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的英國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的英國 二

1928~1934年間美國農業產物價格的下降幅度農業危機是另一個導致經濟大蕭條的遠因。自農業機械化以來,農業生產量比戰前大幅上升,然卻造成20年代出現糧食過剩的危機,其中加拿大和烏克蘭的小麥豐收令糧食價格急速下降,在世界市場上,小麥批發價格竟暴跌70%。資本家為了維護利潤,開始把小麥和玉米當作燃料,甚至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其變成「銀河」。農業國家處理不了過剩糧食,除了 燒毀,另一辦法即向其他國家開刀。以加美為首的國家大量向歐洲國家傾銷農產品,拖累到歐洲農產品市場亦發生震動;作為對此的反應,各國先後實行經濟保護政策,對農產品施予關稅。然這樣的後果是導致農產品市場崩潰,世界貿易額激減,最終數之不盡的農民因而失業,進一步激發經濟危機。 這樣的農業危機造成世界糧食和衍生商品供求失衡,數以千萬計的農產工作者放棄他們的職位,轉而走向投機市場,令股票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膨脹,進一步為世界經濟增設了一個計時炸彈。

華爾街黑色星期四

然後華爾街的股市暴跌,就是扣動這場大災難的板機了。美國股市從1928年初至1929年9月翻了一翻,不過股市的繁榮是建立在信貸資金基礎上的,許多富裕的投資者﹑投機者和普通人購買股票時,都只付了全部實價的一小部分,其餘是股票經記人借的。這種付保證金的購買方式是非常危險的,當股價開始下跌時,這些購買者要麼提供更多的資金,要麼就出賣手中的股份償還給經紀人。然後在1929年10月24日(星期4),華爾制證卷交易所股價暴跌,是為「黑色星期四」,股價暴跌讓泡沫經濟浮上檯面,其暴跌速度快得連電子顯示板也追不上實際的下降速度。這樣,成千上萬的人開始恐慌性拋售,變成一場金融恐慌,無數投資者和投機者在幾天或幾星期內便傾家蕩產;到10月29日,美國經濟已經完全崩潰。

隨之而來的惡果變得更大範圍而且更恐怖。美國的金融恐慌觸法了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那些依仗賴美國資本的歐洲國家首當其衝 - 包括英國。由於銀行家擔心借貸無法收回,開始在歐洲調回所有資產,並催收歐洲的債務,而在歐洲僅存的黃金儲備亦開始迅速流向美國。驚惶失措的人民開始湧向銀行擠提,這最終導致歐洲最大銀行之一,奧地利銀行在1931年宣布倒閉;然奧地利銀行掌有大量歐洲財金命脈,財金危機一發不可收拾,引發大規模金融混亂。美國銀行家收回私人貸款使世界性價格崩潰,全世界商人賤賣了他們的產品,惋亂地想要奪取現金,結果埋葬了貨幣信貸制度。

1929-193年間德國國庫的黃金儲備減少了4/5,英國的黃金亦大量外流,1931年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拒絕將貨幣兌換為黃金,並削減其貨幣價值,希望使貨物更便宜,加快在世界場上的傾銷速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引來骨牌性的經濟保護政策,各國開始拒絕進口外國商品來保護本土,如美國在1930年5月通過對890種商品提高徵稅,結果變成關稅戰,引起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報復性措施。到1931年底,有25個國家採取報復措施,1932年4月更增至76個國家以上,英國更對某些商品增收100%關稅,這樣就更加堵塞了日後的貿易,令各國出口額受限制,數以百萬計的人因而受拖累失業。

英國失業者街頭求職

但是當30年代西歐各國都在經濟大蕭條的泥濘中掙扎著爬起來時,已經順利完成建立極權主義的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卻在高速而成熟地成長。在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的領導下,義大利已慢慢不存在失業工人,並且躋身成對歐洲南部有重大影響力的強國。德國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復原,在希特勒奪得政權後的德國推出了一系列的機建措施,徹底地解決了失業問題,並令德國工業的流水線重新運轉 - 當中不少是涉及到被禁止的軍工業。到30年代中期時,那個在10年前尚受著協約國蹂躪的國度,已變成歐洲大陸上非常觸目的一個大國。那些納粹旗幟全城飄揚,青年軍齊地步操,軍隊成熟整齊的新聞片段,經已開始射進英國人的眼裡,對英國政壇帶來了無可避免的不安。

華爾街股市崩塌之日,數以千計的人涌去銀行擠提,力求救回自己的資產;圖片為股災爆發後一家美國銀行門外的情境,這銀行最終於1931年倒閉。

英國是知道她的帝國正受著威脅的。在遠東地區,英日矛盾日加激烈。在一戰期間,日本早已假以參戰為名大力擴充自己在華勢力,到大戰結束時,日本對華出口已居各國之首,而英國則落後於美國,屈居第三。正當英國在歐洲的對手德國一敗塗地之時,英國昔日的盟友日本卻企圖把英國的影響力趕出遠東,英國再次面臨如何保住遠東帝國和在華權益的問題。1907年,日本提出「八八艦隊計劃」,要求日本海軍保持對美國海軍70%的比例;作為第一海上強國,英國感到自己地位受到嚴厲挑戰。英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參與對日本的海軍競賽,然而戰後英國經濟不堪入目,與實力雄厚而毫髮無損的美日兩國難以匹敵,即使英國多想角逐遠東海權,也不得不如.喬治所言那樣:「海軍競賽將會使英國崩潰。」

英國無畏號戰列艦

面對遠東的威脅,英國選擇借美日矛盾,依附美國創造的「華盛頓會議體制」來獲得雙羸局面。美國同樣是一個為日本的坐大而感到強烈不安的國家,並對日本壟斷對華貿易感到擔憂,故在英國的鼎力支持下,美國把英﹑日﹑中﹑法﹑意和其他在遠東有利害關係的國家拉到談判桌上,訂下>﹑>和>。條文中英國同意英﹑美﹑日主力艦比例定於5:5:3,以此保持與美國的關係,同時保住自己在遠東優越於日本的軍力。英國甚至妄想提出一個由美﹑英﹑日三國諦結的一個涉及亞太地區的防禦性軍事協定,但卻被美國一口拒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旦求借美國的手來為它仲裁,並依附美國來共同監察日本;這樣英國就能從日益煩惱的遠東問題上稍稍抽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施侃論 的精彩文章:

「男交蔣百里,女交林微因,不負此生」民國三傑之蔣百里

TAG:老施侃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