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啟穴位超級記憶模式!如何快速搞定那些難記的穴位

開啟穴位超級記憶模式!如何快速搞定那些難記的穴位

在針灸學的學習過程中,同學最頭痛的莫過於背誦腧穴的定位與主治,尤其醫療系學生,課時少,無法要求他們背誦十四經穴定位歌,所以極易將名稱相似的穴位混淆。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而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曾經強調:「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針灸學》教材中將腧穴命名的主要依據總結為六類,無論哪一類,最終都結合腧穴的所在部位或治療作用,採用

取類比像法來命名。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補充穴位名稱的涵義,引導學生通過取類比像法來識記。下面將易混淆的幾組腧穴列舉如下。

陽溪穴、陽池穴與陽谷穴

三穴均位於腕背橫紋上,卻分別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同學特別容易混淆。而利用這三穴的解剖特點可以輕鬆區分。

陽溪穴位於腕背橫紋橈側,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形似小「溪」。此處當屬上肢外側前緣,故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上,指總伸肌腱尺側,此處凹陷似「池」。屬上肢外側中線上,故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陽谷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中,如處山「谷」。此處當屬上肢外側後緣,故穴屬手太陽小腸經。

承漿穴與承泣穴

只要知道「漿,指涎」;「泣,指淚」就能輕鬆地記住。承漿位於下唇下方正中凹陷,可承介面涎,屬任脈。而承泣位於目下,可承接淚水,穴屬足陽明胃經。

少海穴與小海穴

兩穴均位於肘橫紋上,都是合穴,分屬不同經脈。只要記住「少海」穴名中有個「少」字,所以屬於「少陰」經;「小海」穴名中有「小」字,故屬於「小腸」經。而且小腸經為陽經在上肢外側,少陰心經為陰經在上肢內側,故小海的位置一定在少海之外。這樣輕鬆即可將此二穴位置及所屬經脈區分開來。

絲竹空穴與攢竹穴

兩穴一個在眉梢,一個在眉頭,極易混淆。只需注意觀察一下,眉頭的眉毛一般較粗、較濃密,而且通常是聚集著往上生長,形似攢在一塊兒的一篷竹子,故命名為攢竹。此處在目內眥之上,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上。而眉梢的眉毛則較細,形似「絲竹」,輕按此處發現眶骨外緣有空隙,故名絲竹空。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中府穴與天府穴

兩穴均屬肺經。古代取天府是低頭用鼻尖點上臂,所到之處是穴,而鼻為肺竅,外通天氣,肺為諸氣府,故名「天府」。中府是肺經起穴,「中」指中焦,穴當中焦脾胃之氣匯聚肺經之處;同時它又是肺的募穴,因此定位要接近肺臟,在胸壁外上方,胸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尺澤穴與曲澤穴

這兩穴都位於肘橫紋上,分別在肱二頭肌健的兩側,分屬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兩穴均屬合穴,五行屬水,故穴名中都有「澤」字。只要記住「尺澤不在尺側」即可。

太溪穴、後溪穴、陽溪穴與解溪穴

這四個穴分屬不同經脈,腧穴所處的位置都形似小溪,所以名稱中都有「溪」字。

其中太溪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在內踝之後循行的是足少陰腎經,腎水出於湧泉,通過此穴,聚集而成大溪;此外,在所有以「溪」字命名的腧穴中,此穴所處的條形凹陷是最寬的,故名太溪。

後溪,顧名思義要位於後方,定位在第五掌指關節後方尺側,微握拳,掌遠側橫紋紋頭端處是穴,此處形似一條小溪流到盡頭,故名。穴在手掌外側後緣,故屬手太陽小腸經。陽溪穴位於腕背橫紋橈側,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形似小「溪」;腕背側屬陽故名「陽溪」。此處當屬上肢外側前緣,故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解溪穴,「解」在此處指關節,「溪」指溝溪;穴在足背踝關節橫紋中點,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故名。記住歌訣「解溪跗上系鞋處」,通常穿運動鞋時,系鞋帶與解鞋帶均在此處。此處位於下肢外側前緣,即《內經》所謂的「脛外廉」,故屬足陽明胃經。

少商穴、商陽穴與商丘穴

少商、商陽兩穴均為井穴,分別屬於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此兩經五行屬「金」。「商」指五音中的商音,其五行屬性為「金」。故此兩穴命名中都有「商」字。

其中大腸經是陽經所以它的井穴命名為「商陽」,位於食指橈側,指甲根角旁開0.1寸;少商則是手太陰肺經的井穴,位於手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開0.1寸。商丘穴在內踝前下方凹陷中,此處內踝形似丘陵;該穴又是足太陰脾經五輸穴中的經穴,五行屬金,商為金聲,故名。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上海針灸雜誌2005年3月第24卷第3期》,由大象醫友會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春季中醫穴位按摩去額紋 春季日常皮膚護理
中醫:治鼻炎、去風熱,1個穴位4大功效,看完就能用!

TAG:穴位 |