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家的「瘋狂想法」背後也有理性與邏輯!

藝術家的「瘋狂想法」背後也有理性與邏輯!

本期主講老師

作為一個學純藝的學生,時常會碰到一些想法獨特的大師。乍看之下他們的作品腦洞都開得很大,雖然概念詭異但是手法成熟。這些作品的靈感並不是無中生有,而都是建立在大量知識儲備、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事物極其敏銳的直覺和邏輯思考提問分析的基礎之上。

藝術表達是藝術家的吶喊,是藝術家對身處環境的解讀、反饋和情感表達。在任何的歷史時代和社會環境中都會孕育出那個時代所特有的作品。在政治高壓的環境下經常會產生激進叛逆的「畢加索」,而在物質豐富的安逸生活下則會產生奢華文雅的「克林姆特」。那麼對於學生而言,該如何通過藝術進行合理的表達呢?

Pablo Picasso - Guernica 1937

Gustav Klimt - The Kiss 1907–08

1.要有大量的而且是好的知識儲備

純藝術的創作過程經常會讓人產生錯覺,認為藝術家的開放性思想都是沒有邏輯連貫性的。但真正好的藝術都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是天才的嚴謹聯想。每件作品的出發點都來自於日常積累的感知,而在創作過程中則要進一步完善這些感知。所以說,藝術創作需要研究,也需要用上信息搜索工具。

藝術的靈感來源於生活、經歷、思考,它們並不是臨時湊成的。日常生活中平平無奇的事物所產生的震撼往往可以帶入作品中。Dali的「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其創作靈感來源並不是同時代的相對論,而是畫家對夢境概念的研究和理解以及一塊在太陽下融化的卡芒貝爾乳酪。

Dali -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1931

有了相對有趣的出發點,創作過程中也要深入理解自己的出發點來完善作品,這樣才能保證作品不會通俗膚淺。建議大家在創作過程中要反覆參考相關文章,了解多個觀點的評論再去建立個人思想。

2.對美術史的了解

在英美藝術院校,教授往往會要求學生為自己在現代藝術潮流中定位,指出學生受到哪些作品的影響,在哪方面上傳承了不同大師的精神以及有哪些突破。藝術不是在一個空洞中形成的,要是不理解過去的嘗試,新作便會重複過去的概念,缺乏意義。藝術家的突發奇想都是建立在對藝術歷史的狂熱之上的。

讀藝術史應該借鑒多元文化的分析,而不是接受科班教育的拘束。《藝術的故事》是一本經典的藝術史入門介紹,大家從中可以接觸到西方學術界對「世界藝術史」的見解。作者對歐洲藝術的分析固然全面,但他對東方藝術的討論則提供了重新審視成見的起點。

[英] 貢布里希,1950

3.除了了解藝術,還需要其他知識

在美國留學期間給我留下最深影響的是一門藝術史課。課上讀物沒有一篇藝術論文,而是介紹了不同時代的代表性社會現象,然後教授要求學生自己安排時間看相關的展覽。其中一次介紹了90年代黑人人權運動的啟發與發展,並通過保護、回歸非洲傳統還有社會共鳴來解讀Nice Cave的「Soundsuits」系列。

Nick Cave – Soundsuits,1992-2016

藝術家的關注點是不限於藝術界的,因為藝術能且應該包括解釋人類的經歷。就像音樂家的歌曲、作家的文字、劇作家的腳本、視覺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們與社會溝通的方式。空虛沒想法的作品會顯得枯燥乏味,缺乏存在的意義。但天馬行空的作品則出自於廣泛的經歷和閱讀,再用藝術的語言把概念聯繫起來,並給予標點符號。

4.學會借鑒大師作品的長處

我們從很多藝術家的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大師的影子,這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在藝術創作中,查考和借鑒大師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羅丹的學生布德爾,他跟隨老師15年,給羅丹做助手,他從老師的作品中學習技術和藝術的精神。

隨著創作風格的成熟,布德爾開始反對羅丹的自然主義理念,並在創作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拉弓的赫拉克勒斯》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表現出現代人的精神與力量。

安托萬·布德爾 《拉弓的赫拉克勒斯》

從杜尚把小便池放倒博物館,到安迪沃霍爾的醬罐頭成為藝術,藝術的門檻看似越來越低了,但其實低的是技術,而相應帶來更多的則是藝術的可能性。隨著技術的完善,藝術更注重概念上的突破。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回歸。藝術的本質在於用通過感知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引導人們做出理性的思考。而藝術的「腦洞大開」需要有邏輯的推論作為基礎。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分享

-END-

上午10:00,每天一堂軟體技法課

關注SODO,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SODO,做設計的行動派

公益傳播 | 設計課程 | 職場提升技巧

SODO全體成員的夢想是通過設計課程的公益性傳播,提升當代設計審美的底線,改變高端設計教育的培訓費高昂的現狀,通過互聯網的平台,讓更多有才華、有抱負,渴望教育機會平等的莘莘學子,獲得學習和追求卓越的機會,讓分布不勻的教育資源獲得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DO 的精彩文章:

「IKEA」還是「NITORI」?室內設計如何將二者合而為一
日本文化下的基礎設計學科究竟在學什麼?

TAG:SO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