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磁炮為何一枝獨秀?關鍵問題美國尚未解決 上艦條件都沒有
電磁炮是美國近些年來大肆炒作的號稱「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新概念武器」,美國海軍最新一代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計劃裝備這種威力巨大的超級大炮,然而時至今日DDG1000都已經開始服役了,其空空蕩蕩的前甲板上卻遲遲不見電磁炮的蹤跡。美國的電磁炮項目顯然遇到了不少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導致距離投入實際應用遙遙無期,甚至連上艦實驗的條件都尚不具備。
美國DDG1000驅逐艦使用電磁炮的場景依然停留在PPT階段
電磁炮的原理是通過電磁軌道或者電磁線圈對炮彈進行加速,從而獲得超過普通火炮十倍甚至數十倍的初速度和有效射程,毀傷威力極其驚人。但是電磁炮要想具備實戰價值,光有逆天的初速度和有效射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能夠快速持久地連續發射,以便形成足夠的火力強度和密度,這就需要研製出與之配套的超大功率的供電裝置以及儲能裝置才能滿足這個要求。
美國電磁炮面臨連續發射次數嚴重不達標的問題
美國的電磁炮始終無法突破瓶頸,除了發射精度、炮管壽命存在缺陷以外,連續發射速度偏低也是一個重要的短板。按照美國軍方的評估,電磁炮每分鐘射擊次數不能低於10次,然而目前僅能達到每分鐘射擊次數4.8次,尚不及計劃指標的一半,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有效解決,美國不得不將電磁炮的進度時間表一推再推。就在美國人裹足不前的時候,中國人卻不聲不響地後來居上了。
中國率先實現了電磁炮上艦實驗
2018年1月,中國在坦克登陸艦上進行上艦測試的電磁炮對外曝光引起國內外媒體的轟動,這標誌著中國電磁炮的研製進度已經超過美國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官方又爆出一個猛料,馬偉明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再次攻克世界性難題,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髮型電源,解決了限制電磁炮連續發射速度的重大技術障礙。
80後女博士帶隊攻克了電磁炮連髮型電源的世界難關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該課題的負責人竟然是一名年輕的80後女博士——張曉,馬院士手下果然是人才濟濟強手輩出啊。電磁炮的電源系統非常複雜,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儲存並釋放超大功率的電能,這樣的電源技術是一門全新的學科,特別是在工程化應用領域,不僅國內處於空白狀態,就連美國也沒有解決方案。張曉的研發團隊從零起步,針對該電源非周期循環暫態的工作特點,提出了首創性的「循環浪涌」設計思路。
我國的連髮型電源採用世界首創的「循環浪涌」設計,可以廣泛應用於多個重點戰略領域
經過數百次失敗和五萬多次試驗,攻克數十項瓶頸技術,成功研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髮型電源,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實現了批量生產,軍事經濟價值不可估量。有了先進可靠的電源保障,我國電磁炮的首次艦上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向著實戰化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更加重要的是該型電源的應用領域遠遠不只是電磁炮那樣簡單,包括電磁彈射系統、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等都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就像一個內力深厚的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十八般武藝都可以融會貫通得心應手,為我軍作戰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殲20為何在對抗中威力那麼強?是時候揭開部分真相了
※中國寬體客機曝光:媲美空客A350 不如波音787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