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的奉軍裝備精良兵力佔優,為何卻慘敗給蘇聯?

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的奉軍裝備精良兵力佔優,為何卻慘敗給蘇聯?

原標題:中東路事件,張學良的奉軍裝備精良兵力佔優,為何卻慘敗給蘇聯?


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是少帥張學良做出的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剛剛通過東北易幟在全國大出風頭的少帥本想通過收回中東路一展男兒抱負,然而,東北軍的慘敗卻給少帥被潑了一桶冷水,也令全中國都大跌眼鏡。或許很多人不看好東北軍能夠打贏蘇聯,但卻沒人想到會輸的這麼慘,這背後又有哪些隱情呢?


實際上,在中蘇開戰之前,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本人,都是持樂觀態度的。中國上一次對蘇俄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還是在一戰末期,北洋政府以協約國的身份進軍海參崴,干涉蘇俄內戰。雖然不過是走過場,但畢竟還是進入蘇俄本土作戰啊!後來,孫中山先生力主聯合蘇聯,國民黨也與蘇聯有了比較密切的交往,不但獲得了不少軍備資助,蔣介石也曾前往蘇聯考察。因此,國民黨內部對蘇聯是有著一個主觀認識的,認為中國與蘇聯實力差距不大。


對於張學良的東北軍,蔣介石也是充滿信心。的確,從賬面實力來看,當時的東北軍甚至不弱於蔣介石的中央軍。東北軍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編製齊備的軍隊,又擁有強大的軍備生產能力。以奉天兵工廠為首的一批軍工企業,能夠仿製國際主流的軍事裝備,甚至當日本佔領瀋陽後,都驚嘆東北軍的生產能力。東北軍的海軍擁有3300人,佔全國的61%;空軍則擁有400架飛機,甚至比抗戰初期全中國的飛機總量都大。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如此強大的東北軍在蘇聯軍隊面前卻不堪一擊。「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傷亡近3000人,被俘7000人,而蘇聯傷亡則不足1000人,東北邊境的滿洲里等城市也遭到了戰火的侵襲,很多地方成為一片廢墟,宅心仁厚的張學良看到這悲慘的場景、慘痛的現實,只能無奈的與蘇聯簽訂了《伯力協定》。


東北軍為何會敗得如此凄慘?


首先是硬實力差距。東北軍賬面實力雖然很強,但水分卻很大。東北軍大多出身草莽,像郭松齡這種出身軍校的人才並不多,雖然張作霖創立了東北陸軍講武堂,但有素養的高級軍事人員依然極度缺乏。於是,東北軍訓練、指揮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其實,這一問題在北洋時代就已經很明顯了。在傳統的軍閥當中,東北軍也是主力部隊比重小,雜牌部隊多的典型,聲勢浩大,但打起來卻不咋地。


另一方面,當時的蘇聯正處於透支農業,榨取農民急速工業化的時期,可以說軍工實力日新月異。1929年,蘇聯正處於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重工業和軍工業的生產能力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與當年一戰之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此時的蘇聯雖然比不過西方,但完爆東北軍還是沒問題的。


其次,這時的東北軍極度缺乏能夠統馭三軍的優秀指揮官。新一代的將領們還需歷練,而隨張作霖打天下的那批肱骨之臣也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曾經的奉軍五虎將,郭松齡姜登選兩人被殺,韓麟春重病隱退,李景林修仙問道去了,就剩個最不靠譜的張宗昌。


而東北軍的內鬥卻一直沒停。老張處死了叛變的郭松齡,而小張一上台就誘殺了東北軍的另一位重臣楊宇霆。這讓東北軍內部的很多人也都心生疑竇,甚至出現了暗地裡反對張學良的情緒。如此一來,東北軍的戰鬥力便又打了折扣。


至於那個張宗昌,他引以為傲的白俄軍,遇到了蘇聯人,就被打回了原形,畢竟蘇聯人最擅長的就是打內戰。而指著一生只靠郭松齡輔佐打過一次勝仗的張學良統籌全局,顯然也是不靠譜的。



最後,蔣委員長的大忽悠本色也著實坑了張少帥。當時張學良下定決心跟蘇聯翻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老蔣許諾給錢、給槍、給炮,全方位支持。但結果呢?張學良在打蘇聯,老蔣也沒閑著,正和西北軍打的不亦樂乎,不但不給張學良支持了,還合計著想讓張學良出兵幫著一起打內戰呢。這不但寒了張學良的心,也讓東北軍孤立無援,慘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張學良挑起「中東路事件」本是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之舉,但在很多方面都欠缺考慮,國內環境不利於東北軍,硬實力又處於下風。結果,這就造成東北軍空有精良裝備,卻難以保衛國土、守衛家園,實在是令人遺憾啊!


歡迎關注「孫博士侃歷史」,官方公眾號「fisher101990」,一同領略真實的歷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平庸的勃列日涅夫為何能夠戰勝天才謝列平?斯大林愛女竟是關鍵!
戈爾巴喬夫提出「不留歷史空白點」,這三國卻說「我們要退出聯盟」!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