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論要養生,先養心

論要養生,先養心

論要養生,先養心一際生是快快樂浮心養生究竟是什麼?養生是不是苦差事,什麼時候需要養生,很多人覺得養生是高深莫測的理論和實踐,是需要進行複雜修鍊的行為,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今天,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不是這樣的養生究竟是什麼?我們來看看「養生」這一辭彙的最初含義,「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義。《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一開始就點出了中醫的精華一一強調養生之道,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開篇就有黃帝的提問:「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為什麼上古之人會長壽?古時候的人,都能活一百多歲而動作不衰;而現代人,活到50歲就衰老了。是世道變了呢呢?還是現代人不行了?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為什麼現在的人會早衰?岐伯對曰:「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大道至簡關鍵在於,能否遵循養生之道。衰老是自然規律,而養生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方法,會延緩衰老達到健康長的目的。在世界傳統醫學史上,延續上千年,至今仍能廣泛、有效地發維護健康、防治疾病作用的,中醫是碩果僅存的。強調養生之道,是中醫至今不衰敗的原因。養生之道,不僅讓無病的人遵循之後,能夠保障生存質量和自然壽命,而且讓得病的人道循之後,能夠提高現實的生存質量和延長壽命。我們再來看看《黃帝內經》中提出的3條中醫基本原理。

(1)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高明的醫生在未得病的時候就強調治理,技術很一般的醫生治療的是已經生病的人。治療疾病的技術再高明,也不如讓人不得病高明。治未病,實際上就是無病要養生的意思。(2)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的身體狀況很好,抗病能力很強,疾病就無法滋生、肆虐。人體的抗病能力從哪裡來呢?除卻通過個人努力無法改變的因素,主要來自於正確的養生方法。(3)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得病之後,醫生必須首先判斷病人的胃氣有無。胃氣,是人體吸收外界有益物質為己所用的能力。無論治病還是養生,如果選擇損害胃氣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有胃氣,才有生命,才有長壽。上述3條,說的是同一件事一一中醫養生。在養生雨言,有一種說法是下上養身,中上養氣,上士養心這裡的」0」,與中醫建論中h厘六牌的」心心>」密切相關,但並非完全等、不是西醫解削學中的「心」。在中醫理論中,心主神明,「心為著主之言」,心寧則體健,優如國有明君,要體健就必須養心。心神不安,性情急牌,身形損,外邪來襲或內外合邪,為致病之總因。因,養生中的「養心」與五臟六中的「心」關係十分密切。心為主之官,可以主率率人身其他臟腑。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血質則精充、氣足、神旺,精充、氣足、神旺者,五臟六腑安和,人體內部抵抗力強,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而不易患病;即使因外那強大導致人體生病,善於養生之人也相對更易痊癒。故養生當以養心心為主。「養生」的目的讓人們順應自然,盡量延長生命時限,儘力提升生活質量。簡平通俗地說就是更健康、快樂、輕鬆地生活要順應自然,就要做到順應外界大自然的自然規律(天人和),原應人與人之間的自然生活狀態(人際和),還要順應自己內在的稟斌特性和以心為主導的臟腑自然功能狀態(自我和),這三者是不可或的。經過十餘年的快樂養生法研究,我總結了一下中醫養生的精髓,就是以下20個字,寧神定志,生活朴朴、起居有常、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心內科主任:身體有三個特徵,說明心臟很健康!養心謹記三補一忌
養心保暖,多食「三冬」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