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馬爾·法斯特:當然,我個人認為談話總是能解決問題的

奧馬爾·法斯特:當然,我個人認為談話總是能解決問題的

GIF

偷拍:奧馬爾·法斯特與蔡影茜的「對話」

(希望發完了小編我明天還能看到日出)

本活動將由藝術家奧馬爾·法斯特的講座(60分鐘),和他與時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蔡影茜的對談(30分鐘)組成。法斯特擅長以扣人心弦的影像語言和展覽置景,探討活動影像範疇內有關虛構和紀實的界限問題。他不遺餘力地拆解真相和身份的構建過程,記錄和調查其微妙的、模稜兩可的和充滿爭議的一面。法斯特以圖像的重演和重組,反思個人記憶和經驗如何演變為審美和政治體制。他最近拍攝的3D和VR影像,都試圖將媒介的演進與「講故事」這一古老傳統結合起來,以介入由技術進步和互聯網所主導的現實調停。

除了介紹他將在時代美術館個展(請點擊此處查看詳情)中展出的幾件代表作與其過往的重要作品,法斯特還將討論他針對時代美術館及其周邊社區寫作的劇本,以及在廣州本地拍攝完成的VR短片《看不見的手》。通過與展覽策展人以及本次影片的製片蔡影茜的對談,分享藝術家電影製作背後,從靈感到構思,從語言和文化障礙,再到克服各種技術挑戰等方面的精彩內容。

奧馬爾·法斯特(Omer Fast)——

當然,我個人認為

談話總是能解決問題的

時間

2018年3月23日(五)19:30-21:30

地點

方所廣州店(廣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

主講人

奧馬爾·法斯特(Omer Fast)

主持及對談

蔡影茜(Nikita Yingqian Cai)

主辦機構:方所、廣東時代美術館

特別鳴謝:時代中國

講座免費參與,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講座開始之前,先為大家奉上奧馬爾·法斯特與蔡影茜的郵件對話節選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在我等待你的回信的時候,那些知道我們在準備你個展的朋友和同事就開始給我轉發有關你展覽(注1)在紐約受到「唐人街藝術隊」抗議的信息和截圖。科恩畫廊的工作人員伊馮娜也在微信上正式發布了你的回應。這就是我們今天世界的運作方式嗎?爭議可以帶來知名度,社交媒體則讓這一切迅速曝光。

正如你在柏林馬丁格羅皮烏斯美術館的展覽標題一樣:「談話並不總是能解決問題」(我特別喜歡這個標題),那什麼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注1:「奧古斯特」,2017.09.16-2017,10.29,紐約科恩畫廊。展覽以中心作品《奧古斯特》命名。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我在柏林馬丁格羅皮烏斯美術館(注2)的展覽標題「說話並不總是能解決問題的」是直接從 《春天》的對白里引用過來的,《春天》(注3)也是當時展覽展出的七件作品之一。《春天》里有一個家庭晚餐的場景,中年父親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控制處於青春期的兒子。他對兒子的挑戰措手不及,放出了這句狠話。

當然,我個人認為談話總是能解決問題的。藝術作品的神聖意義在於它可以拓展我們對無法用言語表達之事的理解。如果只能被 140個字概括,藝術的批判功能就會喪失,事物的微妙和曖昧之處將完全被「喜歡」或「不喜歡」的獨裁主義所淹沒,而如今這一切正成為暴政和教條。

注2:「談話並不總是能解決問題的」,2016.11.18-2017.3.12,馬丁- 格羅皮烏斯美術館,柏林。展覽以《春天》(44分鐘,五屏高清影像投影裝置,循環播放,2016)中的一句台詞命名。

注3:《春天》探尋了渴望、缺失和痊癒等主題,以多屏投影呈現。作為《延續》的姊妹篇,《春天》仍然圍繞那對僱用年輕男子扮演兒子的中年德國夫婦展開,打破了《延續》中封閉的敘事和結構,深化了人物角色,他們更脆弱,也更有人情味。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你在 STUK 藝術中心(注4)的對談里和勞拉·赫爾曼說:「我的故事都不是線性的,我的挑戰是以場面調度的方式引導人們穿越這七個空間,讓他們不至於悶死。」確實,現在大家在電影院里都受不了任何沉悶,漫威的系列製作已經將所有人的注意力縮短到了5分鐘,你覺得自己有受到威脅嗎?還是覺得作為藝術家,應該積極回應這種挑戰?

