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三國品三國(3)

讀三國品三國(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是一個王者崛起的時代,演繹著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向人們述說著不朽的傳奇;那是一段千古流傳的絕唱,向人們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我們期待桃園三結義的情義,雖不用出生入死,卻想一起去奮鬥美好的將來。人生路上不一定要兵戎相見,需要的是遇到困難的應變能力。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司馬炎統一三國。其實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

讀三國、品三國,在三國里遇見自己,照見智慧,我們在《三國演義》的文字里,讓心靈的風景無限……

謙虛是金

608 王恩澤

我讀了《三國演義》第72回,讀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多疑善變……不過呢,我倒是對文中出現的一個次要人物——楊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楊修是曹操手下的一個小卒,他的人生說起來也挺悲催的。楊修雖然不會打仗,但是腦子夠聰明,這點也是我最佩服的。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園,觀看的時候自鳴得意地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以為這下可以難倒所有人。殊不知楊修冒了出來,機智地說:「門內添『活』字,就是『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大。」於是手下的人改小後,又請曹操來看,曹操一看,正合他意,甚是高興。還有一次,塞北送來一盒酥餅,曹操寫下「一盒酥」三個字,楊修見了,就把酥餅分給眾人吃。操問其故,楊修說:「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豈敢違背丞相之命?」此外,楊修還經常幫助有困難的曹植,令曹植獲得曹操的喜愛。

按理說,這麼聰明的楊修,應該會受到曹操的重用啊!可是,楊修最後非但沒有得到賞識,反而引來曹操的嫉妒之心。這次楊修又以雞肋推出了曹操的退兵之意,曹操轉而勃然大怒,以「慢其軍心」之罪,使喚刀斧手把楊修推出去斬了。機智的楊修最終並沒有換來好的結局,為什麼?我的感受是,楊修雖然機智聰慧,但為人太過張狂,鋒芒畢露。楊修每次都要在曹操面前表現自己,讓曹操看到自己的厲害之處,以為可以受到重用。其實是太相信自己,太驕傲了,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在自信強勢的曹操面前,太過於表現自己,只能招來禍患。曹操以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可以凌駕於眾人之上,偏偏每次楊修都要跑出來碾壓一把,於是曹操就會這樣想:「怎麼他每次都能猜出我的心思?這人竟能跟我一樣聰明!以後會是禍患。」楊修的高調張揚,引來的是曹操的強烈嫉妒和不安,最後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之,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

楊修的行為讓我想起了我們日常的學習。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非常自大,只要他多懂了一種方法,就會在班裡炫之又炫,拖住同學們狂講,要讓人佩服他的了不起。每次說完還會附加一句:「看我厲害吧?」當然這對大家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不懂的人因為虛心接受而學到了更多的方法。而他只會停留於滿足自我,不虛心學習同學們的長處,以為自己最厲害。殊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這樣的結果就是,虛心學習的人變得進步了,而這位同學因為驕傲自大,成績卻落到後面去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人一定要謙虛,不能因為太相信自己而變得張狂、驕傲,不要處處急於在人前表現自己,要學會低調。鋒芒畢露的結果是,一不小心不但成不了英雄,還會遭來一片嫉妒,甚至厭惡和攻擊,反而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謙虛是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虛心低調地接受表揚和批評,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亂世·青山·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

608班 王安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神州大地,可是他們的事迹、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老大,都有無數的兵馬,無限的魅力,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後,終於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雲的戰場,還有在戰場後方,無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前有像呂布、趙雲這樣的猛將,後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世界個個王者,最終的目標無非是當上皇上,他們充滿野心,自以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後卻誰也沒能得逞。做人就不要這樣,野心越大,輸得就越慘。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吃不下的。雖然一開始你可能像劉備一樣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實實的來攀登生活的這個梯子,當爬到梯子頂端時,你會看到自的己腳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麼美麗。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還不夠,除了有心還要有行動。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紹這樣的人,只是充滿了野心,卻不付出努力,一顆心是達到了成功,可是通過實際行動走的路,他還遠沒有走完。

這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有謀略;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哎,千萬別像我這樣,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來了,趙雲來了,董卓來了,他們都來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以史為鑒,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閑話三國中的各種「計」

——讀《三國演義》有感

608班 童璐瑤

古人云: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古往今來,姜子牙、張良、吳用,更有《三國》中的諸葛亮,一把扇輕搖,便搖來了帳外捷報。

憑什麼?憑的自然是那一身的謀略。有勇無謀之人,便如張飛、呂布,只得匹夫之勇而不得英雄之智。

因此,《三國演義》書中,不僅只有刀光劍影,不僅只是硝煙,更有一出出計謀算盡天下事,將輸贏玩弄於鼓掌之間,如此一本精彩的書,歷史怎能少得了它們呢?

