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堡「愚公」修堡重塑風華

中堡「愚公」修堡重塑風華

修繕後的三官廟

楊玉寶整理磚瓦

在蔚縣,張中堡村是個「名村」,有著「中國傳統村落」之盛譽。

張中堡村位於蔚縣縣城東7公里,代王城鎮西南5公里處。它是一座擁有明、清、民國時期傳統古建築的古村堡。穿越歷史時光,歷經數百年印證昔日繁華與富庶的古建築,得到保護與修繕,這與村人所付出的努力是離不開的。古稀老人楊玉寶在十年的時間裡,自籌資金40多萬元修復了奶奶廟、觀音廟、三官廟、古戲台等古建築,而這項耗資巨大又繁瑣複雜的「事業」至今依然繼續著。

記者李曉利 通訊員 賈曉 攝影 曹東宇

古村裡的老時光

出蔚縣縣城一路向東,驅車7公里,在一處河川盆地區,坐落著一座古村堡,它就是蔚縣代王城鎮張中堡村。

張中堡村距離古老的代王城鎮只有5公里。北鄰張北堡村,南鄰張南堡村,東至南門子村,西至馬家碾村。這裡年輕人大多外出,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沒有了當年的熱鬧,也沒有現代都市的喧囂。春光融融中,古村堡顯得靜謐而平凡,古樸而深邃。

張中堡始建於明嘉靖九年,由張姓建堡,取名張家莊堡,後又發展為張南堡、張北堡及張中堡三堡。三堡之間相距不到半公里。

張中堡舊堡位於新村西側。走進舊堡,高大的堡門兩側,堡牆輪廓完整,內部格局也是原來的樣子。窄窄的街巷裡,老舊的屋瓦,斑駁的老牆,老舊的門窗,訴說著舊日的風霜歲月。電影《陰陽實錄之紅衣男孩》曾到此拍攝取景。

張中堡有東、西兩個堡門,西門建於明末清初,而東門建於明國時期,是一種西式風格的堡門樓,設計精巧,形制獨特,在蔚縣尤為罕見。

據張中堡村主任楊成介紹,舊時村內的一位老村長去天津打官司,看到這種形式的堡門樓,於是回村後,在張中堡修建了這個堡門,當地老百姓稱「二券門」,內外門匾上的題字都是「里仁」。

過去張中堡有真武廟、奶奶廟、觀音廟、龍王廟、三官廟、五大廟、閻王殿、財神廟、古戲樓等。然而這些既有明代所建,又有清代所建的古建築,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相繼毀壞。至今堡中留存的廟宇在村民的保護與修復中保存下來。為了保護古建築,當地村民付出了很多努力。

自籌資金修繕古堡

今年70歲的楊玉寶,是張中堡村地地道道的農民。每當他路過古堡時,都會想起小時候在這裡玩耍的情景。夯土堡牆圍起來的古堡里,住滿了住戶。張中堡是遠近聞名的民俗村,堡內廟宇完好無損,每到農曆四月廿八,奶奶廟前趕廟會,村裡邀請劇團在戲台上唱大戲,蔚縣秧歌、山西梆子等異常熱鬧。

張中堡村有605戶,1680人。如今,人們都在堡外建房居住,堡內只有30多戶,100餘人居住。

住戶少了,古堡毀壞,房屋坍塌,廟宇殘缺,看到祖祖輩輩曾生活過的家園一幅破敗景象,楊玉寶既惋惜又痛心。

楊玉寶對自己居住過玩耍過的古堡有著深厚的感情,關於古堡里的事,他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情愫,他覺得自己應該為古堡做些什麼。

2008年,楊玉寶得到家人的支持後,開始了修繕古建築這項耗資巨大而又繁瑣複雜的「新事業」。

過去楊玉寶家種了20畝地,現在地少了,除種了6畝玉米外,還蓋了8個暖棚,種黃瓜、西紅柿和豆角。暖棚蔬菜一年種兩茬,每個大棚有2萬元收入。這些錢楊玉寶全部投入到了修繕古建築中。

2008年,奶奶廟和觀音廟修繕工作伊始,資金短缺,楊玉寶便將當時自家養的5頭牛和2頭騾子賣掉,投資了12萬元,然後又向民間借貸10萬元修繕了這兩座廟宇。

2012年,楊玉寶又開始修繕村裡的戲台,花費了6.3萬元。

2014年,楊玉寶將貸款和利息還完後,又用3個月的時間修繕了村東的三官廟,花費了10萬多元。

去年5月份,楊玉寶又從村裡雇了5個工人,用2個月時間修繕了閻王殿,花費了7.5萬元。

重塑風華煥發生機

錢不夠,就去借,就去貸。楊玉寶從2008年修繕古建築以來,自掏腰包共花費了47萬元。

在旁人眼裡,楊玉寶的這份「事業」和家人的默默支持令人費解;在楊玉寶心裡,他對古堡濃濃的情愫,讓他在十年的時間裡,修繕古建從未間斷。只要手頭一有錢,他就投入到古建修繕中。

雖然古堡昔日的繁鬧不再,可曾印證著繁華與富庶的古建築,在楊玉寶老人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修葺一新,煥發出新生機。

近年來,張中堡因其獨特的建築,不加雕琢的古樸自然,來來往往的旅遊班車和遊客逐年增多。

2016年,張中堡村被選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相關的古堡發展規劃已制定出來。張中堡村改善村莊環境,提升基礎設施的同時,加快對歷史古迹的修繕和恢復重建。與此配套的休閑採摘也應運而生,為古堡發展鄉村旅遊業注入勃勃生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蔚縣旅遊 的精彩文章:

暖心的陽光水彩畫!風景、建築真迷人!

TAG:蔚縣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