注4:「闌尾」,2017.10.11-2017.12.13,魯汶。奧馬爾·法斯特在比利時的首次個展。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最好的展覽都像是陷阱,你進入了以後會忘記如何離開,有時甚至無法離開。不過,當人們上鉤了以後,我又會試圖用一些所謂布萊希特式的手法,來打斷沉浸的體驗。這樣做的意圖是將對圖像或故事的認同,轉向對感知、語言、身份和權力等更為基本的問題的發問。

2017年12月7日 星期二

你將在廣州期間的參觀和交談銘記於心,我甚至能想像劇本中涉及的那些我們熟悉的場景,包括城中村、時代玫瑰園、 美術館辦公室和咖啡店。但是當我試圖從你講述的故事中抽身而出時,卻陷入了困境。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傳統的電影取景講究畫中與畫外事物的關係,並藉此發展出窺探和操縱的權力。在虛擬現實技術中,我們的挑戰是尋求凝聚觀眾注意力的另一種動力,防止其完全漂移或者失去對敘事主線的把握。……我們畢竟也以同樣的方式應對這個世界:我們一直往前看,只有當意外發生或者處於體驗需要才會轉過身來。

在這個故事的潛台詞下,我認為媒介帶來的問題或挑戰是相當合理的。例如,以上帝或者主導視角,對陣在一個混亂多元的領域內更為分化的視角。

嘉賓介紹

奧馬爾·法斯特

1972年生於耶路撒冷,早年生活於以色列和紐約,現居住並工作於德國柏林。他的作品在美國和世界範圍內廣泛展出。2015年10月,法斯特的個展「現在進行時」於巴黎國際網球場現代博物館開幕,隨後于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英國)和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巡迴展出。他曾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荷蘭)、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斯德哥爾摩,瑞典)、馬德里當代藝術館(西班牙)、蒙特利爾當代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克拉克夫當代藝術博物館(波蘭)、STUK藝術中心(魯汶,比利時)、達拉斯美術館(德克薩斯,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俄亥俄,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伊利諾伊,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明尼蘇達,美國)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舉辦個展。他的作品展出於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2002年及2008年惠特尼雙年展。他在塔夫茨大學和波士頓美術館獲得學士學位,在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法斯特的作品被眾多藝術機構永久收藏,其中包括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加利福尼亞);泰特現代藝術館(英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法國);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荷蘭)。

蔡影茜

生活工作於廣州,現為廣東時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她在時代美術館策划了一系列群展,包括時代異托邦三部曲之「一個(非)美術館」(2011)、「不想點別的事情,簡直就無法思考」(2014)和「從不扔東西的人」(2017),以及個展「蔣志:如果這是一個人」(2012)、「羅曼·歐達科:腳本」(2015)和「大尾象:一小時、沒空間、五回展」(2016);最近的展覽「潘玉良:沉默的旅程」(巴黎Villa Vassilieff和廣東時代美術館,2017)及研究項目「一路向南」則將其策展實踐和研究的重心轉向性別、替代性現代主義及南方理論等議題。2012年起,她在時代美術館發起了泛策展系列,將策展定義為一種跨學科的思考、研究、空間實踐和知識交換方式,歷年主題包括:「腳踏無地:變化中的策展」(與盧迎華聯合策劃,2012)、「無為而為——弱機構主義與機構化的藝術實踐」 (與比利安娜·思瑞克聯合策劃,2013) 、「宅野之間——修身養性或持續革命」(與崔彬娜聯合策劃,2014) 、「未知之知:研究之於藝術實踐」(2015)、「禮尚往來:收藏的展演」(2016)等。基於該系列的出版物包括《策展話題(中文版)》、《腳踏無地:變化中的策展》(與盧迎華聯合主編,2014),以及《無為而為:機制批判的生與死》(與比利安娜·思瑞克聯合主編,2014)。她也是一位評論家,長期為《藝術界》、《藝術論壇》中文網、Yishu等藝術雜誌和媒體撰稿。

近 期 項 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時代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奧馬爾?法斯特:看不見的手

TAG:廣東時代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