先說說自小便在我耳邊響起的三國故事之一,便是這王司徒王允的連環計。顧名思義,便是將計策合併,計中有計策中有策,環環相扣。這一出連環計的第一計名喚「美人計」,與我們也算是老相識了。有句老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呂布與董卓兩個披著英雄皮囊的好色之徒。他們正如披著羊皮的狼一樣,貂蟬蓮步微搖,回眸一笑,一曲艷舞俏麗如同仙女下凡,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美人計便得逞了,效果顯著立竿見影,不比九尾狐的迷魂術差。這對「父子」迫不及待地扯下羊皮想吃肥羊,豈知這隻「肥羊」乃是一隻有計劃有目的有資本且冰雪聰明的「肥羊」,早將獵槍架好了。美人計得逞,再接著,便是「離間計」。倘若兩匹狼一起撲過來,開一槍只打死一匹,還未裝下一槍彈藥,便自被吃了,因此,須先要「它們」自相殘殺,只剩一匹才好,而要兩匹狼自相殘殺,便是離間關係。這「肥羊」既是位美人,要辦到此事也不難,今日向董卓訴苦表示衷心耿耿:「此生貂蟬除了跟著您,便再無他求,您不能聽信李儒的話啊,難道,難道貂蟬在您眼中真是禍國妖女嗎……」明日尋了呂布又哭著求他救救自己:「那董卓破壞我二人姻緣,將軍以前明明許諾要娶我,如今難道不算數了嗎……」一來二去,一日叫那董卓撞見呂布「調戲」愛妾,貂蟬又哭得梨花帶雨,兩人便起了矛盾,父子情意到了九霄雲外,也不用貂蟬煞費苦心地左拉右扯了。到此,這兩門計策算是用完了,看樣子也該成了。經了這美人計,離間計,兩匹狼互相撕咬起來,且這是兩匹互為義父、義子的狼,最後到底是這年輕些的狼終於打贏了,卻再尋不見這肥羊了。貂蟬從此去了何處,無人清楚,然坦誠而言,這「連環計」中的二計,巧妙高明,令後人膜拜至今。

按時間算,好不容易董卓下場,帷幕後面折騰來折騰去,再拉開,便站著堆了一臉笑的曹操。眼看曹操越來越強大,東吳一瞅急了,同西蜀地帶劉備那一幫人商量商量,又思量出一番連環計,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怕是其中的苦肉計。眾多的三國歇後語中就有那麼一句:周瑜打黃蓋 ——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為了下一步計劃順利,東吳安排黃蓋假裝投降,而曹操的智商可一點兒也不低,因此,諸位將帥決定找幾個「打手」來拿黃蓋「練練手」,至於原因,當場隨便造一個出來便是。事後把黃蓋挨打的消息放出去,好讓天下人都信了此事,為詐降做鋪墊。唉,反目是假投降是假,這板子可是實實在在落下來了,往死里打,看書的我都心疼啊!可見這苦肉計也是演得十分到位,僅差假戲真做了,委實可惜了當時沒有奧斯卡小金人吶。黃蓋被打得遍體鱗傷,青一塊紫一塊,顫巍巍寫了詐降書。都打丟半條命了,就是真反叛也早就不是歷史上第一個了。但不管怎麼說,苦肉計非常成功,令曹操取消了疑心,赤壁一戰一敗塗地。

出上述苦肉計者,乃周郎,令周郎自嘆不如者,乃卧龍先生諸葛亮也。諸葛亮的計策,光是我們這麼一雙手的手指頭肯定是掰不過來的,就是脫了鞋襪,腳趾頭也不一定夠數,但其中尤其彰顯他淡定的,就是「空城計」啦。當初司馬懿好不容易見諸葛亮失利,興奮地領了15萬大軍氣勢洶洶來攻西城。浩浩蕩蕩的大軍老遠就煙塵滾滾,氣勢如虹,城內之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丞相!敵軍15萬吶,您別擦您的琴啦!想想法子呀!」「丞相,琴可沒有性命乃至大局重要哇!」見諸葛亮搬出它的琴拂一拂灰,僅剩的幾位文官紛紛嚷嚷起來。哪料諸葛亮露出他蒙娜麗莎版的迷人微笑,安排士兵扮作「清潔工」掃地,又開起了個人演奏會。司馬懿見了悠蕩盪的掃地人員,又聽見諸葛亮的琴聲,心想:城內必有伏兵,此時不閃更待何時!連忙撤退,完美地與這座無兵的空城擦肩而過。唉,空城計空城計,果真叫人來時行色匆匆,去也兩手空空。

