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alesforce收購Mulesoft,Mulesoft大漲22%

Salesforce收購Mulesoft,Mulesoft大漲22%

本文根據36kr、愛分析等報道綜合整理。

今早最新消息,Salesforce收購Mulesoft,Mulesoft大漲22%?。

CEO早有意表達欲被收購

去年3月,在IPO首日股價大漲後,雲軟體製造商MuleSoft CEO Greg Schott表示,未來可能會通過收購來加速公司的發展。MuleSoft Inc.在交易首日股價上漲46%,達到24.75美元,估值約31億美元。該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MULE。

根據MuleSoft公開招股書,IPO收益將用於一般公司目的,包括可能的收購。其CEO Greg Schot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次採訪中也表示:「對於技術公司來說總會有一些收購的機會,我們關注的領域是安全和分析,未來會在這方面會尋找合適的標的。」

MuleSoft是一家提供基於雲的企業集成服務的初創企業,成立於2006年。公司的主打產品是Anypoint平台,可實現SaaS、SOA及API等的集成,也能實現本地系統與雲,以及雲與雲服務的集成。該平台可以對企業的集成策略進行集中的設計和管理,並作為hub中心與各類端結點系統對接,將二維的點對點連接降低到一個維度,從而簡化了集成的複雜性。

MuleSoft是今年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家科技公司,之前Snap的上市吸引了科技界的關注,另外還有申請IPO後卻被思科37億美元收購的應用性能管理公司AppDynamics。

儘管不如Snap為眾多人所知,但MuleSoft與可口可樂、AT&T和Target等大客戶都有合作,幫助將Salesforce、HipChat和Workday等雲應用中的數據連接起來。如果MuleSoft的股價保持這個勢頭,可能會導致其他企業軟體公司,如Cloudera和Okta的更快上市。

MuleSoft於今年2月申請IPO,各項指標發展良好,截至目前已籌集了2.6億美元的私人資金。2014年3月,曾獲得5000萬美元投資。

收購意義:saas碎片化的整合

2015年,集成服務提供商MuleSoft獲Salesforce Ventures領投1.28億美元G輪融資,ServiceNow、Cisco Investments以及若干現有投資者參投。至此,該公司融資總額達2.585億美元,估值15億美元。此輪巨額融資可能是MuleSoft的上市信號。當時CEOGreg Schott稱:「當前公司使用的軟體系統通常是碎片化的。而我們的工作就是整合所有SaaS(軟體即服務)供應商、應用程序和可連接設備,把這些碎片拼接起來。」

據該公司透露,僅憑第一季度新增訂單,MuleSoft年收入預計將達1億美元,目前客戶數量已超700,是三年前的三倍。同時,公司在世界範圍內擁有500名員工。對此,Schott表示,MuleSoft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得益於企業對軟體整合服務的巨大需求。而SaaS公司ServiceNow和Salesforce.com參與此次投資,也是因為意識到連接多項服務對於消費者的重要性。

企業應用集成標準化是大勢所趨

MuleSoft今年3月17日在紐交所上市,以「騾子」(MULE)為股票代碼,創始人表示對應用集成過程中數百萬行蠢笨的代碼已經咬牙切齒。

雖然名字欠踢,但MuleSoft 的IPO相當順利,發行價17美元,開盤即上漲到24.48美元,漲幅46%,成為繼Snapchat(NYSE:SNAP)之後,又一隻令人振奮的科技股。

到今天4月17日時間剛好過去一個月,我們可以回過頭來再看MuleSoft這隻股票的表現。因為按照SEC的規定,券商承銷營收未超過10億美元公司股票時,在IPO後25天內不得發布針對該公司的研究報告。

拋開市場反應不談,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MuleSoft 是一家優秀的公司。

2003年之前,MuleSoft創始人Ross Mason在一家歐洲軟體公司任CEO,為大型企業做系統集成的項目實施,曾接手過多家銀行項目,直到有一天,Ross碰到了RaboBank(荷蘭三大銀行之一),Ross被要求幫助這家銀行打通7個獨立系統,項目周期18個月,耗資3000萬英鎊。

整個過程沒有現成的工具,Ross需要和幾百萬行代碼搏鬥,經手了這個令人痛苦的項目後,Ross萌生了把企業集成標準化的念頭。

實際上,企業應用集成在90年代就已出現,但當時普遍以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方式實施。沒有統一標準,不同介面彼此不認,集成起來還是非常麻煩。

