輕鬆。可實際上,海邊比清太更小的孩子,都在幫著大人幹活,而海灘一角,一具被草席隨意蓋著的屍體更是直接打破了所有美好。

現實是日本正處於戰亂與動蕩之中,他們沒有家也沒有父母,再也不是無憂無慮、家境優渥的孩子了。

可是清太不夠清醒,他睡在防空洞中,不斷回憶往昔的美好,卻從未對現實的苦難嚴陣以待。

他只是一步一步向前走著,看起來是一個充滿苦情色彩的、很會照顧妹妹的哥哥,骨子裡卻毫無作為。

清太只是被生活推著往前走,腳步凌亂,毫無章法。我們可以說這是生活的錯,卻也不能讓生活背下所有的鍋。

防空洞里條件並不好,細菌滋生,蚊蟲叮咬,加上沒有食物,缺乏營養,清太和節子甚至只能吃青蛙干。夜裡沒有電燈,他們抓來螢火蟲,關在蚊帳里獲得了短暫的光明,可第二天醒來,所有的螢火蟲都死掉了。

節子把螢火蟲都埋了起來,與媽媽被埋葬的畫面重合。此刻,清太和節子都是式微的螢火蟲,被上帝關進了蚊帳。

後來,清太為了獲得食物,開始偷東西,夜裡去偷瓜果蔬菜,空襲時大家都往防空洞跑,他就趁亂去偷衣物,變賣來換錢。節子虛弱的癱在床上,以為哥哥去砍柴的時候,清太正在瘋狂的竊取別人的財產。

電影中清太最醜陋一幕

戰爭殘酷嗎?當然是的。

但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不肯自救,甘願沉淪。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注意到,到了電影的後半段,日本已經投降了,所有的人都在漸漸回到正軌,只有清太和妹妹一步步脫軌,走向不可控的悲劇。帶妹妹去看病的時候,醫生已經沒有了戰時的慌亂,著裝得體,旁邊看病的其他人也都不是生活窘迫的樣子。

對比在海邊的那一幕,他們好像總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清太的爸爸是海軍,家底頗豐,即使母親去世,也有親戚、有遺產,即使在大家都很糟糕的時刻,也比很多人有更好的條件。

更讓我費解的是,媽媽明明在銀行里存了幾千塊錢,清太卻等到節子快死了才想到把錢取出來買吃的給節子補充營養。小夥子,你之前窮到偷東西是在等什麼啊?而且一個虛弱的營養不良的病人,你給她吃西瓜?在街上撿碎冰給她吃?

對不起,這種照顧方式我實在理解無能。

而且清太從未想過找一份事情做,伯伯和阿姨都勸過他,但他不為所動。坐吃山空都比他好,他是守著一座能吃的山不吃,去旁邊挖泥吃,到頭來挖出的坑把自己埋了,順帶連著妹妹一起埋了。

別的不說,真的心疼死節子了!

有一部分人的觀點是,哥哥的無作為是因為要照顧妹妹脫不開身。電影片尾曲部分,出現了很多節子一人在防空洞中的畫面,小小的一個人,做家務,縫補衣服,非常懂事。

從面對媽媽的死訊、應對操蛋的生活上,節子一直都比哥哥堅強。哥哥不見得把妹妹照顧得多好,妹妹卻是哥哥活下去最重要的理由。

清太在這樣的時代里,不僅活得不夠清醒,還對別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媽媽沒死之前,清太和節子是有人保護的。媽媽死了之後,清太希望爸爸來拯救他,希望阿姨能對他呵護備至,希望伯伯可憐他幫助他……

他好像忘記自己也有能力過得好一點了,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是照顧妹妹,和等待父親。後來這兩個希望都破滅了,清太也沒了求生慾望。

不過說到底,清太也只是十四歲的孩子,把你我放到那樣的時代,未必能做的比他好。

最後,分享一句李碧華的話:「在至不堪之際,只有自己,肯自救與不肯自救,才分出了高低。」

無論時代如何,希望你我都是懂得自救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玻璃鑽石 的精彩文章:

TAG:玻璃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