這個《三國》險象環生,但其中的智慧卻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連環計、美人計、離間計、苦肉計、空城計……當然,古往今來,調虎離山計有之,圍魏救趙者有之,借刀殺人者有之,金蟬脫殼者亦有之。

不能以貌取人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讀後感

608班 崔何一

話說那周瑜病逝,諸葛亮前去弔唁。偶遇龐統,得知他被孫權拋棄,就帶回了大本營。想不到孫權和劉備一樣以貌取人,也嫌他醜惡,讓他去做了縣令。但龐統卻終日飲酒作樂,不做正事。劉備就派遣張飛前去查看,果然見龐統衣冠不整,大醉而出,都取來判決。結果見龐統井井有條,發落等處理事情沒有一絲差錯。眾將士都跪拜在地,向龐統道歉,最終將他重用,變成了自己統一天下的一把利劍。

這一回不僅表現了劉備,孫權有以貌取人的不良習慣,更體現了龐統的機智過人。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人最重要的是內涵,而不是外表。一個人外表醜惡,但心靈卻是美好的,這不也可以接受嗎?所以,我們交朋友也好,找合作人也好,都不能讓「以貌取人」成了我們的絆腳石,不然會與許多對自己成長有益的人失之交臂。

再說諸葛亮「假戲真做」,本是想去裝個樣子吊個唁的,卻沒想到自己因為這世上已沒有了對手而感到悲哀。這可能就是對手間的一種友誼吧!然後講龐統,能文能武,很忠誠,心甘情願為劉備效力。最後講孫權,我希望你能知道,你錯失了一塊寶石!醒醒吧!《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讀後感觸多多,零七碎八地絮叨幾句,權當自言自語吧。

論關羽之短長

608班 沈王胤

義薄雲天,向來是用來形容某人情誼深厚。而在我看來,在三國中,能「扛此大旗」的,只有關羽關雲長。

不僅武藝高強,英勇無比,過五關斬六將,他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重義氣。

三國中,也多次描寫過——當初桃園三結義,三人意趣相投,拜為結拜兄弟。這在古代也是十分難得的,而我當初以為,這不過又是擺個架子而已。但後來,關羽一直跟隨劉備鞍前馬後,沒有半句怨言。他真是忠貞不二,知恩圖報。

而在與大哥劉備失散的時候,他也沒有自保,而是帶著劉備的兩個妻子,毅然去找劉備。路途中,他一次次保護劉備妻子,驍勇善戰,這一事迹也被後人傳為美談,經過後來的美術加工後,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個英勇的關羽形象!

53回中,關羽帶領五百士兵殺向長沙,長沙太守派黃忠出戰,第一戰,關羽放了黃忠一次。第二戰,關羽有了前車之鑒,以為他不會射箭,所以勇猛衝鋒,黃忠連忙射中關羽頭盔,關羽這才知道黃忠的本領。這裡關羽都沒有想到黃忠不放箭是因為報恩,從骨子裡就透出對一個大丈夫的尊敬!

小說中也多次出現描寫關羽的情節,他「身長九尺三寸,髯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也是為了體現他英武、豪邁之情。

但關羽太剛愎自用,早在被封為五虎上將之時,他就和黃忠有意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還好黃忠沉著泠靜,才避免衝突。後來他又因為這個缺點,失去了荊州,還丟掉了性命。

我在書中,看到了關羽的好,當然也看到了他的缺點,以關於為鑒,時刻提醒自己,不犯錯。關羽起初是一位義薄雲天的豪傑,英勇善戰的英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由一個普通的馬弓手已經成長為勇冠三軍,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將」之首。所以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迅速地膨脹,變得剛愎自用。然後,他離自己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GIF

讀書,生活的智慧;

寫作,心靈的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語書心 的精彩文章:

讀三國品三國(2)

TAG:書語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