在此之後,另一種架構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出現,並逐步成為大型企業應用集成的實施標準。在SOA架構下,所有介面都有統一標準,免去集成過程中大量重複性工作。

Ross Mason基於這一架構構建了一款應用集成的開源工具,這就是MuleSoft前身,現在MuleSoft已經成為一家營收近2億美元,市值約30億美元的企業應用集成服務商。

經營數據亮眼業務增長穩健

MuleSoft有三大塊業務模塊SOA集成iPaaS平台API管理但是只有一款產品——Anypoint平台客戶可以在Anypoint上方便地集成所有應用這也正符合了MuleSoft讓連接更容易的理念

三大業務模塊如下:

SOA集成:面向大型企業本地部署,這一直都是MuleSoft強項;

iPaaS平台:面向中小型企業的輕量化集成平台,針對雲服務;

API管理:管理API的產生、運維、安全、服務、關閉流程。

由於Anypoint是MuleSoft對外的唯一產品,客戶哪怕只需要一項服務,也要把整個平台打包帶走,這嚇跑了部分中小型企業客戶。

雖說MuleSoft強調可以服務所有規模的客戶,但其核心客群還是營收超過5,000萬美元的大型企業,目前全球已有1,000多家企業使用MuleSoft的Anypoint平台,包括45%全球500強企業,行業覆蓋醫療保健、金融、保險、零售、政府、媒體及電信等領域。

MuleSoft已經得到許多客戶認可,像可口可樂、特斯拉、聯合利華、美國銀

行、Splunk、AT&T、奧迪、思科、Salesforce、普華永道、巴克萊、埃森哲、麥當勞、Spotify、科羅拉多州政府等,都是MuleSoft客戶。

在收費策略上,MuleSoft與同行大不相同,IBM與Oracle收取License費用,而MuleSoft則如同SaaS公司一樣收取年費。雖然收費方式不同,但是兩者最終的價格上卻相似,都不便宜,2016年,MuleSoft平均ACV為16.9萬美元,其中ACV超過100萬美元的客戶有30多家。

Anypoint還有極強的粘性,中間件在企業IT體系中的地位非常穩固,MuleSoft自然有極高的客戶留存。不僅如此,MuleSoft客單價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客戶使用Anypoint平台連接的應用越多,付給MuleSoft的年費就越多,而且客戶心甘情願掏這筆

錢來換取更高效的連接服務

客單價的表現從收入留存率這個指標也可以看出,2016、2015和2014年,MuleSoft連續三年收入留存率分別為117%、121%和110%,在SaaS公司中也已經相當高了。

一般來說,我們看一家SaaS公司,如果它滿足高客單價、高客戶粘性和可複製這三個特點,那麼就可以判斷這是一家優秀的SaaS公司。按照這個標準,MuleSoft也是一家非常優秀的「SaaS」公司。

目前,MuleSoft走的路非常穩健,有優質的產品能力和客戶資源,有健康的現金流,虧損縮減。

財務狀況也很健康,毛利率高達到74%,管理費用佔比降低達到17%,商業化後用3年時間做到1.88億美元營收,2016年營收增速70%,這些都是讓人非常舒服的數字。不過,略有美中不足的是研發費用佔比也下降到18%,應用集成行業比較重研發,或許上市之後,2017年將在研發上有更多投入

MuleSoft三塊業務都有非常深厚的積累,已經在企業應用集成這個市場上佔據先發優勢,甚至超過IBM、Oracle、SAP這樣的巨頭公司。

但是新的機會正在出現,雲計算的崛起使得輕量化的應用集成成為可能,IoT、AI則帶來了巨大的連接需求,共同帶火了iPaaS與API管理,美國已經有一大批創新公司投身該領域與科技巨頭同台競爭,國內也將迎來巨大機會。

——THE END——

B2B新勢力開放邀請粉絲進群。B2B新勢力讀者群著重創業、創投;聚焦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我們將在群中和你face to face,並進行定期線上直播。掃碼填加B2B新勢力小編微信,請備註個人姓名、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2B新勢力 的精彩文章:

2017年有哪些2B公司可能會在美國上市?

TAG:B2B新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