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學森寫給父親好友陳叔通的求救信函,有著怎樣的過往

錢學森寫給父親好友陳叔通的求救信函,有著怎樣的過往

「我寧願打死他也不願讓他走!不管在哪裡,他都值美軍五個師!」對於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是當年美國政府無奈放行錢學森後,一位美國海軍次長所發出的感慨。

說起錢學森先生的歸國之路,可謂歷盡坎坷。

但有誰會想到,最終促使美國政府放行的關鍵因素,竟是一張香煙盒紙!

近日,在央視《信·中國》節目中,黃渤作為嘉賓,重讀了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的求救信函。

這封錢學森寫給父親好友陳叔通的求救信函,卻連一張像樣的信紙都沒有!

這其中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又有著怎樣的過往?

回國,錢學森心中最大的期盼

1911年12月生於上海的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他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5年赴美留學。

10年後,錢學森成為當時一流的火箭專家。由於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這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二戰」期間,跟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絕密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製開發工作,在美國是一個屈指可數的稀世之才。

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著早日回國。但此時,美國卻以種種借口阻擾錢學森回國。美國聯邦調查局在1950年9月7日速捕了錢學森,關押半個月後於9月23日獲釋,但此後一直監視錢學森。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曾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抄家、拘留、監視……沒完沒了的政治迫害接踵而來。在長達5年被軟禁的日子裡,錢學森和蔣英常常只能夫吹竹笛、妻彈吉他,以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來排解寂寞與煩悶。

日子就這樣過著,終於夫婦倆等來了一個契機。蔣英曾回憶:「1955年5月,這個時候,很巧,我打電話到『中國城』買大白菜、粉絲,我讓他們給我送來,美國的華僑就把菜給我送來了。這送菜的人就藏了一本《人民畫報》在籃子底下,上面有一張照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照片。仔細一看,發現毛主席身後站著我們的太老師陳叔通。我們激動極了,看到太老師站在毛主席的旁邊,那我們的回國夢就可以實現了。」

錢學森與夫人蔣英

陳叔通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是錢學森和蔣英的杭州同鄉,這位清末翰林是蔣英的父親蔣百里與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的好友。1947年,蔣英和錢學森回國結婚時,也曾看望過陳叔通先生。

蔣英說:「陳叔通我們是很熟悉的,我們叫他太老師。我們得想辦法跟他聯繫,給陳叔通先生寫信,告訴他我們有國難歸的困境,請求中國政府給予幫助。」

蔣英和錢學森經過了精心的考量。1955年6月15日,錢學森在家中事先寫好草稿,然後端端正正地寫下致陳叔通先生的信件。

為了確保能夠寄出這封信,蔣英和錢學森連每一個細節都精心考慮:蔣英用左手寫,模仿兒童的筆跡,在信封上寫了妹妹的地址,聯邦調查局並未認出蔣英的筆跡。

錢學森與蔣英當時並不知道陳叔通的通訊地址,只得先寄給在上海的錢父,請錢父代轉。

然而倘若從美國寄給在上海的父親,風險很大,因為聯邦調查局會拆檢錢學森的往來信件。於是夫婦倆想了個辦法。錢學森將信件寫好之後,裝在信封里,並在信封上寫了上海家中的地址。再將這封信夾在蔣英寄給妹妹的信中。蔣英的四妹蔣華當時僑居比利時,從美國寄往比利時的信,遠沒有寄往中國的信件那麼容易引起關注。

蔣英請妹妹在收到這封信之後,從比利時再轉寄到上海錢學森父親家中。

避開聯邦調查局特工的監視把信投進郵筒,也是重要的一環。蔣英想到,在比較遠的街區有家大商場,裡面有郵筒。

於是,錢學森和蔣英來到那家商場,錢學森在門口等待,蔣英進入商場。男人不進商場,這在美國很正常。如果有特工在後面跟蹤,緊盯的當然是錢學森。蔣英走進商場,看到周圍暫時無人注意她,就悄悄把信投進了商場里的郵筒中。

這封信就這樣躲過了聯邦調查局的監視,安全到達比利時。

蔣英回憶說:「我把我們的情況告訴在比利時的妹妹,請她跟中國政府聯繫,說我們想回國,替我們想想辦法。我妹妹很聰明,知道這個事,趕快將這封信寄給錢學森的爸爸,他在上海。錢學森的爸爸趕快就把信寄給陳叔通,陳叔通收到信後又趕快將信轉給周總理。」

漂洋過海而來的信件起了關鍵作用

1954年4月,在日內瓦會議上,美國請英國外交官出面與中國交涉,想要回因違反中國法律而被扣押在中國的美國人。周恩來總理於是做出決定: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係,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把留在美國的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要回來。他擬了一份名單,上面就有錢學森。

然而,美國拒絕釋放錢學森。正當周恩來為此焦急萬分時,陳叔通收到了這封經過千山萬水、輾轉傳遞的信件。

陳叔通拆開一看,是一張香煙紙,信末的署名是「錢學森」。他心頭一震,立即將情況彙報給了周恩來。

「這真是太好了,據此完全可以駁倒美國政府的謊言!」周恩來總理當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很快,這封信由外交部火速轉給了正在日內瓦參加中美大使級會談的王炳南。

周恩來通過密電告訴王炳南:「這封信很有價值。這是一個鐵證,美國當局至今仍在阻撓中國平民歸國。你要在談判中,用這封信揭穿他們的謊言。」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聯合國大廈舉行。會談開始時美國大使約翰遜矢口否認美國政府扣留了任何中國公民。他宣稱,美國政府在1955年4月就取消了扣留中國學者的法令,允許他們來去自由。當王炳南亮出了錢學森寄給陳叔通的信件,美國人啞口無言。

美國政府不得不批准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同年9月17日,他帶著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研發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炎黃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炎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