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可思議的農家手工藝品,你見過幾個?
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
大西安農民節開幕當天
高陵場畔農耕文化生態觀光產業園
迎來了八萬五千多名遊客
GIF
作為大西安農民節的展示區
「場畔」這幾天熱鬧非凡
遊人攜家帶口、呼朋引伴
在這裡盡情體驗傳統農耕文明
小布注意到
在大西安農民節開幕式上
由10多名農民畫家
歷時3個月合作完成的戶縣農民畫長卷
「中國夢 農民夢」讓小布既驚喜又震撼
這幅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西京題名的《中國夢農民夢》農民畫巨幅長卷全長22米、高1米,整幅畫卷構思縝密、布局恢宏,畫面色調艷麗、爽快明朗,通過365個人物的刻畫、24幅場景的渲染,描繪了自建國以來的農村農民生活的變遷,凸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社會變遷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夢農民夢」實現過程的美好生活見證。
GIF
如今
我們的衣食住行很多都交給了工業機器
農村記憶里的「老手藝」
更多成為文化與情感的承載
時代在變,情懷未改
西安沉澱著濃厚的傳統文化
手藝也是種無形的文化藝術
今天小布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在大西安農民節上的這些
精美手工藝品
葫蘆工藝品
老場畔非遺葫蘆展銷館裡
一道掛滿彩繪葫蘆的牆頭
吸引了遊人目光
各色葫蘆。攝影/楊力
跨進店門,映入眼帘的滿是各色各樣的葫蘆。迷你的小葫蘆用來觀賞把玩,稍大一點的,畫上可愛的笑臉,戴上小草帽,穿好彩珠掛上鈴鐺,就成了一件惹人喜愛的小福娃掛件。還有做成樂器葫蘆絲的,製成風鈴的,幾個葫蘆同紅繩組合成中國結的……小小的葫蘆經過藝術加工,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這些葫蘆工藝品
都出自何村村民尹華之手
村民尹華
葫蘆代表了我們中國的傳統,象徵吉祥。通過手工繪畫、雕刻等方式將葫蘆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把傳統的農產品和民間藝術結合在一起。大西安農民節的成功舉辦,再一次展示了咱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葫蘆的知名度擴大了,銷量也更好了!
虎頭鞋
攝影/行攝三秦
大西安農民節上,由高陵民間藝術協會展出的虎頭鞋等民間藝術品引得農民朋友駐足,圍觀,讚歎,感慨。有遊客說,這是很多人兒時的回憶,現在已不多見了。
虎頭鞋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是一種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中國北方地區也有稱為貓頭鞋。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辟邪的功能。虎頭鞋做工複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採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
枕頂綉片
攝影/行攝三秦
高陵民間藝術協會收藏的藏品——枕頂綉片,有幾十年歷史了。
枕頂綉片,是枕兩端製作一方形刺繡片,是最好的裝飾。新婚嫁妝中,女方要準備一定數量的枕頭綉片,一是顯示新娘的手藝,二是作為禮品贈送公婆、姑嫂、親人們。
兜肚
攝影/行攝三秦
高陵民協的收藏品——有幾十年歷史的兜肚。
兜肚名肚兜又名抹胸,是中國傳統服飾中護胸腹的貼身內衣,行下角有的為尖狀,有的為圓形。兜肚面上常有圖案,有印花有繡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藍印花布,圖案多為「連生貴子」等吉祥圖案。
戶縣農民畫
攝影/百萬雄師拍西安
戶縣農民畫孕育於傳統的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誕生於5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不斷的提高、創新、升華、成熟,逐步走出戶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農民畫鄉之一,被視為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典型,是國家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88年,戶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今天的戶縣農民畫更加註重表情達意,農民畫家們以自身生活體驗和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畫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強烈的時代精神。
皮影
皮影發源於西漢,興起於北宋。陝西關中皮影在全國久負盛名,除了表演時豪邁、厚勁、高亢的唱腔外,皮影還製作精美,引人入勝。
關中皮影刻繪善於動用冼煉的輪廓造型,誇張的裝飾紋樣,疏密相間、虛實有致的手法,精緻縝密的雕鏤功夫,以表達劇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著和性格,達到形神兼備,深刻感人。
風箏
陝西是中國風箏的發源地,製作風箏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陝西民間製作風箏,其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
泥叫叫
「嗶……嗚……」徐徐清音,從手藝人的指間緩緩流淌而出,被吹響的是一個不足10厘米高的小泥人。「泥叫叫」是民間對這種小泥人的昵稱,這種來自西安市白鹿原上的傳統手工藝品,傳承著數千年前史前先民的遺響。
「泥叫叫」本是孩子們玩耍的泥哨,據考證,西安半坡出土的單音泥哨就是「泥叫叫」的鼻祖。
竹 扎
鐘鼓樓、八大怪,一個個富有地域特色且形象生動的工藝品一字排開,精湛的技藝頓時令人折服。這門富有靈氣的技藝始於宋朝,竹扎是它的學名。
原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竹枝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扎一隻10厘米的竹馬就需要3天時間,將竹條用酒精燈加熱再等待冷卻就要耗時小半天,最簡單的作品也需要十幾個部件的組接,後期的編組、鉚竹、塗色更是絲毫不能馬虎。
楮皮紙
北張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鄉境內,為秦嶺北麓、灃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這個距西安市區僅30多公里的村落,至今仍保留著1900多年前的手工造紙工藝――楮皮紙製作技藝。
據考證,北張村造紙術源於西漢時期,「倉頡字,雷公瓦,灃出紙,水漂簾。」這首歷經千年流傳下來的北張村民謠,成為當地造紙歷史悠久的有力佐證。至今北張村的紙匠們仍使用著原始、簡單的工具,製造著純天然的楮皮紙。這裡生產的紙韌性好、耐保存,在上邊寫字作畫,數百年後拿出來仍光鮮如初。
劉傳帶著老人孩子來西安旅遊:
在朋友圈看到農民節的消息,專程趕來,果然毫不失望。這些農耕老物件很有歷史感,和現在機械化的農業完全不一樣。我也是農民,在大西安農民節上我感受到農民被高度重視,心裡又高興又自豪。
在你的記憶中
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手工藝品呢?
留言和小布分享吧~
編輯:談密丨審核:何礫
轉載請註明出處
馬化騰來啦!大騰訊+大西安 深化合作正當其時!
永康書記深夜說重話:西安的戶籍服務要成為全國最優,不優不收兵!
永康書記冬日再訪貧困戶,這裡的變化暖進人心坎兒
「12345」 有事找政府 | 新鮮,永康書記吉慶市長當起了「話務員」!
TAG:西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